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从厨艺精进些许开始 > 第162章 对你不一样。你是参与者,有知情权。

第162章 对你不一样。你是参与者,有知情权。(1/2)

目录

第二天,六点四十二分起床。

一套行云流水,心里挂念着事,一早就到了办公室。

正对着电解液的难题眉头紧锁。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

厂办干事小李探进头,手里拿着个小木盒:“何科长,胡同口陈大爷让捎来的,说您定的鸡蛋皮儿。”

“鸡蛋皮儿?”

何雨柱微微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亮光。

他想起来了,是玻璃泡!是找那位金手指陈师傅吹制的特殊玻璃泡!

他笑着起身接过:“哎哟,辛苦小李同志了,还劳你跑一趟。”

等干事带上门,何雨柱才拿着木盒回到操作台。

他找来小刀,沿着盒盖缝隙小心地撬开。

里面是塞得满满当当、洗得发白的旧棉絮,填充得极有章法,一丝不乱。

这细致的打包手法,已然透露出不凡。

他屏住呼吸,用指尖,一点点拨开柔软的棉絮。

终于,五枚晶莹剔透的玻璃泡,静静地嵌在一个手工的软木托架上,显露出真容。

何雨柱动作更加缓慢、轻柔。

他拿起桌角的放大镜,凑近灯光,仔细审视着其中一枚。

对着光,玻璃壁薄得近乎虚无,边缘泛起极其细微、柔和的虹彩,这火候与吹气的控制,已臻化境。

他取出游标卡尺,对照着电极图纸上的核心元件安装位,一丝不苟地测量。直径、弧度、颈口……毫厘不差!

何雨柱缓缓放下放大镜和卡尺,身体靠进椅背,长长地、无声地舒了一口气。

悬着的心终于落到实处,一种对极致工艺敬佩也油然而生。

他正准备将玻璃泡放回,却发现箱子里还有一封信:

“何工:

您给的那个掺锂的方子,真管用!按您说的火候试了好几炉,这料子韧而不脆,吹起来气儿特别顺溜,不像以前老料子那么拧巴。

成品率愣是提高了三成多!这几个泡儿,薄厚最匀实,我自己个儿都没想到能吹这么好!

您不光是给了尺寸,这是给我们指了条明路啊!厂里老师傅都说这新料子透着邪……不是,是透着厉害!

多谢您!

玻璃厂老陈”

何雨柱看完信,嘴角那抹叹服的笑意更深了。

他当初提供给陈师傅的,不仅仅是玻璃泡的尺寸参数,更有基于后世知识推断出的、适合制作pH电极敏感玻璃膜的大致材料配方和关键工艺要点。

他本意只是希望陈师傅能据此尝试,做出符合要求的玻璃泡即可。

没想到,陈师傅这位真正的工匠,不仅完美实现了他的要求,更将他提供的思路在实践中吃透、用活了!

那句成品率愣是提高了三成多和吹起来气儿特别顺溜,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力。

“好家伙!”何雨柱心里又赞又叹,“陈师傅这真是把好手!一点就透,还能把这新方子的妙处全给琢磨出来!我这点东西,算是遇上真佛了!”

他望着灯光下玻璃泡,低声自语:

“陈师傅……您这双手,真是得了鲁班的真传了。这哪是鸡蛋皮儿,这分明是给科学仪器点睛的龙鳞啊。”

这完美契合图纸的玻璃泡,不仅解决了pH电极的核心载体,更像一剂强心针,让他对攻克后续所有难题,充满了更坚实的信心。

欣赏赞叹之余,他脑子立刻飞快地转动起来:

“这样的老师傅,光送点米面粮油,那是糟践人家的手艺,也显得咱不懂行,不尊重。”

他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很快有了主意。

“陈师傅这样的大工匠,图啥?到了他这个岁数和级别,工资待遇是定的,图的就是个名,是个脸面,是组织上的认可!

这年头,一张盖着红戳的奖状,一封来自兄弟大厂的正式感谢信,比什么都金贵!”

他深谙此道,因为这关乎一个工人在厂里真正的地位和尊严:

这封感谢信一旦由轧钢厂发出,年底评先进、选劳模,这是最硬的材料。

有了这份荣誉,车间主任都得高看他一眼,在厂里走路腰杆都能挺得更直。

想到这儿,何雨柱不禁回想起自己之前的经历,,心里暗道:

“就跟我前几个月似的,帮着海上制药厂稳住了糖丸生产线,人家周渭南所长亲自签发的感谢信送到厂里,李副厂长在大会上念的时候,底下那掌声……嘿!

还有酱油厂,那感谢信一来,走到哪儿,人都得高看你一眼,办事也顺畅得多。”

何雨柱也是被各大单位发函感谢过的人物了,懂这其中的分量!

现在要给陈师傅争取的,就是同样分量的硬通货!

“对,就这么办!必须请李副厂长出面。”

何雨柱在轧钢厂技术科的专用信笺上,写好了一封感谢信草稿。

揣上信,他整了整衣领,便朝着李副厂长的办公室走去。

推开门,李雨柱还没开口,李副厂长闻声抬头,一瞧见是他,脸上堆满了热情的笑容,放下笔就朗声道:

“哎哟!瞧瞧,瞧瞧这是谁来了?咱们轧钢厂的福星,何大科长!”

他亲自起身给何雨柱倒了杯水,“怎么着?是实验室又缺什么稀罕材料了,还是哪个环节需要厂里给你开绿灯?尽管说!

只要是为了部里那个培训班,为了咱们厂的脸面,要人给人,要物给物!”

何雨柱双手接过茶杯,也没客气,顺着话头就接上了:“看您说的,李厂长,我这儿哪敢天天来麻烦您开绿灯。

我这是来给您报喜,顺便啊,还得请您再出马,帮咱们轧钢厂,也帮兄弟单位,挣个团结协作的好名声!”

“哦?好事儿?说来听听!”

李副厂长饶有兴致地坐回椅子,示意何雨柱也坐下。

何雨柱从口袋里掏出那封信,递了过去。

李副厂长接过信,展开扫了一眼内容,脸上笑容更深。

看完信,他看着何雨柱,哈哈一笑:

“柱子啊柱子!我就说嘛,你小子如今是真通透,真懂这规矩!知道什么才是人家真正稀罕的!这事儿办得对路,办得漂亮!”

他身子往椅背上一靠,语气带着点感慨:

“你看看你!这几个月来,先是海上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感谢信送来了,说解决了他们的大问题;

接着是酱油厂的,说你的活态循环法提升了品质;

前两天上海医疗器械厂的感谢信也到了,还特意提到你帮他们攻克了关键技术!

好家伙,光是在我手里头,给你收着的、存档的各路感谢信,这大半年加起来,没有十封,也足足有七八封了!”

李副厂长拉开抽屉,仿佛里面就装着那些信件:

“这还不算部里直接下来的嘉奖和培训通知!你说说,柱子,咱们轧钢厂多少年没出过你这样,能让这么多大单位、大厂子、甚至部里都争着抢着发感谢信、抢着请去讲课的人才了?

你呀,现在就是咱们厂的一块金招牌!给老师傅送感谢信?小事一桩!这信写得也好,情真意切!

我这就让厂办用轧钢厂的名义誊写一份正式的,盖上咱们厂的大印,再配上技术协作模范的奖状,我亲自安排人,敲锣打鼓地给陈师傅送过去!一定给老师傅把这面子撑得足足的!”

“那就太感谢李厂长了!您办事,那绝对是这个!”

何雨柱笑着竖起大拇指,心里也踏实了。

李副厂长也踏实了。

“行了,跟我还客气啥!这事儿包在我身上。你赶紧忙你的去,部里培训是头等大事,需要厂里支持什么,随时过来!”

何雨柱笑着道谢,转身离开办公室。

目的达成,心情舒畅。

何雨柱回到办公室,就听到,

“柱子!”宋老的声音在门口响起,人未至声先到。

他穿着笔挺的灰色中山装,大步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一位表情严肃的年轻秘书。

“宋老!您怎么亲自来了?快请坐!”

何雨柱连忙起身相迎,让出自己办公桌前的椅子,又招呼徒弟马华倒茶。

他心里清楚,宋老此时登门,绝不仅仅是普通的视察。

宋老摆摆手,目光扫视着办公室,最终定格在多因子联控培养箱样机上。

他的眼睛瞬间亮了,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去。

他俯下身,仔细观看培养箱内部的振荡机构设计,又看了看巧妙设计的光照系统。

他连连点头,眼中满是赞赏:“巧思!绝妙的巧思!绕开技术难点,利用最基础的物理规律,达到精准控制的效果!

这才是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全国厂矿推广的好东西!这才是培训该展示的金钥匙!”

“好!真好!柱子,这就是你跟上海林工他们搞出来的宝贝?”

“瞧瞧这做工!瞧瞧这用料!瞧瞧这设计布局!皮实实用,你当初提的这四个字,我看他们是真吃透了!

这可比那些花架子、只能恒温的闷罐子强到天上去了!”

宋老站直身体,转向何雨柱:“柱子,一台不够!太不够看了!部里组织的这次培训,意义重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