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之青龙镇世 > 第2章 雪檐下的余温

第2章 雪檐下的余温(2/2)

目录

快到晌午的时候,竹筐已经装满了。

两人往回走,路过村口的老槐树时,看见几个村民坐在槐树下的石墩上晒太阳。

王老汉蹲在最边上,手里捏着旱烟袋,没点着。

看见叶青山,他顿了顿,把烟袋往腰里一别,起身往家走。

走了两步,又回头看了一眼,没说话。

李婶坐在石墩上纳鞋底,手里的针线停了停,从兜里摸出个布包,往叶青山这边扔过来。

“拿着,家里做的鞋垫,厚,垫在鞋里不冻脚。”

她说完,又低下头纳鞋底,耳朵尖却有点红。

叶青山捡起布包,布包上还带着李婶手心的温度,里面是两双粗布鞋垫,针脚密密麻麻的。

他低声说了句“谢谢”。

李婶没抬头,只是“嗯”了一声,手里的针线走得更快了。

回到破院,叶青山把柴堆在灶房门口,又把山楂泡在水里。

狗蛋帮着他把灶火生起来,两人坐在灶前,等着山楂煮软。

锅里的水慢慢冒起热气。

山楂的酸味飘出来,混着柴火的烟味,是破院里少有的热闹。

“青山哥,你见过山外面的世界吗?”

狗蛋托着下巴,看着锅里的山楂,“我爹说,山外面有大镇子,镇子上有卖糖人的,还有骑着马的武士,比村里的牛还高。”

叶青山望着窗外的雪,心里忽然想起狗蛋上次说的武士。

他也想看看山外面的世界,想知道紫绒草在别的地方长什么样,想知道胸口的灼热到底是什么。

但他知道,现在还不能。

卧牛村的雪还没化,村民心里的冰也没化。

他走了,说不定又会被安上“逃走避祸”的名头。

锅里的山楂煮软了,叶青山舀了两碗,放了点细盐。

酸溜溜的山楂汤滑过喉咙,暖得人心里发甜。

狗蛋喝得直咂嘴,说比他家过年煮的梨汤还好喝。

傍晚的时候,狗蛋回家了。

叶青山把剩下的山楂汤装在瓦罐里,放在灶台上温着。

他坐在灶前,看着火苗渐渐变小,最后变成一堆红通通的炭火。

胸口的暖意还在,像有颗小太阳藏在里面,驱散了破屋的冷。

雪还在下,院门外的磨盘上,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个布包。

里面装着几个烤红薯,还冒着热气。

叶青山走过去,拿起红薯,红薯的温度透过布包传过来,烫得他指尖发麻。

他站在雪地里,看着漫天的雪,忽然觉得,这个冬天,好像也没那么冷了。

……

雪停了半上午,阳光终于从云缝里漏出来。

洒在卧牛村的雪地上,晃得人眼睛发疼。

叶青山蹲在院门口,正把昨天泡软的山楂切成小块。

瓦罐里的糖水冒着细白的热气,甜香飘得满院都是。

“青山,忙着呢?”

苍老的声音从院外传来,叶青山抬头,看见村长赵老栓拄着拐杖站在雪地里。

他的的棉袄袖口磨得发亮,裤脚沾着雪渣。

左手背上有一道长长的疤,像条爬着的蚯蚓。

村里人都知道这疤,但没人敢问来历。

只知道赵老栓年轻时走南闯北,见多识广。

“赵爷爷。”

叶青山起身让他进来,又去灶房端了碗温热的山楂糖水。

赵老栓接过碗,抿了一口,眼睛亮了亮:“你这手艺,比村里王婆子的梨汤还对味。”

他坐在院中的老磨盘上,手指无意识地摸着手背的疤,忽然望着村口的方向说:“这雪,比我当年在北境见的差远了。”

叶青山愣了愣。

他从没听过赵老栓提北境的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