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凯旋盛典,威震四夷(2/2)
谢砚之单膝跪地,声音清朗,穿透广场,带着金石之音。他身后的将领与士卒齐刷刷跪倒,声震屋瓦:“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而那些被押解跪地的俘虏,在这天朝上国的赫赫威仪与胜利者的雄姿面前,大多面如土色,瑟瑟发抖,再无半分昔日的嚣张气焰。
皇帝看着下方那道玄色的身影,看着他身后那支虎狼之师,以及那些象征着赫赫战功的俘虏,年轻的脸庞上难以抑制地浮现出激动与欣慰的红光。他缓缓起身,声音带着帝王的威严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激昂:
“爱卿平身!众将士平身!”
“谢爱卿此行,扬我国威于海外,靖海疆以安黎庶,功在社稷,利在千秋!朕心甚慰!天下臣民,同感振奋!”
皇帝当众对谢砚之及远征将士给予了极高的褒奖,下令对有功将士论功行赏,犒劳三军。同时,命将俘获的倭酋显要,押赴市曹,明正典刑,以告慰沿海罹难军民之在天英灵!
旨意一下,万民再次欢腾!凯旋的荣耀与复仇的快意,交织在一起,将庆典的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这场盛大的凯旋典礼,其影响远不止于帝都金陵。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大明两京十三省,传遍朝鲜、安南、琉球等藩属国,更借着商船与使节,传向了更遥远的海洋与大陆。
“活阎罗”谢砚之的名号,伴随着他跨海东征、犁庭扫穴、献俘阙下的赫赫武功,真正达到了如日中天、威震四夷的地步!
漠南的蒙古部落,在听闻明军竟能跨海灭国后,对南方的庞然大物更加忌惮;西北的帖木儿帝国使臣,在记录中添上了对明朝水师力量的重新评估;远航的郑和船队旧部,闻此捷报,无不振奋,深感帝国海疆后继有人;而隔海相望的日本其他藩国,尤其是与萨摩邻近或有龃龉者,在震撼于明朝雷霆手段的同时,也纷纷遣使,携带重礼,前往明朝贡,以示恭顺,生怕那“活阎罗”的兵锋下一个指向自己。
一场凯旋盛典,一次献俘阙下,不仅洗刷了数十年的沿海屈辱,凝聚了举国上下的民心士气,更向周边所有势力,清晰地展示了大明帝国的肌肉与獠牙,重新确立了天朝上国不可撼动的威严。
谢砚之立于万民欢呼与四夷敬畏的顶峰,玄色的身影在冬日阳光下,拉出长长的影子。他平静地接受着这一切荣耀,但那双深邃的眼眸深处,却并无多少沉醉。他清楚地知道,真正的风暴,或许并非来自外部的蛮夷,而是潜藏在歌舞升平的朝堂之下。那被他带回的、关乎国运的神机秘藏,既是无上瑰宝,亦是烫手山芋,足以引动无数贪婪的目光与致命的杀机。
威震四夷的盛名之下,是更加汹涌的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