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八音盒里的世界 > 第54章 亚马逊脉归·极地脉醒

第54章 亚马逊脉归·极地脉醒(1/2)

目录

第54章:亚马逊脉归·极地脉醒

当亚马逊河下游的晨雾缠绕着河岸的王莲叶片时,林羽正站在泛着浑浊的河岸边,指尖触碰着带着泥沙的河水。远处的采砂船正轰鸣着作业,螺旋桨搅起的泥浆让原本该清澈的河面泛起土黄色——便携式水晶球碎片的屏幕上,灵气纯度数值停在40%,能量波动曲线像被强行扯开的丝线,零散地分布在河道各处,无法形成完整的循环。

“这是亚马逊河下游的‘马瑙斯水域’,曾经是南美洲河流灵脉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当地灵脉保护组织的负责人卡洛斯指着河面上漂浮的采砂设备残骸,“近五年的非法采砂和水电站建设,把原本连贯的河道挖得坑坑洼洼,灵脉通道像‘被打碎的镜子’,再也拼不完整;加上采矿废水里的重金属污染,灵脉亚马逊河豚的数量不足十年前的四分之一,连带着依赖河豚粪便传播种子的雨林树木都少了很多。”

苏瑶蹲下身,将水质检测仪插入水中,屏幕上立刻跳出刺眼的红色数据:悬浮物含量85g\/L,远超50g\/L的标准限值;重金属(镉、铅)含量0.08g\/L,是安全值的1.6倍;溶解氧含量4.5g\/L,低于鱼类生存所需的5g\/L。“采砂和污染是双重打击,”她在防水笔记本上快速记录,“我们得先清理河道采砂坑,修复灵脉通道,再净化水质,建立‘河豚保护区’,才能让亚马逊河的灵脉重新回归连贯。”

乐乐抱着从青藏高原带回来的青稞秸秆小标记,看着河面上偶尔露出的河豚背鳍,小声说:“河豚一定很害怕吧?它们的家被挖得乱七八糟,水也变脏了。我们一定要帮它们把家修好好,让它们能安心生活。”

阿哲已经背着无人机走到了河对岸的雨林边缘,他操控着无人机升空,镜头扫过马瑙斯水域的全貌:“从航拍和水下探测来看,河道里有12处大型采砂坑,最深的有8米,直接切断了灵脉通道;上游有3个隐蔽的采矿废水排污口,正源源不断地往河里排放污染物。我先绘制详细的‘采砂坑分布图’和‘排污口位置图’,方便制定精准修复方案。”

当天下午,林羽和卡洛斯一起拜访了当地环境部门和水利部门。面对“河道灵脉破碎”的现状,水利部门负责人一开始还辩解“采砂是为了基础设施建设”,直到林羽拿出卫星对比图——五年前,马瑙斯水域的灵脉植被(如王莲、水椰)覆盖率达70%,现在降到40%;五年前,每年能观测到的河豚种群有20个,现在只剩下8个,且大多是幼豚,生存状态极差。

“灵脉破碎不仅影响生态,还会破坏雨林与河流的共生关系,”林羽指着图中减少的雨林树木,“河豚的粪便能为河流提供养分,滋养水生植物,而水生植物的种子又会被鸟类带到雨林,促进雨林生长。如果灵脉持续破碎,再过五年,这里的河流生态和雨林生态都会进入恶性循环。我们提出的‘灵脉通道修复’方案,会用生态砂石填补采砂坑,不会影响河道行洪,还能让灵脉重新连贯,这是长远之计。”

环境部门负责人也表示,会立刻联合执法,查封非法采砂船和排污口,并要求采矿企业安装重金属处理设备,废水达标后才能排放。最终,各方达成共识,十天内启动“亚马逊脉归行动”。

接下来的二十五天,亚马逊河下游的马瑙斯水域热闹起来。林羽和阿哲负责“灵脉通道修复”——他们用船运来生态砂石(由天然河砂和灵脉晶石颗粒混合而成),填入大型采砂坑,再用透水混凝土在坑底铺设“灵脉导流层”,引导灵脉能量顺着修复后的通道流动;苏瑶则带着志愿者和环境部门的工作人员,乘坐清淤船清理河道淤泥,用“灵脉净化剂”(由亚马逊水生灵脉植物提取物制成)喷洒污染水域,加速重金属和有机物分解。

乐乐的任务是“河流小卫士”,她和当地的孩子们一起,在河岸雨林边缘种植“灵脉湿生植物”(如灵脉水椰、灵脉红树幼苗)。这些植物的根系能固定河岸土壤,防止泥沙流入河道,叶片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辅助改善周边生态。“大家看,”乐乐拿着小铲子,教孩子们挖坑,“灵脉水椰的根能扎进水里,像小伞一样保护河岸,等它们长大,河道就不会再被泥沙堵住,河豚也能在旁边的浅水区产卵啦。”

一个名叫索菲亚的小女孩听得格外认真,她还从家里带来了自己制作的“河豚守护屋”(用棕榈叶编织的小窝),小心翼翼地放在河边的浅水区:“这样小河豚就能在这里躲雨,不会被大风吹走了。”

十五天后,第一批采砂坑修复完成,苏瑶用水质检测仪检测发现,马瑙斯水域的悬浮物含量降到了55g\/L,重金属含量降到了0.05g\/L,接近安全限值;溶解氧含量升到了4.8g\/L,已经能满足幼豚的生存需求。更让人惊喜的是,卡洛斯在修复后的采砂坑附近发现了一群亚马逊河豚,其中还有两只刚出生不久的幼豚,正跟着成年河豚在水中游动,显得格外活泼。

“河豚回来了!还有小河豚!”卡洛斯激动地大喊,岸边的志愿者和孩子们都围过来看,索菲亚更是兴奋地指着水面:“你们看!小河豚在我的守护屋旁边游!它们喜欢这里!”

又过了十天,所有采砂坑都修复完毕,排污口也全部被查封。便携式水晶球碎片显示,马瑙斯水域的灵气纯度从40%升到了49%,能量波动曲线逐渐连接起来,像重新被编织的丝线,在河道中形成了完整的循环。河岸的灵脉湿生植物也开始蓬勃生长,王莲的叶片比之前大了一圈,水椰的幼苗也长出了新的根系。

在离开亚马逊河前,众人和当地居民一起,在修复后的采砂坑中心区域立了一块用雨林硬木制成的“脉归碑”,上面刻着“亚马逊脉归,河林共生”八个大字,旁边用葡萄牙语和中文写着对亚马逊河的祝福。乐乐还把索菲亚的“河豚守护屋”固定在河边的红树上,笑着说:“这里以后就是小河豚的家,也是亚马逊河灵脉的家,会一直保护它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