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为后世儿孙造福(1/2)
公元247年夏,一支规模空前的舰队集结于会稽郡句章港。两百余艘楼船、艨艟遮天蔽日,旌旗猎猎,鼓角相闻。这是季汉立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海上力量展示,其目标直指远在东海之外的邪马台国。
征东大将军关兴立于旗舰“镇海”号巍峨的船楼之上,玄甲猩袍,目光沉静地扫过麾下这支强大的远征军。参军杜预在一旁,手持算筹和海图,最后一次核对航线与补给数据。先锋赵统率荆州水军为前导,文鸳领丹阳锐卒为中坚,诸葛瞻、王平等年轻将领各率部属,摩拳擦掌。随行的还有数百名由张昭、顾雍等推荐的江东文吏与儒生,他们将负责战后的教化与治理。
“丞相有令,”关兴的声音透过海风,清晰地传遍各船,“此战,非为掳掠,乃为诛其首恶,抚其民众,永绝后患,化夷为夏!凡我将士,不得妄杀平民,不得淫掠妇女,不得毁其宗祠!违令者,斩!”
“谨遵将令!”数万将士齐声应和,声震海天。
舰队借助逐渐转强的东南季风,自句章港扬帆东进。航行是艰苦的,即便以季汉改良后的舰船,面对大洋深处的风浪依旧显得渺小。晕船、潮湿、疾病困扰着北地而来的士卒。但严格的纪律和充足的准备维系着军心。
依据关兴绘制的海图,舰队先抵夷洲北部补充淡水,继而转向东北,直扑邪马台国所在的九州岛。
邪马台国方面,自关兴舰队离去后,并非毫无防备。女王卑弥呼及其麾下巫师预感到来自“西边巨船”的威胁可能再次降临,加强了沿海警戒,并联合了周边一些部落,在可能的登陆点构筑了简陋的工事,集结了约两万倭兵。
这一日,黎明时分,汉军庞大的舰队如同自海平线下升起的乌云,出现在博多湾外海。倭人哨兵发出凄厉的警报!
卑弥呼亲自率领巫师和部分贵族来到海边一处高地上,举行祭祀仪式,试图以“鬼道”力量阻挡汉军。女巫们披头散发,摇动神乐铃,跳跃舞蹈,念念有词,场面诡异。
关兴在“镇海”号上冷静观察着海岸形势。他看到了倭人仓促集结的军队,也看到了那些跳大神的巫师。
“装神弄鬼!”关兴冷哼一声,“传令!弩炮、投石机,目标——敌军密集处及那些跳巫舞者,覆盖射击!先锋舰队,准备抢滩登陆!”
一声令下,汉军舰队中那些装备了改良投石机和重型弩炮的楼船率先发难!
嗡——!轰隆!
巨大的石块和带着火焰的弩箭划破晨空,如同死神挥出的镰刀,狠狠地砸向博多湾沿岸的倭人阵地!简陋的木质栅栏被瞬间摧毁,聚集的倭兵被砸得血肉横飞,惨叫声四起!尤其那些正在跳大神的巫师所在的高地,遭到了重点照顾,碎石纷飞,火焰腾起,神乐铃被一支巨弩箭直接钉穿,跳舞的女巫当场殒命!
卑弥呼在亲卫拼死保护下,仓惶后退,脸上写满了惊恐与难以置信。她的“鬼道”,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
“登陆!”赵统挥剑怒吼!
无数舢板、走舸从大船上放下,满载着盔明甲亮的汉军士卒,如同离弦之箭,冲向滩头!
倭人虽然凶悍,试图凭借人数优势反冲锋,但他们的武器根本无法有效穿透汉军的铁甲。汉军结阵而前,强弩齐射,长枪如林,刀盾手稳步推进。文鸳更是身先士卒,手持长戟,突入敌阵,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
滩头战斗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倭兵死伤惨重,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沙滩。不到一个时辰,汉军成功建立了稳固的滩头阵地,后续部队和物资源源不断登陆。
登陆成功后,关兴并未冒进。他深知倭地多山、林密、地形复杂,且倭人熟悉环境,易于设伏。
他采纳杜预的建议,采取稳扎稳打,堡垒推进的策略。每攻占一地,便就地取材,修筑简易营寨、烽燧,确保后勤线路安全,并派诸葛瞻、王平等将领,率精锐小股部队,清剿周边山林中的倭人残兵与探子。
汉军的装备与战术对倭人形成了代差般的碾压:
强弓硬弩:射程远超倭人竹弓,破甲能力极强。
精良铁甲与刀剑:倭人的石斧、竹枪难以造成有效伤害,而汉军环首刀往往能轻易斩断对方的武器。
严整阵型与纪律:面对倭人惯用的散兵冲锋、武士单挑,汉军始终保持着严密的阵型,以集体力量碾压个体勇武。
工兵作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效率远超倭人想象。
关兴指挥大军,以日向、大隅等地为目标,逐步向邪马台国核心区域推进。沿途遇到倭人凭借山城、密林的顽强抵抗。尤其是在攻打一处名为高千穗峠的险要山口时,倭人利用滚木礌石,给汉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诸葛瞻在此役中展现出过人的机智。他观察地形后,建议:“都督,此山陡峭,强攻伤亡必大。可遣一队身手矫健者,夜间攀援绝壁,绕至敌后,焚其粮草,制造混乱,再以主力正面施压,可破之。”
关兴从其计,派文鸳率敢死队执行。文鸳果然不负众望,如猿猴般攀上峭壁,夜袭敌后成功。倭军大乱,汉军主力乘势猛攻,一举拿下山口。
经过数月的激战与推进,汉军连破倭人数道防线,兵锋直指邪马台国的统治中心——橿原一带。
卑弥呼集结了邪马台国及其附属部落最后的力量,约三万人,在橿原外围的平原上,摆开了决战的架势。这是倭人最后的疯狂,他们手持所有能找到的武器,甚至包括削尖的竹竿,脸上涂着诡异的图案,发出野兽般的嚎叫,试图以气势压倒汉军。
关兴站在战车上,望着对面那群如同原始部落集会般的敌军,眼神冰冷。他下令布阵:中军为重甲步卒与强弩手,结成坚实的方阵;两翼为西凉铁骑和丹阳锐卒;后方则是压阵的弓弩部队和预备队。
“诸军听令,”关兴的声音传遍阵前,“此战,乃平定倭乱之最后一役!陛下与丞相,在长安等着我们的捷报!为了大汉,为了子孙后代,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