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您对象是咱本地姑娘家吧?(2/2)
“哦?那你说说,这新社会的道理和体面,该怎么讲?”
何雨柱心里有底了,知道对方不是来找茬,是真有难处。
他没直接回答,他走到案板前,拿起一小撮盐,捻了捻。
“陈指导,您看这盐。做菜离不开它,可放多了齁咸,放少了没味。”
“这老理儿啊,就跟这盐一样。全盘照搬,不合时宜;一棍子打死,也少了人情味儿。关键,在于一个化字。”
陈指导员眼神一动:“怎么个‘化’法?”
何雨柱反问:“陈哥,您对象是咱本地姑娘家吧?娘家是城里还是……比如大院的?”这话问到了点子上。
陈指导员愣了一下,没想到他问这个,答道:“对,是咱本地姑娘,娘家在那边大院。”
“哎哟,大院的!”
“那更得注意!他们那儿不兴老一套磕头跪拜、三书六礼,但最讲究互相尊重和实实在在!”
他来了精神,像介绍自家招牌菜一样如数家珍:
“过礼这个环节,可以简化为一次双方长辈的正式见面。
东西不在多金贵,重在心意实在,话要说到位。
一盒点心,用副食本上最好的那份糖票和糕点票去买,显得重视;
一块的确良布料或者两条劳动布的工作服裤子,实惠,天天穿身上都能念着好;
最关键的是态度——上门就说:
‘感谢二老为革命培养了这么好的接班人,我们以后一定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家庭,把日子过好。’这话既新派,又暖人心窝子。”
他见陈指导员听得入神,顺手抄起灶台上的炒勺比划了一下:
“这就跟咱食堂做招待餐一个理儿!
不在于堆多少山珍海味,在于火候到家、味道正宗,让人吃得舒服、觉得被尊重。
您把这份心意的火候掌握了,比什么都强。”
杨师傅起初还撇嘴,听着听着,脸色变了。
何雨柱说的这些门道,有些细处连他这个老BJ都未必琢磨得这么透。
马华和胖子听得两眼放光,刘岚忍不住在本子边上悄悄记了两笔。
何雨柱接着道:“婚礼仪式,现在厂里、街道常办集体婚礼,又光荣又热闹,还省心省力。
重点是俩人往后把日子过红火,那才是最大的体面。”
他给出了一套既符合政策,又充满人情味的方案。
陈指导员紧绷的脸彻底松动了,忍不住点头:
“嗯!你这个比喻好!火候……心意火候,通俗易懂!”
王大牛长长舒了口气,腰杆挺直了。
杨师傅脸上的讥笑早已僵住,他发现自己那套老皇历,在何雨柱这番既有老理儿底子、崭新革命外衣的方案面前,彻底过时了。
见火候差不多了,何雨柱像是随口一提:
“陈哥,说到过日子,我多句嘴。您这新婚,少不了要宴请战友同事。眼下物资供应紧,想办得体面又不想太张扬……”
他压低声音,带着点神秘:“我们食堂最近搞技术革新,弄出个素肉排骨,用的是豆渣面筋,模样、口感能以假乱真,成本可低多了。
到时候需要,我带徒弟过去帮厨,算我们食堂对民警同志的一点心意,也当是给这利国利民、节约计划供应物资的新技术,打个活广告。”
陈指导员彻底动容了,他用力一拍何雨柱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