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重启丝路(2/2)
马谡抬起头,脸上虽带有伤痕污垢,眼神却如同寒星般锐利,他嗤笑一声,声音沙哑却清晰:“蛮夷之辈,安知天朝上国之事?我大汉纵有内争,亦非尔等跳梁小丑所能窥伺!今日尔等劫掠使团,侮辱天使,已是滔天之罪!他日王师西征,必叫尔等灰飞烟灭!”
大宛贵族恼怒,上前威胁:“不识抬举!信不信现在就杀了你!”
马谡毫无惧色,反而向前一步,目光灼灼地盯着他们:“杀我?哈哈!马谡何惧一死!尔等可知,折断的不仅是一杆旌节?那是拴着我大汉五十万铁骑的缰绳!尔等今日之举,无异于自掘坟墓!我敢断言,不出一年,尔等首级,必将悬于长安北阙!”
他言辞铿锵,气节凛然,竟让这些西域枭雄一时为之气夺。他们不敢轻易杀他,毕竟活着的汉朝高官更有价值。于是,马谡被严加看管起来,受尽折磨,却始终不屈。他在囚牢中,默默记忆着康居、大宛、奄蔡的兵力部署、城防虚实,并暗中联络被俘的汉军士卒,寻找逃脱的机会,准备将情报送回国内。
数月后,第一批侥幸逃脱的汉军伤兵,历经千辛万苦,穿越茫茫戈壁,终于将马谡使团遇袭、长史被俘的噩耗带回了凉州,旋即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飞报长安!
消息传入未央宫,举朝震惊!
此时刘禅可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喜欢窝在皇宫里斗蛐蛐的懵懂少年了,在诸葛亮的调教下,在大汉国力不断的增长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御驾亲征中,此时刘禅身上的帝王威严已然尽显,听闻此消息的刘禅先是愕然,继而龙颜大怒!他猛地从龙椅上站起,一向温和的脸上充满了罕见的暴怒,一拳砸在御案之上,震得笔墨纸砚乱跳:
“混账!蛮夷安敢如此!欺我大汉太甚!!”
他胸口剧烈起伏,声音因愤怒而颤抖:“自孝武皇帝以来,卫霍踏破祁连,陈汤斩郅支,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纵中原偶有纷争,亦岂容西域鼠辈藐视天威,劫我使节,辱我旌旗?!他们是不是忘了,我汉家儿郎的刀锋,是何等锋利!”
他环视殿内文武,目光如电:“我们愿与诸国友好共处,互通有无!然彼等竟将朕之仁德,视为软弱!将先帝与相父励精图治之盛世,视为可欺!大汉沉睡太久,他们身上曾经的疼痛,都忘了!好啊!那便打!打到他们想起来为止!让他们再看看,什么是大汉铁骑!什么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一刻的刘禅,仿佛先祖武帝附体,那股深植于刘氏血脉中的开拓与尚武精神,被彻底激发!
诸葛亮立于御阶之下,看着暴怒的刘禅,心中亦是怒火中烧,但更多是冷静的盘算:这些蛮夷,真以为曹操死了,就没人能治的住他们了,要不是我忙着北伐,早就想去看看三世纪被吹上天的罗马帝国到底是个什么成色,现在到好,我不找你麻烦,你倒是主动挑事了,正好,借这个机会把西域彻底收拾服帖,打通商路,顺便练练新军!
他出列躬身,声音沉凝:“陛下息怒!蛮夷无状,自取灭亡!然,出兵乃国之大事,需谋定后动。马谡被俘,亦需救援,西域局势,亦需彻底厘清。臣意,此战需快、需狠、需打出我大汉百年未现之天威!”
“准!”刘禅毫不犹豫,“相父!一切军事部署,由你全权决断!朕只要一个结果:踏平叛逆,迎回马谡,扬我国威!”
诸葛亮领旨,立刻与枢密院、兵部重臣商议。他深知,此战政治意义大于军事难度,关键在于震慑。
很快,出征方略拟定:
主帅:陆抗。名将陆逊之子,年轻有为,深通兵法,在第二次北伐和第三次北伐中表现出色,且之前常驻长安,在陇西、凉州历练许久,熟悉西域情况,是挂帅的不二人选。
先锋:马承、马铁。皆西凉骁将,麾下西凉铁骑乃天下精锐,来去如风,最擅奔袭破阵。
参军:诸葛瞻、杜预。诸葛瞻已在与司马昭的暗探斗争过程中证明了自己,随军参赞,也是历练。杜预则博学多才,尤善谋划,可协助陆抗处理复杂军务。
兵力:精选骑兵五万,步卒三万,辅以霹雳营、工兵等,共八万大军。皆为久经训练、装备精良之师。
战略:速战速决!以雷霆之势,先破跳梁最欢的康居,救出马谡,继而横扫大宛、慑服奄蔡及其他观望小国,重新确立大汉在西域的绝对权威!
未央宫前,旌旗猎猎,甲胄鲜明。天子刘禅亲自为出征将士饯行,赐酒壮行。
陆抗接过虎符帅印,朗声道:“陛下放心!臣等此去,必犁庭扫穴,扬汉家天威于绝域!不救回马长史,不平定西域,誓不还朝!”
马承、马铁率领的西凉铁骑发出震天的怒吼,战马嘶鸣,刀枪如林。诸葛瞻一身戎装,英气勃勃,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坚定。
“出征!”
随着陆抗一声令下,八万大汉雄师,如同出鞘的利剑,带着天子的怒火和帝国的意志,浩浩荡荡,西出玉门关,踏上了远征之路。戈壁的风沙,仿佛也感受到了这股冲天的杀气,为之呜咽盘旋。
一场旨在惩戒不臣、重塑西域秩序的铁血风暴,即将席卷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