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亚马逊脉归·极地脉醒(2/2)
“接下来我们要去南极洲的‘南极半岛灵脉区’,”在前往机场的路上,苏瑶看着平板电脑上的资料,“那里的极地灵脉因为全球变暖,出现了‘冰盖消融加速’的情况,依赖冰盖生存的灵脉帝企鹅和海豹数量大幅减少,连海底的灵脉磷虾都因为海水温度升高而迁徙,整个极地生态链面临断裂风险。”
经过四天的飞行和两天的破冰船航行,他们终于抵达南极半岛的“长城站科考区”。科考站的站长周教授早已在站外等候,他穿着厚重的极地科考服,手里拿着一份冰盖监测报告:“你们可来了!南极半岛的冰盖消融速度比十年前快了3倍,帝企鹅的繁殖地已经从原来的5处减少到2处,且面积还在不断缩小;海水温度升高了1.5c,导致灵脉磷虾的栖息地向南极内陆迁移了200多公里,帝企鹅和海豹很难找到足够的食物。”
众人跟着周教授走进科考站的实验室,屏幕上显示着南极半岛的冰盖变化三维图——原本连贯的冰盖边缘,此刻出现了多处断裂的“冰裂隙”,像一道道深深的伤疤;海冰的覆盖面积也比十年前减少了20%,很多原本被海冰覆盖的海域,现在全年无冰。“极地灵脉藏在冰盖和海冰中,像‘沉睡的冰雪巨人’,冰盖消融就是巨人在‘慢慢苏醒却失去力量’,”周教授指着图,“我们需要先监测冰盖消融速度,建立‘帝企鹅保护观测点’,再研究如何为磷虾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才能让极地灵脉慢慢恢复活力。”
林羽接过周教授递来的冰芯样本,样本里的冰晶体结构松散,比正常冰盖的冰芯密度低了10%。“冰盖密度降低,意味着它的稳定性在下降,更容易消融,”林羽说,“我们可以在冰盖边缘铺设‘灵脉保温层’(由特殊保温材料和灵脉冰晶粉末混合制成),减缓消融速度;同时在帝企鹅繁殖地周围搭建‘防风冰障’,保护企鹅蛋和幼企鹅不被暴风雪破坏;苏瑶可以研究磷虾的耐温性,培育更适应现有水温的磷虾幼苗,投放到企鹅觅食区域。”
第二天一早,众人穿上极地科考服,跟着周教授前往帝企鹅繁殖地。放眼望去,成片的帝企鹅在冰面上聚集,成年企鹅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身下的企鹅蛋,偶尔有几只幼企鹅在冰面上蹒跚行走,显得格外脆弱。乐乐蹲在安全距离外,透过望远镜看着企鹅,小声说:“它们好可爱啊,可是冰面好小,它们以后会不会没有地方繁殖了?我们一定要帮它们守住家。”
阿哲负责安装“冰盖消融监测仪”——他和科考队员一起,在冰盖边缘每隔500米安装一个监测仪,实时记录冰盖厚度、温度和消融速度;林羽则带着志愿者搭建“防风冰障”,用切割好的厚冰砖在繁殖地周围堆起1.5米高的屏障,阻挡南极的强风;苏瑶则在科考站的实验室里,对磷虾样本进行耐温培育,通过逐步提高水温,筛选出能适应现有海域温度的磷虾个体,再进行人工繁殖。
乐乐的任务是“极地小观测员”,她和科考站的研究员一起,记录帝企鹅的活动情况——每天观察企鹅的觅食时间、繁殖行为,记录幼企鹅的存活数量。研究员教乐乐如何通过企鹅的叫声分辨成年企鹅和幼企鹅:“成年企鹅的叫声低沉,像在唱歌;幼企鹅的叫声尖锐,像在撒娇,这样就能轻松数出它们的数量啦。”
三十天后,“防风冰障”全部搭建完成,第一批耐温磷虾幼苗培育成功并投放到企鹅觅食区域。阿哲的监测数据显示,安装“灵脉保温层”的冰盖区域,消融速度减缓了40%,厚度比未安装区域多保留了0.8米;苏瑶通过水下摄像机观察发现,投放到海域的磷虾幼苗成活率达到了60%,已经开始在海域中形成小规模的虾群。
更让人惊喜的是,周教授在繁殖地发现了12只新孵化的帝企鹅幼崽,它们在防风冰障的保护下,健康地成长着,成年企鹅也因为磷虾群的出现,觅食时间缩短了30%,有更多精力守护幼崽。“帝企鹅的数量开始增加了!磷虾也定居下来了!”周教授激动地大喊,科考队员们都围过来看,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离开南极洲前,众人和科考站的工作人员一起,在帝企鹅繁殖地旁边立了一块用特殊耐低温材料制成的“脉醒碑”,上面刻着“极地脉醒,冰雪共生”八个大字,旁边用中文和英文写着对南极灵脉的祝福。乐乐还把自己记录的企鹅观测日记留给了科考站,约定明年再来看看这些可爱的帝企鹅和它们的宝宝。
飞机缓缓升空,林羽看着窗外逐渐缩小的南极冰盖,心里满是感慨。从亚马逊河的“脉归”到南极洲的“脉醒”,每一条灵脉都有它独特的生存环境和生态密码,每一次修复都需要我们放下“改造自然”的执念,以“陪伴自然”的心态,用科学的方法和敬畏的心去守护。有的灵脉需要“修补”,有的需要“保温”,有的需要“培育”,但核心始终不变——地球的灵脉是一个整体,任何一条灵脉的受损,都会牵动整个生态系统,守护灵脉,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接下来我们要去非洲的‘刚果盆地雨林灵脉区’,”苏瑶看着平板电脑上的资料,“那里的雨林灵脉因为非法伐木和矿产开采,出现了‘能量碎片化’的情况,很多珍稀的灵脉动物(如山地大猩猩、非洲象)失去了栖息地,雨林的碳吸收能力也大幅下降。”
乐乐靠在窗边,手里拿着索菲亚送的棕榈叶编织小窝,笑着说:“不管是河流、极地,还是雨林,我都会和大家一起努力,保护每一条灵脉。因为我知道,每一条灵脉都是地球的生命之光,我们要让这些光芒永远明亮,让地球永远充满生机与希望。”
阿哲坐在旁边,看着乐乐坚定的样子,笑着说:“我们会一直在一起,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会放弃。守护灵脉不是一时的热情,而是一生的承诺,需要我们把这份责任传递给更多人,让全世界都知道,地球的灵脉需要我们共同守护,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的家园才能永远美好。”
飞机朝着非洲的方向飞去,舷窗外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河流、冰盖和雨林上,像灵脉的光芒在跳跃。林羽知道,灵脉守护的旅程还没有结束,还有很多受损的灵脉等着他们去修复,还有很多未知的灵脉等着他们去发现。但他相信,只要有像苏瑶、乐乐、阿哲这样的伙伴,有全世界热爱自然、热爱地球的人,就一定能让每一条灵脉都重新焕发生机,让地球永远充满绿色与希望。这,是他们不变的使命,也是刻在每一个灵脉守护者心中的永恒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