第232章 林眠看穿的本质:换汤不换药(1/2)
赵乾精心包装的oKR与末位淘汰制,在公司内部引发了不小的震动。许多中层管理者和员工被那套看似先进、科学的术语所迷惑,或是被那赤裸裸的生存威胁所震慑,陷入了一种更深的、自我驱动的焦虑之中。
然而,这套把戏在林眠眼中,却如同透明的水晶,内核清晰可见。
他坐在办公室里,面前摊开着陈默收集来的、关于新考核体系的详细说明和各部门初步制定的oKR草案。他没有去纠结那些具体的、被刻意拔高的指标数字,也没有去分析oKR工具本身的理论优劣。他的目光,直接穿透了这层华丽的包装,看到了最核心的本质。
这根本不是管理创新,甚至不是简单的绩效加压。
这是一种权力的精巧变形。
它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关于“时间”和“行为”的直接冲突(如强制加班),巧妙地转化为了关于“结果”和“能力”的间接评判。它用“自愿奋斗”的道德枷锁,替换了“被迫加班”的法律风险。
明面上的违法,比如超时加班、克扣加班费,违反了《劳动法》的明文规定,证据确凿,劳动监察一抓一个准。林眠上次的胜利,正是建立在这一点上。
但现在,赵乾学聪明了。他不再触碰那些清晰的法律红线。他给你设定一个几乎不可能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完成的目标(o),然后分解出一系列苛刻的关键结果(KR)。你完成不了?那不是公司的问题,是你能力不行,是你不够努力,是你“自愿”放弃休息时间去弥补能力的“不足”。末位淘汰?那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合法合规!
这本质上,是将经济的压力、失业的恐惧,通过这套考核体系,精准地转嫁到了每一个个体身上。它制造了一种持续的精神压迫,一种无处不在的焦虑感,逼迫着员工进行自我剥削。
这不是管理,这是精神操控。是换汤不换药的压迫,只是那“汤”从浑浊的违法污水,换成了看似清澈、实则蕴含慢性毒素的“合规”饮品。
林眠拿起笔,在一张白纸上缓缓写下几个词:
违法压迫 -> 精神压迫
时间控制 -> 结果控制
被动服从 -> 自我驱动(恐惧驱动)
法律风险 -> “管理艺术”
笔尖在纸上划过,带着冷冽的力度。
他看得很清楚,赵乾的目标从未改变——排除异己,巩固权力,确保项目以他期望的(哪怕是透支的)方式推进。他只是更换了武器,从笨重易碎的铁锤,换成了更锋利、更隐蔽的解剖刀。
这套体系对那些真正认同“奋斗”文化、或者迫于生计不敢反抗的员工来说,是有效的枷锁。但对于像他这样看清本质的人,对于那些渴望健康工作和生活平衡的员工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更令人厌恶的虚伪和压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