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白话文讲资治通鉴 > 第58章 【汉纪五十】

第58章 【汉纪五十】(1/2)

目录

时间范围:汉灵帝光和四年至中平四年

汉灵帝光和四年(辛酉年,公元181年)

春天,正月: 朝廷首次设置“騄骥厩丞”一职,负责接收各郡、封国征调的马匹。有权势的豪强趁机垄断市场,一匹马的价格被炒到二百万钱。

夏天,四月,庚子日: 大赦天下。

交趾叛乱平定: 交趾地区的乌浒蛮族长期作乱,当地州牧郡守无法控制。交趾人梁龙等人也起兵反叛,攻占郡县。朝廷任命兰陵县令、会稽人朱俊为交趾刺史。朱俊率军进攻,斩杀梁龙,数万人投降,一个月左右就完全平定了叛乱。朱俊因功被封为都亭侯,随后被征召回京担任谏议大夫。

六月,庚辰日: 天降冰雹,大小如同鸡蛋。

秋天,九月,庚寅日(初一): 发生日食。

官员变动: 太尉刘宽被免职;任命卫尉许彧为太尉。

闰九月,辛酉日: 北宫东掖庭的永巷署发生火灾。

司徒杨赐被罢免。

冬天,十月: 任命太常陈耽为司徒。

鲜卑侵扰与内乱: 鲜卑侵犯幽州、并州。鲜卑首领檀石槐去世,他的儿子和连继位。和连的才能勇力不如父亲,而且贪婪荒淫,后来在进攻北地郡时,被北地人用箭射死。和连的儿子骞曼年纪还小,檀石槐的侄子魁头被拥立为首领。后来骞曼长大,与魁头争夺首领之位,导致部众离散。魁头死后,他的弟弟步度根继位。

汉灵帝的荒唐行为: 这一年,汉灵帝在后宫仿造街市,让宫女们扮作商贩贩卖货物,她们互相盗窃争斗;灵帝自己则穿上商人的服装,混在其中饮宴作乐。他又在西园玩狗,给狗戴上“进贤冠”,系上绶带。他还亲自驾驶四匹驴拉的车,在宫内到处奔驰;京城里的人争相效仿,结果驴的价格涨得和马一样高。

私藏贡品与吕强谏言: 灵帝喜欢私藏钱财珍宝,搜罗天下的奇珍异宝。各郡国向朝廷进贡,都要先送到宫中署衙,缴纳一笔名为“导行费”的附加费。中常侍吕强上书劝谏说:“天下的财物,无不是阴阳共生,最终归于陛下,哪里分什么公私!如今中尚方(宫廷制造机构)收敛各郡的珍宝,中御府(皇家库房)堆积天下的丝绸,西园侵吞司农府(国家财政机构)的库藏,中厩(皇家马厩)聚集太仆寺(国家马政机构)的马匹;而各地向朝廷输送贡品,还要交所谓的‘导行费’,征调繁多使百姓困苦,耗费巨大而真正献上的贡品却很少,奸猾的官吏从中渔利,百姓深受其害。再者,阿谀奉承的臣子,喜欢贡献私财取悦陛下,陛下对他们宽容姑息,助长了这种风气。依照旧制:选拔任用官员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负责,尚书只是呈报奏章;官员接受试用后,要求他们做出成绩,如果成绩无法考察,才交给尚书检举弹劾,请求廷尉核查虚实,执行处罚。这样三公每有选拔,会与僚属商议,考察其品行事迹,衡量其才能;即便如此,仍会出现失职荒废、治理混乱的情况。现在只由尚书负责,有时甚至由陛下直接下诏任用。这样一来,三公推卸了选拔不力的责任,尚书也不用承担罪责,赏罚不明,谁还肯尽心尽力呢!”奏书呈上,灵帝不予理会。

后宫争斗: 何皇后性情刚烈而嫉妒心强。后宫王美人生下皇子刘协(即后来的汉献帝),何皇后用毒酒毒死了王美人。灵帝大怒,想要废黜何皇后;宦官们极力劝阻,才得以平息。

宦官变动: 大长秋、华容侯曹节去世;中常侍赵忠接替兼任大长秋。

汉灵帝光和五年(壬戌年,公元182年)

春天,正月,辛未日: 大赦天下。

谣言举劾与陈耽直言: 灵帝下诏,命三公九卿根据民间流传的民谣(指反映官员劣迹的舆论),举报那些祸害百姓的刺史和俸禄二千石的郡守。太尉许彧、司空张济看宦官眼色行事,收受贿赂。对那些宦官子弟、宾客,即使贪污腐败、行为污浊,都不敢查问,反而虚假地举报了二十六位边远小郡清廉而有政绩的官员。被冤枉的官员及其属吏、百姓前往京城申诉。司徒陈耽上书说:“三公九卿举报的人,大多是包庇他们的私党,就像是放走恶鸟(鸱枭)而囚禁祥鸟(鸾凤)。”灵帝因此责备许彧、张济,于是所有因“谣言”被征召回京的人,都被任命为议郎。

二月: 爆发大规模瘟疫。

三月: 司徒陈耽被免职。

夏天,四月: 发生旱灾。

任命太常袁隗为司徒。

五月,庚申日: 永乐宫署发生火灾。

秋天,七月: 有彗星出现在太微垣(象征朝廷的星区)。

板楯蛮叛乱与程包建议: 板楯蛮在巴郡作乱,朝廷连年讨伐未能平定。灵帝打算大规模发兵,询问益州计吏、汉中人程包的意见。程包回答说:“板楯蛮有七个大姓部族,自秦朝时就立有功劳,免除他们的赋税。他们勇猛善战。过去永初年间(汉安帝时),羌人侵入汉中,郡县被破坏,全靠板楯蛮救援,羌人才几乎全军覆没,被羌人称为‘神兵’,互相告诫不要再向南进犯。到建和二年(汉桓帝时),羌人再次大举入侵,也是依靠板楯蛮连续击败他们。前车骑将军冯绲南征武陵,也是倚仗板楯蛮才成功。最近益州郡发生叛乱,太守李颙也是靠板楯蛮讨伐平定的。他们如此忠诚有功,本来并无反叛之心。只是地方官吏征收赋税极为沉重,奴役驱使,鞭打责罚,甚至超过对待奴隶。有些人被迫嫁妻卖子,甚至有人自杀,虽然到州郡官府喊冤,但州郡长官不予受理;朝廷遥远,冤情无法上达,他们含怨呼天,无处申诉。所以村落百姓相聚反叛,并非有人主谋称帝图谋不轨。如今只要选派贤明能干的州郡长官,自然能使他们归顺安定,不需要劳师动众征讨。”灵帝采纳了他的建议,选派太守曹谦,派他宣布诏令赦免板楯蛮,叛乱者立即全部投降。

八月: 在阿亭道建造了一座高达四百尺的楼观。

冬天,十月: 太尉许彧被罢免;任命太常杨赐为太尉。

灵帝游猎与桓典: 灵帝在上林苑打猎,经过函谷关,又到广成苑狩猎。十二月,返回京城,视察太学。

桓典担任侍御史,宦官们都畏惧他。桓典常骑一匹青白色的马(骢马),京城的人因此传言说:“走走停停快让路,避开骢马御史!”桓典是桓焉的孙子。

汉灵帝光和六年(癸亥年,公元183年)

春天,三月,辛未日: 大赦天下。

夏天: 大旱。

赐封皇后母: 赐封何皇后的母亲为舞阳君。

秋天: 金城郡黄河泛滥,淹没二十多里。

五原郡山岸崩塌。

张角与太平道兴起: 当初,巨鹿人张角信奉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用妖术教授门徒,号称“太平道”。他用符咒水为人治病,让病人跪拜忏悔自己的过错,有时病人痊愈了,人们就把他当神仙一样信奉。张角派遣弟子到四方传教,辗转欺骗诱惑,十多年间,信徒多达数十万,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的百姓,无人不响应。有的信徒抛弃家产、流离迁徙去投奔他,道路为之堵塞,还没走到就病死的也有上万人。地方官员不了解内情,反而说张角用善道教化百姓,受到民众拥戴。

杨赐、刘陶的警告: 太尉杨赐当时担任司徒,上书说:“张角欺骗迷惑百姓,虽遇赦令仍不悔改,势力日益蔓延。现在如果下令州郡搜捕讨伐,恐怕会引起更大骚扰,反而加速祸患。应该严令刺史、二千石官员,甄别流民,将他们护送回原籍,以削弱张角的党羽,然后诛杀其首领,可以不费大力就平定。”恰逢杨赐被免职,奏章被搁置宫中。司徒掾刘陶再次上书重申杨赐先前的建议,说:“张角等人的阴谋越来越厉害,各地私下传言,说张角等人已偷偷潜入京城,窥探朝廷政事。他们像鸟兽一样心怀不轨,私下呼应。州郡官员忌讳此事,不愿上报,只是互相转告,不肯正式行文上报。陛下应下明诏,悬重赏捉拿张角等人,封赏土地,对敢于包庇回避的,与张角同罪。”灵帝根本没当回事,反而下诏让刘陶整理《春秋》条例。张角于是设置三十六方,方相当于将军的编制。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各设首领。他们传播谶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用白土在京城各官署大门及州郡官府墙上书写“甲子”二字。大方首领马元义等人先聚集荆州、扬州的信徒数万人,约定在邺城起事。马元义多次往来京城,以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人为内应,约定在次年(甲子年)三月五日京城内外同时起兵。

汉灵帝中平元年(甲子年,公元184年)

春天: 张角的弟子、济南人唐周上书告发了他们的计划。朝廷于是逮捕了马元义,在洛阳处以车裂酷刑。灵帝下诏命三公、司隶校尉彻查宫廷、官署警卫人员及百姓中信奉张角“太平道”的人,诛杀了一千多人;同时下令冀州搜捕张角等人。

黄巾起义爆发: 张角等人知道事情败露,昼夜兼程通知各方,立即一同起兵。起义者都头戴黄巾作为标志,所以当时人称他们为“黄巾贼”。二月,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角的弟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宝的弟弟张梁称“人公将军”。他们到处焚烧官府,劫掠城镇,州郡无力抵抗,长官大多弃职逃亡;短短一个月内,天下响应,京师震动。安平国和甘陵国的人民还各自逮捕了他们的亲王响应起义。

朝廷应对:

三月,戊申日: 任命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封慎侯,率领左右羽林军以及北军五校营的将士驻扎在都亭(京城附近),整修武器,镇守京城;在函谷、太谷、广成、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个重要关隘设置都尉。

灵帝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北地太守皇甫嵩认为应该解除党禁(对士大夫的禁锢),拿出皇宫中库藏的钱财和西园马厩的马匹赏赐给将士。皇甫嵩是皇甫规的侄子。

灵帝询问中常侍吕强的意见,吕强回答说:“党锢积怨已久,人心怨愤,如果不赦免他们,他们很可能轻易地与张角合谋,叛乱规模会更大,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现在请求先诛杀陛下身边贪婪腐败的宦官,大赦党人,考察地方长官的优劣,那么盗贼(黄巾)就没有不平定的了。”灵帝感到恐惧,听从了他的建议。

壬子日: 大赦天下党人,允许流放者返回故乡;唯独不赦免张角。

征发全国精锐部队,派遣北中郎将卢植讨伐张角,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俊讨伐颍川郡的黄巾军。

宦官专横与吕强之死: 此时中常侍赵忠、张让、夏恽、郭胜、段珪、宋典等人都封侯得宠,灵帝常说:“张常侍(张让)是我爹,赵常侍(赵忠)是我娘。”因此宦官们肆无忌惮,纷纷兴建府第,规模比拟皇宫。灵帝曾想登上永安宫的高台(候台),宦官们怕他看见自己的住宅,就让中大人尚但劝阻说:“天子不应该登高,登高会使百姓离散。”灵帝从此不敢再登高台。等到封谞、徐奉与黄巾勾结的事情败露,灵帝斥责中常侍们说:“你们常说党人图谋不轨,要禁锢他们,甚至有人被杀。如今党人反而为国所用(指皇甫嵩等人建议赦免党人),你们反而与张角勾结,该不该杀?”宦官们都叩头说:“这都是王甫、侯览干的!”于是中常侍们纷纷请求退职,各自召回在州郡任职的宗亲子弟。赵忠、夏恽等人趁机一同诬陷吕强,说他与党人一起议论朝政,多次阅读《霍光传》(暗示谋反)。又说吕强的兄弟在地方上都贪污腐败。灵帝派中黄门带着兵器召见吕强。吕强听说皇帝召见,愤怒地说:“我死了,大乱就要起来了!大丈夫想尽忠国家,怎能去面对狱吏!”于是自杀。赵忠、夏恽又诬陷说:“吕强被召见,还不知道问什么事就在宫外自杀,说明他肯定有奸情。”于是逮捕了他的宗亲,没收家产。侍中河内人向栩上书议论时政,讥讽灵帝左右(宦官)。张让诬陷向栩与张角同心,要做内应,将他逮捕送交黄门北寺狱,杀害。郎中中山人张钧上书说:“我认为张角之所以能兴兵作乱,万民之所以乐于依附他,根源都在于十常侍(指张让等为首的宦官)放纵他们的父兄、子弟、姻亲、宾客把持州郡,垄断财利,侵掠百姓。百姓的冤屈无处申诉,所以才图谋不轨,聚众成为盗贼。应该处斩十常侍,把他们的头悬挂在南郊示众,向百姓谢罪,再派使者公告天下,这样就不必动用军队,大股贼寇自然就会消散。”灵帝把张钧的奏章拿给中常侍们看,他们都脱掉帽子、光着脚叩头谢罪,请求自己前往洛阳诏狱受审,并愿献出全部家产资助军费。灵帝下诏让他们戴上帽子、穿上鞋,照常任职。灵帝反而怒斥张钧:“这人真是个疯子!十常侍难道就没有一个好人吗?”御史秉承灵帝旨意,诬陷张钧信奉黄巾道,将其逮捕拷打,死在狱中。

各地战况:

庚子日: 南阳郡黄巾首领张曼成攻杀太守褚贡。

灵帝询问太尉杨赐关于黄巾军的事,杨赐的回答恳切直率,灵帝不高兴。

夏天,四月: 杨赐因黄巾贼起被免职。任命太仆、弘农人邓盛为太尉。不久灵帝查阅旧档案,发现了杨赐与刘陶先前关于张角的奏章,于是封杨赐为临晋侯,刘陶为中陵乡侯。

司空张济被罢免;任命大司农张温为司空。

皇甫嵩、朱俊共率四万多军队,一同讨伐颍川郡黄巾军,各自统领一军。朱俊与黄巾将领波才交战,战败;皇甫嵩退守长社。

汝南郡黄巾军在邵陵击败太守赵谦。广阳郡黄巾军杀死幽州刺史郭勋和太守刘卫。

波才率军包围长社的皇甫嵩。皇甫嵩兵少,军中恐慌。黄巾军靠着草丛扎营,当时正刮大风,皇甫嵩命令军士捆扎火把登上城墙,派精锐士兵悄悄出城,在包围圈外纵火并大声呼喊,城上举火把呼应,皇甫嵩率军从城中擂鼓呐喊冲出,直冲敌阵,黄巾军惊慌混乱,败逃。这时骑都尉、沛国人曹操正好率军赶到。

五月: 皇甫嵩、曹操与朱俊会合,再次与黄巾军交战,大败敌军,斩杀数万人。封皇甫嵩为都乡侯。

(插叙曹操身世与评价):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身世不明,有人说他是夏侯氏的儿子。曹操年轻时就很机警,有谋略,行侠仗义,行为放纵,不拘小节,不经营家业。当时人并不看重他,只有太尉桥玄和南阳人何颙认为他不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要大乱,不是治世之才不能拯救。能安定天下的,大概就是你了!”何颙见到曹操,感叹说:“汉家将要灭亡,安定天下的人,必定是此人。”桥玄对曹操说:“你还未出名,可以去结交许子将(许劭)。”许子将是许训的侄子许劭,喜好品评人物,赏识很多人,与其堂兄许靖都有很高的名声,喜欢共同品评乡里人物,每月更换一次题目,所以汝南有“月旦评”的风俗。许劭曾任郡功曹,府中人听说他,无不注意言行。曹操前去拜访许劭并问:“我是怎样的人?”许劭鄙薄他的为人,不作答。曹操就威胁他,许劭才说:“你,是治世的能臣,乱世的奸雄。”曹操听了大喜而去。

朱俊部将傅燮的忧虑: 朱俊进攻黄巾军时,他的护军司马、北地人傅燮上书说:“我听说天下的祸患不是起于外部,都是源于内部。所以虞舜先除去四凶,然后才任用十六相(贤臣),说明恶人不除,善人就无法进用。如今张角起于赵、魏之地,黄巾作乱于六州,这都是祸患起于宫墙之内(朝廷),而蔓延至全国。我接受军职,奉命讨伐有罪之人,刚到颍川就战无不胜。黄巾军虽盛,不足以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我所忧虑的是,治理洪水不从源头着手,下游泛滥会更广。陛下仁德宽容,对许多事不忍心处置,所以宦官弄权,忠臣不得进用。即使张角被剿灭,黄巾军投降,我的忧虑反而会更深。为什么呢?因为正邪之人不宜同朝共事,就像冰炭不能同器。那些奸邪之人看到正直之人的功劳显赫,而自己灭亡的征兆出现,都会用花言巧语掩饰,共同助长虚伪风气。孝子被多次的谗言所疑惑(曾参杀人),市集有虎的谣言传三人就成真(三人成虎),如果不仔细考察真伪,忠臣恐怕又要遭受白起在杜邮被杀的命运了!陛下应该效法虞舜放逐四凶的做法,迅速诛杀谗佞小人,那么贤人就会乐于进用,奸凶自然平息。”赵忠看到奏疏后非常憎恶他。傅燮讨伐黄巾军,功劳很大应受封赏,赵忠加以谗毁。灵帝记得傅燮的奏言,没有治他的罪,但最终也没有封赏他。

六月: 南阳太守秦颉进攻屯驻宛城下一百多天的张曼成,将其斩杀。

交趾再叛与贾琮治理: 交趾地区盛产珍宝,前后刺史大多不清廉,财物积蓄够了就请求调任,所以当地官民怨恨反叛,逮捕了刺史和合浦太守来达,自称“柱天将军”。三公府(司徒、司空、太尉)推选洛阳令、东郡人贾琮为交趾刺史。贾琮到任后,询问反叛原因,众人都说:“赋税太重,百姓没有不家徒四壁的。京城遥远,无处申冤,民不聊生,所以聚众为盗。”贾琮随即发布文告,让百姓各安其业,招抚流散人口,免除徭役,只诛杀首领中危害极大的,并选拔贤良官吏试用为各县代理长官。一年之内,叛乱平定,百姓安居乐业。民间歌谣唱道:“贾父来得晚,使我们先反叛;如今见到清平,官吏不敢吃闲饭(指不敢盘剥)!”

皇甫嵩、朱俊乘胜进攻汝南、陈国的黄巾军,在阳翟追击波才,在西华攻击彭脱,都击败了他们,残余贼寇或降或散,三郡(颍川、汝南、陈国)全部平定。皇甫嵩于是上书报告战况,将功劳归于朱俊,于是朝廷晋升朱俊为西乡侯,升任镇贼中郎将。诏令皇甫嵩讨伐东郡黄巾,朱俊讨伐南阳黄巾。

北中郎将卢植连续击败张角,斩杀俘虏一万多人,张角等退守广宗。卢植修筑围墙,挖掘壕沟,制造云梯,眼看就要攻破城池。灵帝派小黄门左丰视察军队,有人劝卢植贿赂左丰,卢植不肯。左丰回京后对灵帝说:“广宗贼很容易攻破,卢中郎却固守营垒,按兵不动,等待上天诛灭贼寇。”灵帝大怒,用囚车将卢植押回,判处减死一等(免死但重罚);派东中郎将、陇西人董卓代替卢植。

七月: 巴郡人张修用妖术为人治病,方法与张角大致相同,让病人家出五斗米,号称“五斗米师”。秋天,七月,张修聚众造反,侵犯郡县;当时人称他们为“米贼”。

八月: 皇甫嵩在苍亭与黄巾军交战,俘获其首领卜已。董卓进攻张角无功,被判罪抵偿。

己巳日: 诏令皇甫嵩讨伐张角。

九月: 安平王刘续因犯“不道”之罪被处死,封国废除。当初,刘续被黄巾军俘虏,国人用钱将他赎回。朝廷商议恢复他的封国。议郎李燮说:“刘续身为藩王不称职,有损朝廷声誉,不应恢复封国。”朝廷不听。李燮因此被指控诽谤宗室,罚做左校劳役,未满一年,安平王因罪被杀,李燮才被重新任命为议郎。京城因此有传言:“父不肯立帝(指李燮之父李固反对立桓帝),子不肯立王(指李燮反对复立安平王)。”

冬天,十月: 皇甫嵩在广宗与张角的弟弟张梁交战。张梁的部队精锐勇猛,皇甫嵩未能取胜。第二天,皇甫嵩关闭营门休整士兵以观察敌军变化,察觉贼军斗志稍有松懈,便在深夜秘密集结部队,鸡鸣时分,急驰冲向敌阵,激战到午后,大败黄巾军,斩杀张梁,斩首三万人,跳河淹死的约五万人。张角先前已病死,被剖棺戮尸,首级传送到京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