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 > 第513章 赶紧埋了吧!

第513章 赶紧埋了吧!(1/2)

目录

崇祯在大殿上来回踱步,胸膛剧烈起伏,语气坚决得没有一丝回旋余地:

“朕把话放在这里,紫金山方圆百里,一草一木都不许动!谁敢提把赵佶葬在那里,朕就把它埋进去陪葬!”

这番话有些蛮不讲理,甚至带着点迷信色彩,但那是皇帝的金口玉言。

李若水吓得冷汗直流,连忙收起地图,跪地请罪:“臣……臣失察!臣这就重新选址!”

大臣们私下交换着眼神,心中暗自揣测:官家这对太上皇的恨意,真是到了骨子里啊!连死后都不愿让他葬在南京,这是嫌晦气,想让他离得越远越好啊。

既然紫金山不行,南京周边怕是都不行了。

这时,中书省参知政事吴敏眼珠一转,觉得自己揣摩到了圣意。

他躬身出列,朗声道:“陛下所言极是!幽帝失德,导致神州陆沉,的确不配葬在京畿重地,以免冲撞了陛下的中兴圣气。”

吴敏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狠厉之色:“依臣之见,既然幽帝生前曾被流放岭南,不如就在岭南随便找个山头葬了,或者……不如将陵寝设在关外?比如燕山以北?一来让他替陛下镇守边疆,二来也让他死后继续向北方谢罪!”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

这也太损了!

把堂堂先帝(虽然是幽帝)葬在关外蛮荒之地,或者岭南烟瘴之乡,让他去做孤魂野鬼?这简直比鞭尸还要狠毒啊。

虽然大家都知道赵佶不是东西,但毕竟是皇室血脉,这样做,未免太失体统,也有损朝廷的颜面。

连崇祯都忍不住皱了皱眉,看了一眼吴敏。

这个吴敏,为了讨好自己,真是连脸都不要了。

“胡闹。”

崇祯冷冷地斥责了一句,“赵佶虽有过,但毕竟曾为大宋天子,把他扔到关外去喂狼?你是想让天下人指着朕的脊梁骨骂朕刻薄寡恩吗?”

吴敏马屁拍在了马腿上,顿时面红耳赤,唯唯诺诺地退了下去。

“那……陛下,这葬在何处,还请圣裁啊。”李若水无奈地问道。

南京不行,关外不行,岭南不行,这天下虽大,竟似无赵佶容身之地。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御史中丞张浚,缓缓走了出来。

这位以主战、刚直着称的大臣,目光沉稳,对着崇祯行了一礼。

“陛下,臣有一议。”

“讲。”

“既然陛下收复了中原,光复了旧都,那为何不将幽帝,送回开封府?”

张浚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我大宋自太祖以来,历代先帝皆葬于开封府之皇陵区(宋七帝八陵),那里,才是我赵宋皇室的祖坟所在。”

“虽然靖康之乱时,金人曾挖掘陵寝,毁坏地面建筑,但如今中原已复,陛下正好借此机会,重修皇陵,以告慰列祖列宗,将幽帝葬入巩县皇陵,既合乎礼制,让他回归祖宗身旁,又无需在南京另辟陵区,避免了玷污新都风水之嫌。”

张浚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崇祯:“况且,将幽帝送回北方安葬,更可向天下昭示:中原已定,北方安稳,连先帝灵柩都敢送回去,这说明陛下对掌控北方,有着十足的信心!”

崇祯听完,眼睛微微一亮。

好主意!

真是个绝妙的主意!

第一,把赵佶送回东京开封府,离南京十万八千里,眼不见心不烦,彻底解决了“碍眼”的问题。

第二,开封皇陵确实被金人祸害得不轻,把赵佶这个“罪魁祸首”葬在那个残破的地方,让他去面对被惊扰的列祖列宗,这本身就是一种极佳的惩罚和讽刺,你去跟太祖、太宗解释解释,这大宋江山是怎么被你败光的!

第三,正如张浚所言,这是一个政治信号,皇陵都敢迁回去,说明大宋对中原的统治固若金汤。

“张卿之言,深得朕心!”

崇祯大手一挥,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神色,“就这么定了!将赵佶灵柩,运往东京开封府,祔葬于皇陵区。”

“不过……”崇祯补充道,“如今国库要用在刀刃上,要造枪炮,要修水利,没闲钱大兴土木,太上皇的陵寝,不必新建地宫,就在皇陵区找个空地,依山为陵,简单修葺一下即可,规格嘛……就按亲王礼制减半办理。”

亲王礼制还要减半?

这简直就是寒酸了。

但群臣此刻谁也不敢再多嘴,只要能把这烫手山芋送走,别葬在南京祸害风水,怎么都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