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厦门大学测配方(2/2)
仲明回到旅馆时,脚步带着一丝匆忙,他迅速办好退房手续,随即拦了辆出租车,直奔火车站。
此时的火车站算不上热闹,人流稀稀拉拉,售票窗口前更是空无一人,免去了排队的等待。仲明走到窗口,轻声问道:
“有开往南京方面的列车吗?”
售票员低头查了查,抬头回应:“有下午4点开往南京方面的车,还有中铺和上铺。”
仲明没多犹豫,选了一张中铺票。从售票厅出来,他肚子有些饿,便在附近随意找了家小吃店,点了一碗厦门名吃沙茶面。浓郁的酱香裹着筋道的面条,一口下去,算是尝了尝这城市的味道。
吃完面,他在附近的商店转了转。货架上摆着不少厦门特产,琳琅满目,可他却没法买——他名义上是来晓芬舅舅家参加婚礼的,总不能空着手,却也不能带些与“婚礼”不搭的东西。最后,他挑了两斤上海产的糖果,这东西寻常又体面,也算能当作参加婚礼的凭证。
下午4点,仲明准时登上了厦门开往南京的火车。1300多公里的路程不算近,火车跑了将近20个小时,直到第二天中午,才缓缓抵达南京站。他赶紧去查询后续的车票,得知只有下午6点开往东北方向的慢车还有卧铺票,便立刻买了一张。
离发车还有些时间,仲明不想在候车厅枯坐,便想着利用这段空暇去看看南京的景致。他去了南京长江大桥,站在桥上,看江水滚滚东流,桥上车来车往,心中生出几分开阔。
下午五点半,他准时回到火车站,检票登上了回家的火车。这一路又是漫长的颠簸,直到星期三早晨5点,火车终于抵达了县城。仲明拖着不算轻快的脚步下了车,熟悉的县城气息扑面而来,归程总算到了头。
清晨的微光还没把厂区彻底染亮,仲明的摩托车碾过带着露水的路面,驶进厂大门时,表盘的指针刚过七点,离七点半还差着小半圈。办公室的门虚掩着,不用想也知道是葛叔,他总比所有人都到得早。推门进去,果然见两张办公桌并排摆着,桌角稳稳立着几暖瓶热水,水汽透过瓶塞的缝隙悄悄往上冒,是葛叔惯有的细心。
仲明搓了搓还带着晨凉的手,给自己倒了杯热水,玻璃杯壁很快凝上一层薄雾。他解下斜挎的包,从里头掏出一包用透明糖纸包着的糖果,往桌上一放,糖粒碰撞的脆响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透。杯子还没凑到嘴边喝几口,“吱呀”一声,廷和推门进来了,眼尖地瞥见他,脚步没停就问:
“什么时候回来的?”
“刚坐下呢,”仲明举了举手里的杯子,杯沿沾着点热气,“水都还没喝几口。”
“顺利吗?”廷和往桌边一靠,目光落在他脸上。
仲明笑了笑,点头道:“特别顺利。”
“先不用细说,”廷和摆了摆手,抬腕看了眼表,“回家吃饭去。今天调度会还得我主持,吃完饭回来,咱俩再细谈。”
他话音刚落,钱师傅和小白就先后进了办公室,仲明笑着跟他们打了招呼,拿起包便往外走。出了办公楼没走几步,就碰见仲伟、晓芬他们四个往厂里来,互相点头问候着错身而过,晨光落在他们年轻的脸上,暖融融的。
到家时,厨房飘着淡淡的皂角香,母亲正站在灶台边洗刷碗筷,见他推门进来,手里的活计没停,笑着往灶上努了努嘴:
“回来得正好,我这就给你热点东西。”
说着便点上锅灶添上水,不多时就打了两个圆滚滚的荷包蛋,连汤带水端到他面前,又转身从碗柜里端出两碟小菜,
“早晨剩的包子还不凉,你再吃两个垫垫。”
“妈,不用忙了。”仲明赶紧接过碗,“早饭好凑合,一会儿我还得回厂里,跟爸汇报事儿呢。”
匆匆吃完早饭赶回办公室时,里头只有父亲一个人。仲明拉了把椅子坐下,从挎包里翻出一叠纸——是厦门大学的检测报告,递过去时声音里带着些喜悦:
“爸,你看,这是进口伞齿轮的元素分析报告:铁占比92.3%,铬2.8%,镍3.5%,钼1.2%,钒0.2%,还有极少量的硅和锰。童教授说这0.2%的钒,让晶粒细化了至少两个等级,齿面硬度能提上去,还不容易脆裂。但进口齿轮的合金钢成分跟你的配方差别不大,这说明你对合金钢金属结构的判断一点儿没错!厦门大学的童教授看了,都一个劲儿夸呢。”
廷和接过报告,手指在纸页上慢慢划过,眉头却没松开,抬头问他:“既然材料没问题,那之前的试验怎么会失败?”
“是密度不够。”仲明的声音低了些。
“嗨!”廷和一巴掌拍在自己脑门上,语气里满是懊恼又带着点自嘲,“打了一辈子的铁,最后倒栽在打铁上了。”
仲明见他这样,赶紧补充道:“童教授倒挺幽默,知道了这事,讲了一个小故事,古代人的刀具是一锤一锤打出来的,最后还送了句话——‘千锤百炼才能成钢’。”
廷和愣了愣,随即叹了口气,眼角的纹路里添了些怅然:
“可不是嘛。就是年纪大了,记性也差了。有一次我明明想过,得再锻打几道工序,后来忙忙活活的,竟然就忘了。”
廷和理了理思路,声音比刚才沉了些:
“这样,咱们分两步走。原来翻砂厂锻打车间有两台空气锤,我记得永明过去在那儿帮过忙,他操作过那东西,熟门熟路。”
仲明点头应着:“对,永明说过翻砂厂那空气锤力道足。”
“所以你和永明今天先跑趟翻砂厂,”廷和拍了拍他的胳膊,“去找闵科长问问,看那两台空气锤现在还能用不——别是放得久了锈住了,或者缺了零件。问清楚了就回个信,要是能用,咱们就省了不少事。”
仲明应得干脆:“成,我这就去找永明,我俩这就动身。”
“别急,”廷和又拉住他,指了指车间的中频炉,“我这边也不闲着。你俩走了之后,我就在厂里先熔两块圆钢——按厦大给的那成分比例配,刚才我算了算,仓库里的贵金属还够凑两份试验品。”
他往熔炉那边走了两步,又回头道:
“等你们问清楚翻砂厂的空气锤能用,咱就把铸好的圆钢拉过去煅打。先打两块试试,看看这成分配出来的钢,硬度和韧性到底合不合要求。要是成了,咱就照着这法子批量来;要是差点,咱再调比例,总比瞎琢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