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6章 漕运急报至,私铸钱币擒(2/2)
“这些商人真是吃人不吐骨头!”
钦差下令将主谋押送大理寺,船只封存,所有米袋重新查验。
消息快马传回京城。
当夜,凤仪宫政事堂。
烛火通明,地图铺展于案,红线标注漕运九道节点。沈知微独坐案前,翻阅缴获账册副本。纸页泛黄,字迹密布,每一笔进出皆有暗号标记。
她正看得仔细,门外传来脚步声。
裴昭衍走了进来,脸上带着疲惫,眼神却亮。
“母后。”他行礼,声音稳,“清河渡已控制,人赃并获。主谋招认,背后另有联络人,负责对接钱庄与运输路线。”
沈知微点头,将账册推到他面前:“你看这一页。”
裴昭衍接过,逐行细看。片刻后,眉头皱起:“这个印鉴……不像商会用章,倒像是……内务府采买司的样式?”
“我也这么想。”她说,“但采买司近年并无大宗铜料采购记录。若真有关联,便是有人冒用名义购铜,再转手给私铸坊。”
裴昭衍抬头:“儿臣主张彻查到底,哪怕牵连宫中,也不能留患。”
沈知微没立刻回应。她闭眼,第三次启用心镜系统,目标锁定归来的钦差副官——此人曾短暂接触原始账册,回京后一直沉默。
三秒后,心声闪现:
“上面让我烧掉那页……但我没敢。”
她睁眼,立即命人追查原始文件去向。
半个时辰后,密报送达:原始账册少了一张,但备份完整,关键内容仍在。那页缺失部分记载的正是铜料来源,标注“由内务府旧档引出,经三道转手,入江南徐记熔坊”。
她提笔写信呈报裴砚:“私铸非孤立之案,乃有组织、长周期之谋,建议设‘钱法监察使’专司彻查。”末尾添一句:“太子临危不乱,可托重任。”
信封封好,交由鸢七亲自送出。
裴昭衍站在地图前,盯着清河渡的位置,久久未语。
“你在想什么?”她问。
“儿臣在想,他们为何选在这时候动手。”他说,“前脚刚查完走私,后脚就出私铸案。像是……有人在试探我们的反应速度。”
沈知微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你猜得不错。”她说,“这不是巧合。是有人见前路被堵,便换一条路走。可只要路还在,我们就会一直查下去。”
裴昭衍转头看她:“那下一步呢?”
她伸手,在地图上圈出三个中转码头:“先把这三个点的人换掉。然后,让女官继续盯紧钱庄进出。只要有异常铜钱流入,立刻溯源。”
她顿了顿,声音低了些:“还有,让禁军水师在漕运沿线设暗哨。每五里一岗,不挂牌,不留名,只记船号与载重。”
裴昭衍记下,点头:“儿臣明日就办。”
外头传来更鼓声,已是四更。
沈知微仍坐着,手里拿着那份供词副本。供词最后一页写着主谋亲笔签名,墨迹浓重。她指尖划过名字下方,发现纸背有轻微凸起。
她将纸对着烛光一照。
背面竟有用米汤写的暗文,需涂药显影。
她立刻叫来文书官,取来特制药水,轻轻刷在纸上。
字迹慢慢浮现:
“幕后之人姓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