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瞒天过海(2/2)
“你现在可以用传真发回去了。”
仲昆捏着合同快步走到传真机旁,手指在拨号键上顿了顿,先拨了齿轮厂的号码。电话接通时传来熟悉的声音,他对着听筒笑了笑:
“仲明?是我。”
“昨天到的南京,今天一早就去了机床厂,刚把合同签好。”他瞥了眼桌上的合同,“我马上用传真发过去,你让马媛按合同上的账号把款汇过来。我在南京再待两天,盯着他们发货。”
听筒里传来仲明的应声,仲昆又补充道:“刚才去车间看了,有两台已经加工好,就差包装,另一台估计明天能下线。最多三天,我就能往回返。”
说完他挂了电话,把合同塞进传真机,听着纸张被缓缓吞入的“滋滋”声,不一会传真机停了,千里之外的合同,此刻已经传到廷和齿轮厂。
第一份传真发出去,仲昆又盯着桌上第二份的合同,在“总价”一栏顿了顿,随即落下,将数字清晰地写成“拾捌万伍仟元整”。这第二份合同,除了总价的调整,其余条款与第一份并无二致。仔细核对无误后,他与对方郑重签字,纸张上的字迹还带着些许墨痕,便匆匆走向传真机。
伴随着“滋滋”的传真声,合同的字迹一点点在纸页上显现,同步传向岳父那边的,还有王科长提供的两台机床基座图纸。放下传真电话,他立刻拨通了岳父的号码,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切:“爸,合同和图纸刚发过去。你先跟宋会计说一声,让她按合同上的账号把设备款汇过来。另外,基座图纸你给夏师傅送过去,赶紧安排人打基座,浇筑混凝土的时候记得加5%的水玻璃,这样等机床到了就能直接安装,不耽误事。”
电话那头传来岳父肯定的答复:“你交代的事我照办就是,你小子行啊,打着给你父亲进货的幌子,办自己的货,这叫作瞒天过海。”
仲昆悬着的心稍稍放下,挂断了电话,心里琢磨,岳父的话是表扬还是讽刺。
这边刚忙完,王科长便走了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
“走,我带你去储运部。”
两人来到储运部办公室,王科长对着部长笑着介绍:
“这是廷和齿轮厂的杨厂长,上次你们送的两台机床,就是他们厂的,老客户了。这次又定了5台,后天先安排发三台,还是上次那个地址,能找到吧?”
部长闻言点头:“没问题,熟路。还让上次那两个司机去,不过得换辆大车,这样能拉2台,剩下1台用原来的车就行。”
“另外两台的送货地址,杨厂长会留给你们,这三台发完之后再安排那两台。”王科长补充道。仲昆立刻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名片,双手递给部长:“部长,就按这上面的地址送,辛苦你们了。”
部长接过名片看了看,应了声“好”,几人又简单确认了下细节,便各自忙碌起来。
王科长送仲昆出来,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里带着几分忙碌的歉意:
“我今天事情堆成山,估计你们的款明天能到,我得提前准备着。上次你电话里说珩齿机磨斜齿的研磨轮耗得多,这次我多备了些,保准够用。”
他看了眼腕表,又道:“中午实在抽不开身陪你,你回旅社歇会儿。对了,明天早上我爱人带你去逛夫子庙,就在旅社旁边,几步路的事。要是明天款能到,晚上来我家,我把提成给你捎上。”
仲昆应着谢,从机床厂出来时,日头已爬到头顶。街边的饭馆飘着饭菜香,他随便找了一家,点了碗面匆匆填饱肚子,便回了旅社。三人住的房间如今只剩他一个,床单被罩叠得整整齐齐,空出的床位透着几分冷清。旅途的奔波和连日的交涉让他乏得厉害,倒头便睡,再醒来时,窗外的阳光已斜斜西沉,手表已指向下午三点半。
洗了把脸,浑身的疲惫散了大半。仲昆走到前台,把一组传呼递给老板娘说:“麻烦给这个号码挂个传呼,他回电话的话请叫我。”刚进房间坐下,电话铃就“叮铃铃”响了,他几步跨过去接起,听筒里果然传来毕庶模的声音。
“我在南京这边都妥了,”仲昆的声音带着松快,“滚齿机和珩齿机已经买好,后天就能发货,估摸着一周后就能用,到时候两名培训的工人也能到位。中频炉这两天应该也能到。你那边怎么样?还顺利吗?”
电话那头顿了顿,接着是毕庶模略带意外的语气:“巧了,检测室刚分来个大学生,我倒成了多余的。厂长很快批了我病休一年。上午我把2095号齿轮的图纸找着了,现在正在影印社印几份,这电话就是从这儿打的。”
他又说:“拿到图纸我明天准备往回走,定好票给你发传呼。说不定咱们能在南京碰上头。行了,图纸好了,我先挂了。”
夜色渐浓时,仲昆刚挂断的电话,他转过身,看向柜台后正低头整理账本的老板娘,斟酌着开口:“老板娘,想问下这周边有没有什么有特色的饭店?跑了一下午,倒有点饿了。”
老板娘闻言抬起头,脸上堆起几分笑意,指了指门外方向:“出门左拐走个两百多米,有家南京挺有名的店,专门作河豚鱼的。就是不知道你敢不敢吃——那家的火锅啊,真是绝了。现在去还能赶上,再晚些时候,排队都未必轮得上。”
仲昆挑了挑眉,嘴角勾起一抹轻松的笑:“有什么不敢的?别人敢吃,我自然也敢。”
回到房间,他顺手将门锁扣上,简单整理了下衣襟便再度出门。循着老板娘指的方向走了片刻,果然见前方街角亮着暖黄的灯火,一家饭店门口斜斜挂着个木质幌子,上头用墨笔写着“河豚”二字,醒目得很。不用多问,便是这儿了。
推门而入时,喧闹的人声夹杂着食物的香气扑面而来。店里果然如老板娘所说,已是差不多坐无虚席,食客们的谈笑声、筷子碰碗的清脆声,还有后厨隐约传来的汤沸声,交织成一片热闹的烟火气。仲昆目光扫了一圈,见角落里还有个插空的位置,便径直走过去坐下。
刚坐稳,穿蓝布围裙的服务员就快步走了过来,手里拿着点单的小本子:“几位?”
“就我一个。”仲昆答道,“来个小份的河豚鱼火锅,再加一碗米饭。”
“好嘞,一共二十六元,麻烦先交钱。”
仲昆从口袋里摸出零钱递过去,服务员收了钱,喊了声“稍等”便转身去了后厨。他靠在椅背上,看着周围食客们或举杯谈笑、或专注于锅中食物的模样,耐心等候着属于自己的那锅河豚鱼火锅。
不多时,服务员端着铜锅过来,汤底在火上咕嘟冒泡,奶白的汤面上浮着几片翠绿的葱花。揭开锅盖的瞬间,鲜气混着热汽扑面而来,河豚鱼片薄如蝉翼,在沸汤里稍涮便卷成好看的弧度。仲昆夹起一片,蘸了点店家特制的蒜泥醋,入口细嫩得几乎不用嚼,鲜汁顺着舌尖漫开,带着点河鲜特有的清甜。
他慢慢喝着汤,米粒吸足了鲜味的米饭配着鱼肉,熨帖了一下午的奔波。邻桌的大叔正和同伴聊得起劲,说这河豚得趁活处理才没有腥味,仲昆听着,夹起最后一片鱼,放到嘴里。锅里的汤还在轻沸,把夜色里的冷清,都炖成了碗里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