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 > 第255章 双雄弈关:赏功与铁壁

第255章 双雄弈关:赏功与铁壁(1/2)

目录

当郭攸之捧着犒军的圣旨踏进潼关时,司马懿正将张合的断枪埋进函谷关的奠基石——长安来的酒香混着洛阳方向的血腥气,在黄河的风里凝成两道截然不同的诏书:一道写着“弃暗投明者赏千金”,一道写着“夏侯霸头颅值万邑”。

---

潼关内外,硝烟渐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大战初歇的忙碌与肃穆。汉军旗帜在关城上高高飘扬,士卒们清理着战场,修补着工事,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与疲惫。

这一日,关外銮铃响动,旌旗招展。天子特使、侍中郭攸之,奉后主刘禅之命,携带着丰厚的犒赏,抵达潼关劳军。丞相诸葛亮率文武众将,出关相迎。

“陛下闻丞相暨诸将士克复潼关天险,龙心大悦,特命下官前来,犒赏三军,以彰殊功!”郭攸之宣读圣旨,声音清朗。

盛大的封赏仪式在潼关内的点将台举行。郭攸之代表刘禅,一一宣读封赏:

诸葛亮:总揽北伐全局,奇谋迭出,居功至伟,加封长安侯,食邑增至两万户。

马超:虽年高,然威震西凉,牵制魏军,夺取武关有功,赐帛千匹。

庞统:指挥霹雳营,攻坚拔寨,功勋卓着,食邑增至一万户。

魏延、姜维、邓艾、文鸯等前线将领,皆依战功,各有封赏,或加官进爵,或赐金帛田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关平、徐庶,虽未直接参与潼关之战,但夺取宛城,牵制司马师,为全局胜利奠定基础,亦各有厚赏。

最后,轮到了降将夏侯霸。

郭攸之特意提高了声音:“征西将军夏侯霸,深明大义,弃暗投明,献关归汉,使潼关百姓免遭兵燹,将士免遭屠戮,功在社稷!陛下特旨:封夏侯霸为散骑常侍,都亭侯,赐宅邸于长安,赏千金,帛万匹!其麾下将士,愿留者编入汉军,一视同仁;愿返乡者,赐予钱粮,发放路引,绝不阻拦!”

此言一出,不仅夏侯霸本人感激涕零,跪地谢恩,其麾下降卒更是欢声雷动!许多原本心怀忐忑的魏军士卒,此刻彻底安心,对蜀汉的认同感大增。

诸葛亮更是当场宣布,即刻兑现承诺。愿意返乡的魏卒,登记造册后,每人发放足够盘缠和数日口粮,并由官府出具文书,保证其沿途安全。这一举措,如同春风化雨,迅速通过这些返乡士卒之口,传遍中原各地——“诸葛丞相仁德!”“

大汉王师不杀降!”

“回家有望!”

极大地动摇了曹魏的统治根基。

潼关上下,一片欢腾,军心民心,尽归于汉。

封赏已毕,诸葛亮于潼关都督府大殿,召集核心文武,商讨下一步进军方略。殿内气氛热烈,却也带着大战前的凝重。

“诸位,”诸葛亮开门见山,“潼关已下,武关在手,宛城在握,我军已握有利态势。然,司马懿退守函谷关,据险而守,必不甘心。下一步,如何进兵,直捣中原,诸位可有高见?”

魏延第一个站出来,声若洪钟:“丞相!有何可议?我军新胜,士气正旺!当乘胜追击,尽起大军,强攻函谷关!司马懿新败,军心不稳,函谷关虽险,岂能挡我雷霆之势?末将愿为先锋,定斩司马懿首级献于麾下!”他的主张简单直接,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碾压。

姜维沉吟片刻,道:“文长将军勇略可嘉。然函谷关地势险要,更甚潼关,司马懿善于守御,强攻恐伤亡必重。维以为,当以正合,以奇胜。可派一偏师,沿黄河两岸或秦岭北麓,寻找小路,迂回至函谷关之后,断其粮道,或袭扰洛阳,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则函谷关可不战而下。”

邓艾言语简短,却切中要害:“稳扎稳打。利在我。可分兵掠取弘农郡诸县,巩固潼关、武关外围,广积粮草。同时,遣使联络中原心向汉室之士,里应外合。待其内变,或我军准备万全,再图函谷。”

庞统则着眼于战略层面:“函谷关硬骨头,一时难啃。不若转变方向,令关平、徐庶大军自宛城北上,威胁许昌、洛阳南翼!司马懿必救,则可调动其兵力,我在函谷关正面寻机突破。或……干脆暂缓函谷,主力南下,先彻底扫平司马师兵团,全据南阳、豫州,断中原一臂!”

众将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有主强攻,有主奇袭,有主围困,有主迂回。诸葛亮静静听着,羽扇轻摇,不置可否。他知道,函谷关之战,将比潼关更加艰难,司马懿也绝非夏侯霸可比。必须有一个万全之策。

最终,他缓缓道:“诸位之言,皆有道理。函谷关,必有一场恶战。然具体如何打法,尚需仔细斟酌。伯约迂回之策,士载稳进之谋,士元调动之计,皆可并行不悖。可先派精细斥候,多方探查函谷关周边地理、魏军布防。同时,加强练兵,囤积粮草器械。待时机成熟,再行决断。”

会议并未做出最终进攻决定,但明确了下一步行动方向:巩固既得地盘,侦查敌情,积蓄力量。散会后,众将依令而行,潼关的汉军,如同绷紧的弓弦,蓄势待发。

与此同时,函谷关内,气氛则截然不同。失败的阴霾与严酷的军法,笼罩着这座险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