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 > 第512章 太上皇谥号

第512章 太上皇谥号(1/2)

目录

次日,垂拱殿。

李若水顶着两个黑眼圈,硬着头皮将礼部拟定的几个方案呈了上去。

崇祯坐在龙椅上,并没有急着翻看奏折,而是端起茶盏,轻轻撇去浮沫,神色淡然得让人心里发慌。

“李卿,朕听说,你们礼部为了一个名字,吵了一整夜?”

李若水跪在地上,声音有些发颤:“回陛下,兹事体大,臣等不敢擅专,太上皇生平……波澜壮阔,功过难评,故而这庙号与谥号,实在难定。”

“难评?”

崇祯放下茶盏,瓷杯与御案碰撞,发出一声脆响,在大殿内回荡。

历史上,赵佶的庙号是“徽宗”。

但在那个时空,是南宋为了掩饰耻辱,为了维系皇权神圣性而硬贴上去的金粉。

而在这个时空,崇祯皇帝赵桓,是靠着铁血北伐、甚至不惜与父亲兵戎相见才坐稳江山的。

崇祯站起身,缓缓走下丹陛,来到李若水面前:“朕来帮你们评。”

“赵佶,继位之初,轻佻浮浪;在位之时,重用蔡京、童贯,搜刮花石纲,致使民怨沸腾,方有方腊之乱;金兵南下,他不思抵抗,匆忙禅位,只顾逃命,此为‘昏’!”

“被俘北上,受尽屈辱,本该以死明志,全我大宋气节,可他呢?在五国城里苟且偷生,在金人的威胁利诱下,穿上沐猴而冠的龙袍,建立伪朝,甘当儿皇帝,甚至下旨要朕退位!”

崇祯猛地转过身,目光如刀,扫视群臣。

“这是什么?这不是昏,这是‘叛’!是‘逆’!是背弃宗社,是数典忘祖!”

大殿内死一般寂静,连呼吸声都听不到。

左相张叔夜、右相赵鼎互相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动。

官家这是要彻底撕破脸皮,不留一丝情面了。

“李卿。”崇祯重新看向李若水,“你告诉朕,这样一个背叛祖宗的人,配进太庙吗?配受万世香火吗?若是让他进了太庙,列祖列宗在天之灵,怕是都要被气得活过来!”

李若水浑身一颤,猛地抬头:“陛下的意思是……”

“去庙号。”

崇祯冷冷地吐出三个字。

轰!

这三个字如同惊雷,在群臣耳边炸响。

去庙号!

自古以来,只有亡国之君,或者像王莽这样的篡位者,才会被剥夺庙号。

一旦没有庙号,就意味着他不被承认为大宋的正统皇帝,只能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存在。

这是否定到了极点!

“陛下!”李若水惊恐地喊道,“若去庙号,恐天下议论陛下不孝……”

“孝?”崇祯冷笑,“朕不仅是人子,更是天子!天子之孝,在于安社稷,在于平天下,在于为万民雪耻!若为了成全朕一人的私名,而混淆了是非黑白,承认了伪帝的合法,那才是对大宋最大的不孝!”

“此事朕意已决,不必再议!”

崇祯大袖一挥,直接拍板,“赵佶,不入太庙,不立庙号。”

“至于谥号……”崇祯沉吟片刻,目光变得深邃,“既然他一生昏聩,晚年又身陷囹圄,不得自由,那便赐他一个字。”

“幽。”

幽。

李若水在心中快速过了一遍《谥法解》。

“壅遏不通曰幽”,“动乱不损曰幽”,“早孤有位曰幽”。

这个字,太毒,也太准了。

壅遏不通,是指他晚年被金人囚禁,音讯断绝,也指他心智蒙蔽,不通大义;

动乱不损,是指他把国家搞乱了,但他自己却苟活了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