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江淮寒夜(1/2)
当那具插满箭矢的无头尸身被白布覆盖着抬进寿春城门时,张苞一拳砸碎了军械库的门栓——陆逊用三百魏俘换回的头颅在木匣里睁着眼,钟会撤军前夜写给司马懿的密信正穿过结冰的颖水,信纸边缘沾着王凌当年献给武皇帝的捷报墨迹。
---
在陆逊击退钟会大军的同时,偃月摊部分杀出重围的残军也回到了寿春,他们带回来的,不仅仅是战败的噩耗,更是两具惨烈到极点的、失去了头颅的尸身——文钦与徐盛的遗体。
当覆盖着白布的担架被抬进寿春城门,放置在冰冷的青石地面上时,整个寿春仿佛都凝固了。白布被轻轻揭开,露出文钦那具插满了至少二十余支箭矢、几乎找不到一块完好皮肤的魁梧身躯,以及旁边徐盛那同样伤痕累累、甲胄破碎的遗骸。唯独,脖颈之上,空空如也。
刹那间,城头、街巷,所有目睹此景的汉军将士,无不被这惨烈的一幕震撼得说不出话来。一股巨大的悲愤和寒意,席卷了全军。不知是谁先发出了第一声压抑的呜咽,随即,哭声、怒吼声、捶打盾牌声此起彼伏。
张苞双目赤红,猛地一拳砸在身旁军械库厚重的木门上,门栓应声而碎,木屑纷飞!他仰天发出一声野兽般的悲啸:“文将军!徐将军!此仇不报,张苞誓不为人!!!”
就连一向沉稳如山的陆逊,此刻也身躯微晃,脸色苍白如纸。他缓缓走到担架前,俯下身,仔细地看着文钦身上那密密麻麻、甚至有些箭杆相互碰撞的箭簇,手指微微颤抖。他能够想象,这位以勇猛着称的将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是何等的决绝与惨烈。
“厚殓……暂安置于府衙灵堂。”陆逊的声音沙哑得几乎难以辨认,“传令,将我们俘虏的所有魏军军官,不论官职大小,全部提出,押至城下。”
不久,数百名被俘的魏军军官被汉军押到寿春城下。陆逊立于城头,目光冰冷地扫过他们,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城上城下:“回去告诉诸葛诞、王凌,还有你们那位藏在幕后的主子。用这三百人,换文钦、徐盛二位将军的头颅。若应允,人放还;若不允,或敢毁损首级,这三百人,即刻坑杀,一个不留!”
陆逊的威胁,简单,直接,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魏军方面显然也明白,羞辱尸体并无太大意义,反而会激怒对方,导致己方被俘人员被杀。很快,文钦和徐盛那被石灰简单处理过的头颅,被盛在木匣中,送到了寿春城下。
当头颅与尸身终于拼接完整,放入临时赶制的厚重棺椁中时,那种视觉上的冲击力,让许多久经沙场的老兵都忍不住别过头去。陆逊亲自为二人主持了简单的祭奠仪式,全军缟素。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郑重地三鞠躬,然后下令,将二位将军暂时安葬于寿春城外一处风水尚可的高地,立碑铭记,待日后光复中原,再行迁葬。
消息传回长安,朝野震动。刘禅闻讯,亦感悲恸。诸葛亮深知此事对军心、尤其是对新附的淮南人心的影响,立即建议刘禅下旨,厚加追封,以安忠魂,以揽人心。
诏书很快抵达寿春:
“故将军文钦,忠勇性成,临难不苟,力战殉国,功烈彪炳。追赠为濮阳侯,征东大将军,谥曰‘壮’。其子文鸯,袭爵,加封嫖姚校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