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 第227章 神工降临,来自上古的“黑科技”

第227章 神工降临,来自上古的“黑科技”(1/2)

目录

本章节内容正在手打中,当您看到这段文字,请您<b style="lor:red">稍后刷新</b>页面看是否已经更新,如果长久未更新,请通过

特殊时刻,请大家多多收藏支持:(.2yq.)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爱言情

太常微一点头,袖里的扇骨轻轻合拢。

中午,郭嘉把众人叫到将作署内院。他把一块半丈见方的台板支在四足之上,台板下四角各安一枚油浸过的“反榫”。板上立一座小塔,塔脚用“弧枋”与“反榫”咬合。四名工匠依号角用力推台四角,台猛烈晃动,塔身急摆。众人心里一紧,觉着塔要倒。郭嘉抬手:“再急,再狠。”鼓点骤疾,塔身摆至极限,却稳稳生回。杜畿盯着塔脚,看清楚了:榫舌逆入,倒刺回咬,力被拆成四股,从“弧枋”卸到“内骨土坞”,再往泥层散。

“这是——”杜畿喉头滚了一下。

“上古的‘抗摆’。”月英接道,“你们把它记在手里,不要记在嘴上。”

“黑科技。”程昱低笑,“记在手里,长在城里。”

“这玩意儿,”郭嘉把手按在台板上,掌心被木纹托住,“不是为了表演,是为了让你们相信——许都不是靠运气站着。”

午后,尚书台的小吏把“庇护令三条”的石刻抬到样街中段,旁边另立一块“价牌石”,把米盐布柴的上限镌刻其上。度支的人拿着账本,从晨至午,米价浮动未破线。北使换法,派人去上游收买船户,意在断一日粮道。曹操的军令先一步下去,沿渠设哨,扰仓者军法,扰市者廷杖,扰“庇护令”者,先问“石”。问的是“看”字。那字红得稳,像一颗心在呼吸。

黄昏到了,样街第三段挂上最后一块“麻沥灰毡”。孩子们走到檐下,像看一面新屋檐,伸手去接雨珠。接不到,就笑。老太在“庇护令”旁坐一下,解气似的叹息。她说:“三天了,脚没湿。”旁边摆摊的汉子接口:“别说三天,我盼三年。”这句话被风带走,落在七星塘的水面上,像一圈圈细纹。

“交付。”郭嘉在廊下立定,声音不高,却压得住这条街。他把“九章算尺”横在掌中,像一纸誓约,“样街,自此归许都百姓所有。”

他话音刚落,内侍匆匆来报:“陛下已在小台,问——‘礼之形’可见否?”

“可见。”郭嘉答。他并不立即去迎驾,只向月英点头:“你亲手把台再校一线。”

“好。”月英把“风盘”与“听震匣”放在台基旁,手指轻弹,黑石微转,垂球几乎不动。她低头笑了一下:“稳。”

汉献帝素服上台,七步。昨夜他站过一次,今日再站,脚下更笃。帘珠不在,他面前的光很近:廊灯、人影、水光,市石上的“看”。他缓缓抬手,向街头的石刻轻轻一点,像是给“礼”盖了一个印。百姓齐齐俯身,抬起时脸上多出光。

“朕,见。”他低声说了一句,转向郭嘉,“天枢台,可缓。”

“缓。”郭嘉应,“先把‘社稷’立上。”太常与荀彧同时颔首。

北使立在人群尽头,看着这一幕,眼神如冰,随即又笑,笑意薄,“礼未形的大话,讲不动了。”他转身时,袖里掉下一片极细的银片,银片上刻着几条微不可见的线。随从拾起,低问:“主公?”

“假尺。”北使冷声,“学样、伪令、乱局,三天不成,三月未必不成。”

夜色落下。窑前火仍稳,龙骨车还在哗啦转,渠边的“鱼鳞”坝把夜风打来的浪拍成三层,柔得像衣纹。将作署里,人还未散,郭嘉却把众匠叫到一处,摊开一卷新纸。上面不是城图,而是一个个编号:木构、榫卯、檐皮、枋梁、石槽、桥枕、暗栓……每一项后都是“制式”和“号”,旁边又画了一排小格:验收、入库、出库、返修。

“这是?”杜畿一愣。

“‘构件制式与尺籍’。”郭嘉道,“从此刻起,许都的一砖一木,不只在地里‘长’,还在册里‘活’。器不靠感觉,靠号与尺。——‘九章’管的是道,‘尺籍’管的是术。”

他提笔在卷角写下一行小字:纸—木—泥—石—铁。从“纸”起,落到“铁”止。每一层都可查,都可修,都可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