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宋纪十六】(1/2)
(这段历史)从丙辰年(元徽四年,公元 476 年)到戊午年(升明三年,公元 479 年),共三年。
苍梧王下元徽四年(丙辰年,公元 476 年)
春季正月己亥日,苍梧王(刘昱)举行籍田礼(天子亲耕仪式),实行大赦。
二月,北魏司空东郡王陆定国因依仗恩宠违法乱纪,被免去官爵,贬为士兵。
北魏冯太后私生活不端正,因李弈被杀而怨恨显祖(拓跋弘),暗中下毒谋害他。夏季六月辛未日,显祖去世。壬申日,北魏实行大赦,改年号为承明。将显祖安葬在金陵,谥号为献文皇帝。
北魏大司马、大将军代郡人万安国因假传圣旨杀死神部长奚买奴,被赐死。
戊寅日,北魏任命征西大将军、安乐王拓跋长乐为太尉,尚书左仆射、宜都王拓跋目辰为司徒,南部尚书李讠斤(j)为司空。尊奉冯太后为太皇太后,冯太后再次临朝听政,行使皇帝权力。任命冯熙为侍中、太师、中书监。冯熙因自己是外戚,坚决推辞朝廷内职;于是朝廷任命他为都督、洛州刺史,仍保留侍中、太师职位。
显祖的神主(牌位)迁入太庙时,有关部门上奏,请求依照旧例,对太庙中负责祭祀的官员都赐予爵位。秘书令广平人程骏上奏说:“分封诸侯、划分土地,是帝王重视的大事,要么依据亲属关系或贤能程度,要么依据功劳大小,从没听说过因神主迁入太庙而给百官封爵的。皇家过去的旧例,只是一时的恩宠,怎能作为长久的制度呢!” 冯太后认为他说得对,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对大臣们说:“凡讨论政事,应当依据古代典制说正确的话,怎能只遵循旧例呢!” 赏赐程骏一套衣服、二百匹丝帛。
冯太后生性聪慧敏锐,懂文字、会计算,通晓政务,衣着节俭朴素,日常饮食比旧例减少十分之七八;但她猜忌残忍,擅长权术。北魏高祖(拓跋宏,孝文帝)性情极其孝顺,能顺从冯太后的心意。无论事情大小,都依赖冯太后决定。冯太后常常独断专行,不再向高祖禀报。她宠幸的宦官高平人王琚、安定人张祜、杞嶷、冯翊人王遇、略阳人苻承祖、高阳人王质,都依仗权势掌权。张祜官至尚书左仆射,封新平王;王琚官至征南将军,封高平王;杞嶷等人也官至侍中、吏部尚书、刺史,封公、侯,赏赐的财物数以万计,还被赐予铁券,承诺可免死。此外,太卜令姑臧人王睿得到冯太后宠幸,破格升任侍中、吏部尚书,封太原公。秘书令李冲,虽因才能被提拔,也因得到冯太后私下宠爱,赏赐多得无法计算。冯太后还对外礼遇有声望的大臣东阳王拓跋丕、游明根等人,待遇极其优厚,每次褒奖赏赐王睿等人时,总会让拓跋丕等人一同参与,以此显示不偏私。拓跋丕是烈帝拓跋翳槐的玄孙;李冲是李宝的儿子。
冯太后因自己行为失当,担心大臣议论自己,手下人说话稍有可疑之处,就将其处死。但她对宠幸的亲信,即使有小过错,也必定鞭打,有时甚至打一百多下;但没有隔夜的怨恨,不久后仍像当初一样对待他们,有的甚至因受罚而更加富贵。因此,亲信们即使受罚,始终没有离心离德。
乙亥日,南朝宋加授萧道成为尚书左仆射,刘秉为中书令。
杨运长、阮佃夫等人对建平王刘景素的忌恨越来越深,刘景素于是与录事参军陈郡人殷沵、中兵参军略阳人垣庆延、参军沈颙、左暄等人谋划自保之计。他派人往返建康,结交有才能、有力量的人,冠军将军黄回、游击将军高道庆、辅国将军曹欣之、前军将军韩道清、长水校尉郭兰之、羽林监垣祗祖,都暗中与他勾结;武将中不得志的人,没有不归附他的。
当时苍梧王喜欢独自到郊外游荡,曹欣之谋划占据石头城,趁苍梧王外出时发动叛乱。韩道清、郭兰之想劝说萧道成,趁苍梧王夜间外出时,劫持苍梧王,迎接刘景素;如果萧道成不同意,就除掉他;刘景素每次都禁止他们,让他们暂缓行动。杨运长、阮佃夫隐约听到风声,派北方人周天赐假装投靠刘景素,劝他起兵。刘景素识破计谋,斩杀周天赐,把首级送到朝廷。
秋季七月,垣祗祖率领几百人从建康逃到京口,谎称京城已经溃散混乱,劝刘景素尽快进军。刘景素相信了他,戊子日,占据京口起兵,前来投奔的百姓有上千人。杨运长、阮佃夫听说垣祗祖叛逃,立即下令戒严。己丑日,派骁骑将军任农夫、领军将军黄回、左军将军兰陵人李安民率领步兵,右军将军张保率领水军,讨伐刘景素;辛卯日,又任命南豫州刺史段佛荣为都统。萧道成知道黄回有二心,特意让李安民、段佛荣与他一同进军。黄回私下告诫士兵:“如果遇到京口的军队,不要交战。” 萧道成驻守玄武湖,冠军将军萧赜镇守东府。
始安王刘伯融、都乡侯刘伯猷,都是建安王刘休仁的儿子,杨运长、阮佃夫忌惮他们年长,都假传诏令将他们赐死。
刘景素想在竹里(地名,位于京口与建康之间)设伏阻击朝廷军队。垣庆延、垣祗祖、沈颙都说:“现在天气干旱炎热,朝廷军队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把他们引到这里,以逸待劳,一战就能攻克。” 殷沵等人极力反对,却没能说服他们。任农夫等人抵达后,放火烧毁京口的城镇村落。垣庆延等人互相观望,没有斗志;刘景素本就缺乏威严和谋略,惊慌失措,不知该怎么办。黄回因受到段佛荣的牵制,又看到京口军队势力薄弱,于是没有发动叛乱。张保停泊在西渚,刘景素身边的几十名勇士,自发结伴,进攻水军。甲午日,张保战败被杀,但其他将领没有率军接应,这些勇士又被朝廷军队打败。朝廷军队逼近京口城下,沈颙先率领部众逃跑,垣祗祖随后逃走,其余各路军队相继溃退,只有左暄与朝廷军队在万岁楼下奋力作战;但他所率领的兵力极其薄弱,最终无法抵抗,溃散而逃。乙未日,朝廷军队攻克京口。黄回的军队最先入城,他因曾发誓不杀亲王,于是把刘景素交给殿中将军张倪奴。张倪奴擒获刘景素,将他斩杀,还杀了他的三个儿子,同党垣祗祖等几十人都被处死。萧道成释放黄回、高道庆,没有追究他们的罪责,仍像过去一样安抚他们。当天,朝廷解除戒严。丙申日,实行大赦。
起初,巴东、建平的蛮族反叛,沈攸之派兵讨伐。等到刘景素叛乱时,沈攸之紧急召回峡中的军队,赶赴建康。巴东太守刘攘兵、建平太守刘道欣怀疑沈攸之有谋反之心,率军封锁峡口,不让军队东下。刘攘兵的儿子刘天赐在荆州担任西曹,沈攸之派刘天赐前去劝说父亲。刘攘兵得知刘景素确实反叛后,才解除武装,承认过错,沈攸之仍像过去一样对待他。刘道欣坚守建平,刘攘兵劝说无效,于是与讨伐蛮族的军队一起进攻,斩杀刘道欣。
甲辰日,北魏高祖追尊母亲李贵人为思皇后。
八月丁卯日,南朝宋立皇弟刘翙为南阳王,刘嵩为新兴王,刘禧为始建王。
庚午日,任命给事黄门侍郎阮佃夫为南豫州刺史,留在京师驻守。
九月戊子日,南朝宋赐骁骑将军高道庆死。
冬季十月辛酉日,任命吏部尚书王僧虔为尚书右仆射。
十一月戊子日,北魏任命太尉、安乐王拓跋长乐为定州刺史,司空李讠斤为徐州刺史。
顺皇帝
苍梧王下升明元年(丁巳年,公元 477 年)
春季正月乙酉日初一,北魏改年号为太和。
己酉日,略阳氐族人元寿聚集五千多家部众,自称冲天王;二月辛未日,北魏秦、益二州刺史尉洛侯击败元寿。
三月庚子日,北魏任命东阳王拓跋丕为司徒。
夏季四月丁卯日,北魏主前往白登;壬申日,前往崞山。
起初,苍梧王在东宫时,喜欢攀爬漆制的帐竿,能爬到离地面一丈多高的地方;他喜怒无常,东宫主帅无法管束。太宗(刘彧)多次下令陈太妃严厉鞭打他。等到他即位后,对内畏惧太后、太妃,对外忌惮大臣,还不敢放纵。自从举行成人加冠仪式后,内外逐渐没人能约束他,他多次外出游荡。起初出宫时,还整顿仪仗卫队;不久后就放弃车马,率领身边几个人,有时到郊外荒野,有时进入集市街巷。陈太妃常常乘坐青犊车,跟随在后面监督约束。后来苍梧王骑马轻装远行一二十里,陈太妃再也追不上;仪仗卫队也害怕惹祸,不敢追寻,只能整顿队伍,在别处等候,远远观望而已。
起初,太宗曾把陈太妃赐给宠臣李道儿,后来又把她接回宫中,生下苍梧王。因此苍梧王每次微服出行,都自称 “刘统”,有时自称 “李将军”。他常常穿着短衣裤,军营、官署、街巷,没有不去的地方;有时夜里住在客栈,有时白天躺在路边,冲撞奴仆,和他们做买卖,有时遭到怠慢侮辱,反而很高兴地接受。凡是各种鄙俗的事情,比如裁衣服、做帽子,他看一眼就会;从没吹过篪(古代乐器),拿起来就能吹出韵律。
等到京口平定后,苍梧王更加骄横放纵,没有一天不出宫,晚上出去早上回来,早上出去晚上回来。跟随他的人都手持长矛,路上的行人、男女以及狗马牛驴,遇到他们没有不被伤害的。民间百姓惶恐不安,商贩都停止营业,家门白天紧闭,路上几乎没有行人。针、椎、凿、锯等工具,他从不离身,稍有不顺心,就用这些工具杀人剖腹,一天不杀人,就闷闷不乐;宫廷内外的官员都忧心忡忡,连吃饭睡觉都不得安宁。
阮佃夫与直阁将军申伯宗等人谋划,趁苍梧王出京到江乘射野鸡时,假传太后诏令,召回仪仗卫队,关闭城门,派人劫持苍梧王,将他废黜,立安成王刘准为帝。事情败露,甲戌日,苍梧王逮捕阮佃夫等人,将他们杀死。
太后多次教训告诫苍梧王,苍梧王很不高兴。恰逢端午节,太后赐给苍梧王一把毛扇。苍梧王嫌弃扇子不够华丽,下令太医煮毒药,想毒死太后。身边的人劝阻说:“如果做了这件事,陛下就要做孝子(指守丧),再也不能外出游玩胡闹了!” 苍梧王说:“你说得很有道理!” 于是放弃了下毒的念头。
六月甲戌日,有人告发散骑常侍杜幼文、司徒左长史沈勃、游击将军孙超之与阮佃夫同谋,苍梧王亲自率领卫士,突袭这三家,将他们全部杀死,还剖腹碎尸,连婴儿也不放过。沈勃当时正在守丧,住在守丧的茅庐里,苍梧王的随从还没到,他就挥刀独自上前抵抗。沈勃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伸手揪住苍梧王的耳朵,唾骂他说:“你的罪行超过夏桀、商纣,离被杀不远了!” 随后被杀。当天,朝廷实行大赦。
苍梧王曾径直闯入领军府。当时天气炎热,萧道成正光着上身睡觉。苍梧王让萧道成站在室内,把他的肚子当作箭靶,拉满弓箭,准备射他。萧道成拱手说:“老臣没有罪过。” 身边的王天恩说:“领军将军的肚子大,是很好的箭靶;一箭就会射死,以后就不能再射了;不如用无箭头的骲箭射他。” 苍梧王于是改用骲箭射,正好射中萧道成的肚脐。他扔掉弓箭,大笑着说:“我的箭法怎么样!” 苍梧王忌惮萧道成的威名,曾亲自磨长矛,说:“明天杀萧道成!” 陈太妃骂他说:“萧道成对国家有功,如果杀了他,谁还会为你效力呢!” 苍梧王才作罢。
萧道成担忧恐惧,暗中与袁粲、褚渊谋划废黜苍梧王,另立新帝。袁粲说:“皇上年幼,小过错容易改正。伊尹、霍光那样废立君主的事,不是末世能做的;即使成功,最终也不会有保全自身的余地。” 褚渊沉默不语。领军功曹丹阳人纪僧真对萧道成说:“现在朝廷荒唐无道,人人自危;天下的期望,不在袁粲、褚渊身上,明公怎能坐等被消灭!存亡的关键,希望您仔细考虑。” 萧道成同意他的看法。
有人劝萧道成逃到广陵起兵。萧道成的长子萧赜,当时担任晋熙王长史,代理郢州事务,萧道成想让萧赜率领郢州军队东下,在京口会师。萧道成暗中派亲信刘僧副告诉他的堂兄、代理青、冀二州刺史刘善明说:“很多人劝我北上据守广陵,恐怕这不是长久之计。现在秋风即将起,你如果能与垣东海(垣荣祖,时任东海太守)稍微调动一下北魏的军队,我的各种计划就能实施了。” 他也把计划告诉了东海太守垣荣祖。刘善明说:“宋氏将要灭亡,无论愚笨还是聪明的人都知道,北魏军队如果真的行动,反而会成为您的祸患。明公神武盖世,应当静观局势,抓住时机行动,功业自然能成就,不可远离根基之地,自取失败。” 垣荣祖也说:“领军府离皇宫只有百步远,您逃跑,别人怎么会不知道!如果单人骑马轻装出逃,广陵人关闭城门不接纳,您能去哪里!您现在只要迈出家门一步,恐怕立即就会有人去皇宫告发,您的大事就完了。” 纪僧真说:“皇上虽然无道,但国家几代积累的根基仍然稳固。您一家上百口人,不可能都北上广陵。即使占据广陵城,天子在深宫之中发号施令,称您为叛逆,您怎么躲避!这不是万全之策。” 萧道成的族弟、镇军长史萧顺之以及次子、骠骑从事中郎萧嶷,都认为:“皇上喜欢独自在路上游荡,在这方面谋划,容易成功;在外州起兵,很少能取胜,只会让家人先遭受灾祸。” 萧道成于是放弃了逃到广陵的想法。
东中郎司马、代理会稽郡事务的李安民想拥戴江夏王刘跻在东方起兵,萧道成阻止了他。
越骑校尉王敬则暗中与萧道成结交,夜里穿着青衣,趴在路边,为萧道成侦察苍梧王的行踪。萧道成命令王敬则暗中联络苍梧王身边的杨玉夫、杨万年、陈奉伯等十五人,在宫中窥探时机,伺机行动。
秋季七月丁亥日夜里,苍梧王微服出行到领军府门口。身边的人说:“整个领军府的人都在睡觉,为什么不翻墙进去?” 苍梧王说:“我今晚想在别的地方玩乐,应该等明天晚上。” 员外郎桓康等人在领军府门内听到了他们的对话。
戊子日,苍梧王乘坐无顶盖的车,与身边的人在台冈比赛跳高。随后前往青园尼寺,傍晚,到新安寺偷狗,让昙度道人煮狗肉。他喝醉后,返回仁寿殿睡觉。杨玉夫一向得到苍梧王的宠幸,到这时突然被厌恶,苍梧王见到他就咬牙切齿地说:“明天就杀了你这小子,挖出你的肝肺!” 当天夜里,苍梧王命令杨玉夫观察织女渡过银河(古代传说七夕织女与牛郎相会),说:“看到织女渡河就报告我;如果看不到,就杀了你!”
当时苍梧王出入皇宫没有规律,宫中各阁门夜里都不关闭,宫女、宦官害怕遇到他,没人敢出来;守卫皇宫的士兵也都逃避,内外没人管束。这天夜里,王敬则出宫去了。杨玉夫趁苍梧王熟睡,与杨万年拿起他的防身刀,割下他的首级。他们命令厢房里奏乐的陈奉伯把首级藏在袖子里,依照平时的规矩,假传诏令打开承明门,出宫后把首级交给王敬则。
王敬则骑马赶到领军府,敲门大喊,萧道成担心是苍梧王骗他,不敢开门。王敬则把首级扔过墙,萧道成洗净首级查看,确认是苍梧王后,才穿上铠甲,骑马出宫,王敬则、桓康等人都跟随其后。他们进入皇宫,到承明门时,假称是苍梧王游玩回来。王敬则担心宫中的人看见首级,用刀环堵住门上的小孔,急促地叫门,门打开后进入宫中。过去的夜晚,苍梧王每次开门回宫,守门人都吓得不敢抬头看,这次也没有怀疑。萧道成进入大殿,殿中的人都惊慌恐惧。不久后听到苍梧王已死的消息,众人都高呼万岁。
己丑日清晨,萧道成穿着铠甲,在宫殿庭院的槐树下召集大臣,以太后的名义召袁粲、褚渊、刘秉入宫商议国事。萧道成对刘秉说:“这是您宗室的家事,该如何决断?” 刘秉还没回答,萧道成已怒得胡须倒竖,目光如电。刘秉连忙说:“尚书省的日常事务,我可以承担;军事部署,全交给领军将军(萧道成)。” 萧道成接着让袁粲主持事务,袁粲也不敢接受。
王敬则突然拔出佩刀,在坐榻旁跳着说:“天下大事都该由萧公做主!谁敢多说一句话,就让我的刀染上鲜血!” 说着亲手取来白纱帽(当时官员的礼帽)戴在萧道成头上,让他即位,又说:“今天谁敢再反对!事情要趁热打铁!” 萧道成表情严肃地呵斥他:“你根本不懂事!” 袁粲想开口说话,被王敬则厉声喝止,只好作罢。褚渊说:“除了萧公,没人能解决眼下的事。” 亲手把处理国事的文书交给萧道成。萧道成说:“既然你们都不愿承担,我怎能推辞!” 于是商议决定,准备皇帝的仪仗前往东城,迎立安成王刘准。随后,士兵手持长刀围住袁粲、刘秉等人,两人吓得脸色发白,狼狈离去。
刘秉出宫后,在路上遇到堂弟刘韫,刘韫打开车门迎上去问:“今天的事,该由哥哥主持吧?” 刘秉说:“我们已经把权力让给领军将军了。” 刘韫拍着胸脯叹息:“哥哥你身上难道没有血性吗!咱们家族今年要被灭门了!”
当天,朝廷以太后的名义发布诏令,列举苍梧王的罪状,称:“我已秘密命令萧领军暗中谋划,安定国家。安成王刘准,应当登基统治天下。” 追封刘昱为苍梧王。皇帝的仪仗抵达东府门时,安成王下令守门人不要开门,等待袁司徒(袁粲)到来。袁粲到后,安成王才进入皇宫居住。壬辰日,安成王即位,当时年仅十一岁,改年号为升明,实行大赦。将苍梧王安葬在南郊祭天坛西侧。北魏京兆康王拓跋子推去世。
甲午日,萧道成出京镇守东府。丙申日,朝廷任命萧道成为司空、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袁粲升任中书监;褚渊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刘秉升任尚书令,加授中领军;任命晋熙王刘燮为扬州刺史。刘秉起初认为,尚书省总揽朝政,自己以宗室身份担任尚书令,天下就不会有变故;不久后萧道成同时掌控军政大权,安排亲信,任免官员独断专行,褚渊又一向依附萧道成,刘秉和袁粲只能被动顺从,毫无实权。辛丑日,任命尚书右仆射王僧虔为尚书仆射。丙午日,任命武陵王刘赞为郢州刺史;萧道成改兼南徐州刺史。
八月壬子日,北魏实行大赦。
癸亥日,朝廷下诏让袁粲镇守石头城。袁粲性情淡泊恬静,每次接到朝廷任命,常常坚决推辞;只有在朝廷逼迫、实在无法推脱时,才会就职。到这时,他知道萧道成有篡夺皇位的野心,暗中想除掉萧道成,于是立即接受任命。
起初,太宗(刘彧)让陈昭华以母亲的身份抚养顺帝(刘准);戊辰日,顺帝尊奉陈昭华为皇太妃。
丙子日,北魏下诏说:“工匠、商人、奴仆,各有固定的身份等级;但有关部门纵容滥用,有的已经沾染世俗恶习(指逾越等级)。从今以后,家族中有服役的人,只能在本部门任职;如果有功劳的人,不受此规定限制。”
萧道成坚决推辞司空一职;庚辰日,朝廷改任他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九月乙酉日,北魏修改法令。
戊申日,朝廷封杨玉夫等二十五人为侯、伯、子、男等爵位。
冬季十月,氐族首领杨文度派弟弟杨文弘袭击北魏的仇池,攻克城池。
起初,北魏徐州刺史李讠斤(音 j),在显祖(拓跋弘)时期担任仑部尚书,信任重用卢奴县令范檦。李讠斤的弟弟、左将军李瑛劝谏说:“范檦靠美色取悦他人,用钱财拉拢他人,轻视道德仁义,看重权势利益;听他说话很悦耳,看他行事却很阴险,不早点和他断绝关系,将来一定会后悔莫及。” 李讠斤不听,连自己的核心机密事务,都告诉范檦。
尚书赵黑,和李讠斤都受显祖宠信,两人共同掌管选拔官员的部门。李讠斤私自任用亲信担任地方州官,赵黑向显祖揭发了这件事,两人从此产生矛盾。不久后,李讠斤反过来揭发赵黑过去担任监藏官时盗用官府财物,赵黑因此被罢官,贬为宫廷门卫。赵黑对李讠斤恨之入骨,连吃饭睡觉都受到影响;过了一年,赵黑重新被任命为侍中、尚书左仆射,再次掌管选官事务。
等到显祖去世,赵黑向冯太后进谗言,称李讠斤专权放纵,太后将李讠斤外放为徐州刺史。范檦知道冯太后怨恨李讠斤,于是诬告李讠斤密谋叛逃北魏。太后征召李讠斤回到平城审问,李讠斤辩解自己没有谋反,太后传召范檦前来对质。李讠斤对范檦说:“你现在诬陷我,我还有什么可说的!但你受我恩惠如此深厚,竟然忍心这样做吗!” 范檦说:“我受您的恩惠,比得上您受李敷的恩惠吗?您能狠心背叛李敷,我为什么不能狠心对您!” 李讠斤感慨叹息:“我当初不听李瑛的话,现在后悔也晚了!” 赵黑又在宫中进一步罗织李讠斤的罪名,丙子日,北魏诛杀李讠斤及其儿子李令和、李令度;赵黑从此才恢复正常的饮食睡眠。
十一月癸未日,北魏征西将军皮欢喜等三位将军率领四万士兵进攻杨文弘。
丁亥日,北魏怀州百姓伊祁苟自称是尧的后代,在重山聚集部众叛乱;洛州刺史冯熙讨伐并平定了叛乱。冯太后想把重山全城的百姓都处死,雍州刺史张白泽劝谏说:“叛乱的首领和党羽,已经全部被诛杀;城中难道没有忠诚善良、守信用的人吗?怎能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人都杀掉!” 太后才停止屠杀。
十二月,北魏皮欢喜的军队抵达建安,杨文弘弃城逃走。
起初,沈攸之与萧道成在大明、景和年间一同在宫中任职,关系十分亲密,萧道成的女儿嫁给了沈攸之的儿子、中书侍郎沈文和。沈攸之在荆州时,直阁将军高道庆的家在华容,他请假回家,路过江陵,与沈攸之因比试长矛发生争执。高道庆骑马赶回建康,声称沈攸之谋反的迹象已经明显,请求派三千人袭击他。执政大臣都认为不可行,萧道成还担保沈攸之不会谋反。杨运长等人厌恶沈攸之,暗中与高道庆谋划派刺客杀死沈攸之,没有成功。
恰逢苍梧王被弑杀,沈攸之的主簿宗俨之、功曹臧寅劝沈攸之趁此机会起兵。沈攸之因长子沈元琰在建康担任司徒左长史,所以没有立即行动。臧寅是臧凝之的儿子。
当时杨运长等人已经不在宫中掌权,萧道成派沈元琰把苍梧王杀人剖腹的工具带给沈攸之看(暗示苍梧王该杀,自己是正义之举)。沈攸之认为萧道成的名声和地位一向比自己低,如今突然独掌朝廷大权,心中愤愤不平,对沈元琰说:“我宁愿像王陵(西汉忠臣,不附吕后)那样死,也不愿像贾充(西晋奸臣,助司马氏篡魏)那样活。” 但也没时间立即起兵,于是上奏表向顺帝祝贺即位,趁机留下沈元琰(作为人质)。
雍州刺史张敬儿,一向与沈攸之的司马刘攘兵关系友好,他怀疑沈攸之将要起兵,暗中向刘攘兵询问。刘攘兵没有明说,只送给张敬儿一只马镫,张敬儿于是开始防备沈攸之。
沈攸之有一封写在白绢上的书信,共十几行,一直藏在贴身的铠甲衣角里,声称是明帝(刘彧)与自己约定的誓约。沈攸之准备起兵时,他的妾崔氏劝谏说:“您年纪已经大了,怎能不为全家百口人考虑!” 沈攸之指着铠甲衣角的誓书给她看,又谎称太后派使者到来,赐给自己蜡烛,剖开蜡烛,取出里面太后的亲笔诏令,上面写着:“国家大事,全交给您处理。”
于是沈攸之整顿军队,发布檄文,派使者邀请张敬儿及豫州刺史刘怀珍、梁州刺史梓潼人范柏年、司州刺史姚道和、湘州行事庾佩玉、巴陵内史王文和一同起兵。张敬儿、刘怀珍、王文和都斩杀了沈攸之的使者,快马奏报朝廷;王文和不久后放弃巴陵,逃奔夏口。范柏年、姚道和、庾佩玉都持观望态度。姚道和是后秦高祖姚兴的孙子。
辛酉日,沈攸之派辅国将军孙同等相继率军东下。沈攸之给萧道成写信,信中说:“少帝(苍梧王)昏庸狂乱,你应当与大臣们秘密商议,共同禀报太后,下令废黜他;怎能勾结他的亲信,亲自下手弑杀君主,甚至不举行葬礼,让尸体生虫,蛆虫爬到门外?凡是做臣子的,谁不震惊惋惜!此外,你更换朝廷旧臣,安排自己的亲信,皇宫的钥匙,全交给你的家人掌管。我不知道霍光(字子孟)、诸葛亮的遗训,难道就是这样的吗!你既然有篡夺宋朝江山的野心,我怎敢放弃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忠臣,哭秦救楚)那样的气节呢!” 朝廷收到信后,人心惶惶。
丁卯日,萧道成进入皇宫驻守朝堂,命令侍中萧嶷代替自己镇守东府,抚军行参军萧映镇守京口。萧映是萧嶷的弟弟。戊辰日,朝廷内外实行戒严。己巳日,任命郢州刺史武陵王刘赞为荆州刺史。庚午日,任命右卫将军黄回为郢州刺史,统领前锋各路军队讨伐沈攸之。
起初,萧道成任命长子萧赜为晋熙王刘燮的长史,代理郢州事务,修理制造武器装备,防备沈攸之。等到朝廷征召刘燮担任扬州刺史,任命萧赜为左卫将军,让他与刘燮一同东下建康。刘怀珍对萧道成说:“夏口是军事要地,应当派合适的人镇守。” 萧道成给萧赜写信说:“你入朝后,要找一个文武兼备、和你心意相合的人,把郢州的后事托付给他。” 萧赜于是推荐刘燮的司马柳世隆代替自己。萧道成任命柳世隆为武陵王刘赞的长史,代理郢州事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