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功高震主,暗流汹涌(1/2)
凯旋的盛典余音尚在金陵城的上空缭绕,万民欢呼的声浪似乎还未完全平息。朝廷的封赏也以最快的速度明发天下:谢砚之加封太子太保,授光禄大夫,赐丹书铁券,赏赐金银绢帛无数,其麾下主要将领亦各有擢升,厚赏三军。表面看来,圣眷之隆,一时无两,达到了人臣的极致。
然而,在那金碧辉煌的宫墙之内,在那看似一团和气的朝堂之上,一种无形却更加冰冷刺骨的寒意,正随着谢砚之权势的巅峰,悄然滋生、弥漫。
功高震主。
这四个字,如同一个古老的诅咒,伴随着无数名将能臣的最终归宿,再一次,沉甸甸地压在了所有明眼人的心头。
谢砚之,如今是何等权势?
论军功,他刚刚完成了一场堪称国朝百年未有的跨海远征,犁庭扫穴,覆灭一藩,斩杀藩主,献俘阙下,将困扰东南数十年的倭患一举荡平!其武功之盛,直追开国名将。麾下百战水师,经此一役,已成为纵横四海的无敌舰队,其锋锐,天下无双。
论实权,他本就是掌管天下钱粮的户部尚书,如今更挂着“征东大将军”的显赫头衔,虽已交还部分临时调兵权柄,但其在东南水师乃至整个军方的影响力,已然根深蒂固,无人能及。
而论及未来……他此番带回的,并非仅仅是战功和俘虏,更是那足以改变国运的《神机谱》与《精金秘炼法》!谁掌握了这两样东西,谁就掌握了未来数十年帝国军力的命脉与发展方向!尽管谢砚之在返朝当日,就已将铁匣密封,呈送内库,并言明由皇帝亲自掌控,但“发现者”与“护送者”的身份,以及他与云映雪对此事的深度参与,已然将他与这国之重器紧密捆绑。
封无可封,赏无可赏。
这八个字,像是一根无形的尖刺,扎在了龙椅之上那位年轻天子的心底。他依旧会在朝会上对谢砚之和颜悦色,依旧会对其奏请大多照准,赏赐丰厚不吝。但在那冕旒之后,那双日益深邃、逐渐褪去稚嫩、开始真正审视权力平衡的帝王之眼中,审视谢砚之的目光,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忌惮。
一种源于权力本能、对臣子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皇权稳定而产生的深深忌惮,正在皇帝的心中扎根、蔓延。他需要谢砚之这样的利剑来开疆拓土、震慑外敌,但他绝不允许这柄剑,有朝一日可能伤及持剑的主人。
皇帝的微妙变化,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立刻在嗅觉敏锐的朝臣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尤其是那些本就与谢砚之政见不合,或因利益受损而心怀怨怼,或单纯嫉妒其权势煊赫的官员,终于找到了可以攻讦的缝隙。
一些原本在战前就主张“怀柔”、反对跨海远征的主和派官员,此刻仿佛忘记了当初谢砚之凯旋时他们也曾附和着欢呼,开始在各种场合,用各种隐晦的言辞,重新提起旧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