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家属院车盗案:纤维破迷局(1/2)
1991年仲春的南州,暖意刚漫进城东的机床厂家属院,就被一阵急促的呼喊搅了平静。林砚带着赵伟刚完成网格片区的安全巡查,远远就看见一群人围在家属院的自行车棚前,其中一个穿藏青色工装的老人正急得直跺脚。
“林队,是机床厂的老职工王师傅,”赵伟一眼认出人,快步上前,“听说他那辆永久牌自行车丢了,那车是他攒了半年工资买的,平时宝贝得很。”
林砚挤开人群,只见车棚角落里空荡荡的,只剩下地上一道浅浅的划痕,旁边还丢着一把被撬变形的铁锁。王师傅见林砚过来,连忙抓住他的胳膊:“林警官,你可得帮我找找!这自行车我每天要骑它上下班,还要送小孙子去幼儿园,没了它可咋整啊!”
“王师傅您别急,先说说情况。”林砚蹲下身,仔细查看地上的划痕,“您最后一次见自行车是什么时候?车棚的门平时锁着吗?”
“昨天晚上我把车停在这儿,还特意锁了两道锁,”王师傅抹着汗,“今早六点多来取车,就发现车没了,车棚的大门是虚掩着的,不知道是谁给拉开的。”
李建国这时也赶了过来,凑到林砚身边看了看现场:“这家属院都是机床厂的老职工,平时治安挺好,怎么突然丢自行车了?估计是外面来的小偷,瞅准了早上人少下手。”
“不一定是外来的。”林砚摇摇头,指着地上的划痕,“你看这划痕,方向很规整,像是顺着自行车的支架划的,说明小偷很熟悉车棚的布局,知道这里监控不到,而且敢在早上六点多动手,大概率摸清了家属院职工的上班时间。”
说着,林砚让苏晓拿出勘查工具。苏晓蹲下身,先用毛刷蘸上淡粉色的指纹粉,轻轻扫过那把被撬的铁锁——锁芯周围很快显现出几枚模糊的指纹,纹路不算清晰,但能看出是右手食指和中指留下的。
“锁上的指纹太浅,得带回实验室细化处理,”苏晓说着,又在划痕旁边发现了几缕黑色的短纤维,“林队,你看这个,像是布料纤维,不是车棚地面原本有的。”
林砚接过载玻片,对着阳光仔细看了看:“这纤维质地粗糙,像是粗布工作服上掉的,家属院附近有修鞋、修车的摊子吗?这类摊子的师傅常穿粗布衣服,工具也可能留下痕迹。”
“有!就在家属院门口的巷子里,有个外来的修鞋匠,最近半个月才来,每天早上五点多就出摊,”网格员工小张凑过来,“昨天我巡查的时候,还看见他盯着车棚看了好一会儿,当时我没在意,现在想想有点不对劲。”
林砚眼睛一亮,立刻安排:“苏晓,把纤维和铁锁带回实验室,重点检测纤维成分和指纹细节;赵伟,跟我去巷子里的修鞋摊看看;李队,麻烦你跟机床厂的保卫科对接,调一下家属院门口最近一周的出入登记——虽然没有监控,但保卫科每天会登记外来人员。”
分工完毕,林砚和赵伟快步走到家属院门口的巷子。巷子口摆着一个简陋的修鞋摊,一个穿黑色粗布上衣的中年男人正低着头修鞋,手里的锥子在鞋底上戳得“咚咚”响。摊旁的地上放着一个工具箱,里面乱七八糟地堆着螺丝刀、钳子、撬棍等工具。
“师傅,修双鞋。”林砚故意把一只鞋底磨破的布鞋放在摊上,目光不动声色地打量着男人——他身高一米六左右,皮肤黝黑,右手食指和中指上有明显的老茧,像是常年用工具留下的,身上的黑色粗布上衣袖口磨破了,露出里面的灰色内衣。
男人抬头看了林砚一眼,眼神闪了一下,随即低下头接过布鞋:“要补鞋底还是缝鞋面?补鞋底得要五毛钱。”
“补鞋底,麻烦弄结实点。”林砚顺势坐在摊旁的小马扎上,“师傅,你这摊子刚开没多久吧?以前没在这见过你。”
“是啊,刚来半个月,想着这儿家属院人多,生意能好点。”男人一边说着,一边拿起锥子戳鞋底,手法略显生疏。
林砚的目光落在工具箱里的撬棍上——那撬棍是铁制的,末端有些磨损,上面还沾着一点暗红色的铁锈,和王师傅那把被撬的铁锁颜色相近。他不动声色地指了指撬棍:“师傅,你这撬棍是用来修鞋的?看着倒像是用来撬东西的。”
男人的手顿了一下,连忙把撬棍往工具箱里塞了塞:“偶尔用来撬一下变形的鞋楦,没别的用。”
这时,赵伟假装在旁边闲逛,悄悄用手机(当时极少有的警用通讯设备)给苏晓发了消息,让她尽快把纤维样本送过来比对。没过多久,苏晓就拿着一个便携式检测盒赶了过来,假装路过修鞋摊,故意撞了一下男人的胳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