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 > 第285章 长安定策

第285章 长安定策(2/2)

目录

“伯约,将这两个锦囊,六百里加急,分别送至宛城关平、徐庶,以及寿春陆逊手中。告诉他们,若司马懿来犯,按照锦囊行事即可!”

“维,领命!”姜维郑重地接过锦囊,心中充满了好奇与敬畏。丞相的锦囊,往往蕴含着扭转乾坤的妙计。

看着姜维小心的样子,诸葛亮不禁笑了笑:“嘿嘿,玩一把神秘感。其实里面写的也不全是啥神机妙算,更多的是基于情报和心理学的推断,再加上一点冒险

安排好东西两线,最重要的,还是长安的门户——潼关。

“去请魏延将军。”诸葛亮对姜维吩咐道。

不多时,一身戎装、气势彪悍的魏延大步走入厅内,抱拳行礼:“丞相!可是要出兵平叛了?末将愿为先锋,直捣梓潼,生擒李严那反复小人!”

诸葛亮看着他,这位历史上争议极大的名将,如今在季汉的体系中,虽依旧桀骜,但也被磨砺得更加沉稳,对诸葛亮更是心服口服。

“文长,”诸葛亮示意他坐下,语气凝重,“平叛之事,我自有安排。今日请你来,是有更重要的任务托付于你。”

他指着舆图上的潼关:“此乃长安咽喉,国之命门!我料司马懿大概率不会强攻此地,然,兵者诡道,不可不防!我走之后,潼关防务,全权交由你负责!”

魏延闻言,胸脯一挺,傲然道:“丞相放心!有我在,别说司马懿,就是曹魏天子亲征,也休想踏过潼关半步!”

“莫要轻敌!”诸葛亮严肃地看着他,“司马懿老谋深算,惯用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我予你将令:谨守关隘,无论东西两线战事如何吃紧,无论收到何种求援讯息,哪怕是我亲手所书调兵手令,只要未见我本人或陛下明确圣旨,绝不可分出一兵一卒出关! 你的任务,就是像一颗钉子,死死钉在潼关!守住它,就是守住我大汉的根本!”

这话说得极重,几乎剥夺了魏延所有的临机决断权,只为确保潼关万无一失。

魏延脸上闪过一丝挣扎,他本性好战,让他眼睁睁看着别处打仗而自己按兵不动,实在是一种煎熬。但他看到诸葛亮那不容置疑的眼神,想起丞相算无遗策的过往,最终还是重重抱拳:“末将……遵命!人在关在!”

看着魏延的样子,诸葛亮内心想道:“对不起了老魏,知道你手痒,但潼关真不能有失。得给你上道紧箍咒,不然你脑子一热冲出去,老家就没了。”

安排好潼关,诸葛亮又对姜维吩咐:“伯约,我走之后,长安防务,由你总督。与董允、郭攸之、陆抗、向宠等同心协力,稳定朝局,保障后勤。尤其要严密监控城内动向,谨防司马懿或李严的细作趁机作乱。”

“维,定不负丞相重托!”姜维单膝跪地,语气坚定。

一切安排就绪,已是深夜。

诸葛亮独自一人坐在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他略显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的面容。案头,是即将随军携带的文书印信。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杂念。此刻,他必须展现出绝对的信心。

翌日清晨,长安城外,旌旗招展,刀枪如林。五万平叛大军已然集结完毕,肃杀之气直冲云霄。这其中,包括了部分原属李严麾下、但忠于朝廷的益州籍将士,他们的存在,对于瓦解叛军士气至关重要。

他翻身上马,最后看了一眼巍峨的长安城,看了一眼送行的同僚,看了一眼那通往未知战场的西方。

“出发!”

一声令下,大军开拔,铁流滚滚,向着被叛乱阴云笼罩的益州方向迤逦而行。

没有人知道,诸葛亮留给关平、徐庶和陆逊的锦囊里,究竟写了什么。

没有人知道,他为何如此笃定司马懿不会强攻潼关。

更没有人知道,他此次入蜀平叛,究竟需要多久,又会以何种方式结束。

他带走的,是季汉几乎全部的战略机动兵力。

他留下的,是一个依靠“锦囊”和“嘱托”维系的东西两线防线,以及一个充满了担忧与期盼的长安。

所有的谜底,所有的胜负,都将在未来的血与火中,逐一揭晓。

诸葛亮的车驾消失在官道的尽头,只留下漫天烟尘,以及一个悬念丛生的危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