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雪村架灯火,笔耕辩真章(2/2)
当天下午,全国议事会就通过表决:正式向番茄集团发出邀请,让董事长建番薯、副董事长李佳鬼、设计处总设计师吴番茄于七月十五日赴汝吉村,参与为期五天的基层实践——上午帮村民种田,中午拍摄农业短剧,下午下工地参与电网建设,晚上与卓嘎一起讨论小说创作,亲身体验后,再与代表们共同评估平台规则的合理性。
七月十五日一早,建番薯、李佳鬼、吴番茄就坐着火车到了喀则府,再换乘马拉雪橇来村里。他们刚下雪橇,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雪地里,村民们正忙着拉电线;青稞地里,张磊和周明远(吏部尚书)在给苗儿盖干草;村小学堂旁,黄蓉(工部尚书)正帮着修窗户,连静雯都穿着工装服,在帮工人递螺丝。
次仁村长笑着迎上去,递过来三双羊皮靴和粗布棉袄:“三位领导,先换身衣服吧,雪地里冷,穿西装革履走不了路,也干不了活。”建番薯看着自己脚上的皮鞋,有些不好意思,接过靴子:“次仁村长,麻烦您了,我们第一次来这么冷的地方,没经验。”
上午的任务是帮村民种青稞。我带着三人组到村东的青稞地,张磊蹲在地里,手里拿着两株苗:“三位,先教大家分辨青稞和牧草——青稞的叶子窄,颜色深绿,叶脉清晰;牧草的叶子宽,颜色浅,边缘有锯齿,要是把牧草当杂草拔了,冬天牦牛就没吃的了。”
建番薯蹲在地里,伸手想拔一株草,被张磊拦住:“建董事长,这是牧草,不能拔!”他脸一红,赶紧缩回手,指尖还沾着雪粒:“原来种青稞还有这么多讲究,我以前看视频,还以为就是随便撒种子、浇浇水。”
李佳鬼跟着卓玛大姐学浇水——她拿着瓢,刚想把雪水往苗根上浇,卓玛大姐赶紧拦住:“李副董事长,不能这么浇!雪水凉,直接浇在根上,苗会冻坏的,得先把水倒在桶里,晒半个时辰,等水温和地温差不多了再浇。”李佳鬼点点头,把瓢里的水倒进桶里,看着雪水慢慢化掉,小声说:“以前总觉得‘种地’是件简单的事,今天才知道,每一步都有门道,都是百姓从实践里总结出来的,哪有什么‘非专业’?”
吴番茄跟着丹增学锄地,没锄一会儿,手心就磨起了水泡。丹增看她皱着眉,递过来一块创可贴:“吴总设计师,您歇会儿吧,这锄地得有技巧,手腕得用力,不然光磨手。您看,像这样——”他握着吴番茄的手,教她怎么调整姿势,“这样既能松松土,又不累手。”吴番茄跟着学了几下,慢慢找到了感觉,她看着手上的水泡,笑着说:“以前在办公室画设计图,觉得挺累,现在才知道,跟种地比,画图算轻松的了。丹增,你教的这些,都是实用的本事,怎么会‘误导儿童’呢?”
中午的任务是拍短剧。丹增想拍一条《青稞病虫害防治》的短剧,让三人组当“主讲人”——他觉得,只有让他们亲身体验拍摄,才能明白“教农业知识”不是“误导”。建番薯站在镜头前,手里拿着一株有虫的青稞苗,紧张得话都说不利索:“大家看……这株苗……叶子上有洞……是蚜虫……要撒草木灰……”丹增在旁边提醒:“建董事长,您别紧张,就像跟您的员工讲公司方案一样,把怎么分辨蚜虫、怎么治,说清楚就行——您看,这蚜虫是绿色的,藏在叶子背面,不仔细看找不到,撒草木灰的时候要轻,别把苗压坏了。”
拍了五遍,建番薯才找到感觉。他擦了擦额头的汗,看着手机里的视频,有些不好意思:“原来拍这种短剧这么难,不是加个特效、配个音乐就行,得懂内容,还得让大家听得懂、用得上。丹增,你之前拍的那些,真是不容易——就像这条,教大家分辨蚜虫,城里的孩子可能没见过,但知道了能明白粮食种出来不容易,怎么会‘误导’呢?”
下午的任务是下工地建电网。王铁山给三人组分配了活:建番薯跟着工人扛电线,李佳鬼负责递螺丝,吴番茄帮着量路灯的间距。建番薯扛着一卷电线,在雪地里走了没五十米,就喘着气停下来——那电线冻得硬邦邦的,比他想象中重多了。“这电线怎么这么沉?王董事长,你们平时天天扛这个,太辛苦了。”他擦了擦脸上的雪,语气里带着敬佩。
王铁山走过来,接过电线,扛在肩上:“建董事长,这还算轻的,冬天的电线冻得更沉,有时候还得在雪地里爬杆子。咱们工人都习惯了,只要能让村里早点亮灯,这点苦不算啥——您看,那户人家的孩子,天天趴在窗台上看咱们施工,就盼着路灯亮呢。”建番薯顺着王铁山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个小男孩趴在窗台上,手里拿着个小本子,正往这边看,见他望过来,还挥了挥手。
李佳鬼蹲在雪地里,帮着递螺丝——她平时在办公室递文件,手指纤细,没一会儿就手抖得厉害,螺丝掉了好几个。“我平时递文件觉得挺轻松,没想到递螺丝这么难,还得对准孔位,不然工人师傅拧不进去。”她捡起地上的螺丝,笑着说,“以前总觉得‘建电网’就是工人的事,今天才知道,每一盏灯亮起来,都得靠这么多人一起干。”
吴番茄拿着尺子,帮着量路灯的间距。雪地里的尺子冻得不好用,她的手指冻得发红,我走过去,帮她把尺子捂在怀里暖了暖:“吴总设计师,慢点量,别着急。这路灯间距很重要,太近了浪费电,太远了照不亮,孩子们上学的路不能马虎。”她点点头,把尺子拿出来,仔细地量着:“朱议事长,我知道,这路灯关系到孩子们的安全,我一定量准——您看,这段雪道是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路,间距得再密点,五十米一盏正好。”
晚上,村议事会的土坯房里生起了篝火,柴火“噼啪”地响,映得满屋子暖烘烘的。卓嘎带来了《现代的大明世界》的纸质版,还有番茄小说的“敏感提示”截图,放在桌子中央。建番薯、李佳鬼、吴番茄围坐在桌旁,手里捧着热酥油茶,翻着卓嘎的笔记本,脸上的表情从一开始的不以为然,慢慢变成了凝重。
建番薯翻到写静雯铲雪道的段落,轻声念道:“‘七月二日,雪下得很大,静雯主事跟我们一起铲雪道,她的手套磨破了,手冻得发红,却没停下,还跟我们说“多铲一点,孩子们明天上学就能少摔一跤”。铲完雪道,她的手冻得握不住筷子,卓玛大姐给她煮了姜茶,她喝了两口又去帮着抬电线杆’。”他抬头看向静雯,眼神里带着歉意:“朱主事,实在对不起,平台把您的经历归为‘敏感内容’,是我们的规则脱离了实际——您这样的实干,是百姓需要看到的,不是什么‘敏感’。”
静雯笑了笑,摆了摆手:“建董事长,不用道歉,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咱们大明的官员,本来就该跟百姓一起干,这些事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你看这段,卓嘎写王董事长扛电线杆磨破手,这是工人的实干,也是建设大明的实在事,怎么能删减呢?”
李佳鬼拿起卓嘎的笔记本,翻到写村议事会表决的段落:“‘七月五日,村议事会表决是否修灌溉渠,大家围坐在雪地里,你一言我一语,最后举手表决,全票通过。次仁村长说“这是咱们大家的渠,得一起修”’。”她指着这段文字,对建番薯说:“董事长,你看,这就是百姓的民主,是马克思主义‘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怎么能改成‘村长决定’呢?咱们的规则,不能把百姓的真实民主当成‘敏感’啊!”
吴番茄看着番茄小说的“敏感提示”,皱着眉说:“之前我们在办公室定规则,觉得‘涉及官员、议事会’就是‘敏感’,可今天体验了才知道,这些都是百姓的日常——官员跟百姓一起种地,议事会一起表决办实事,这些都是好内容,能让更多人知道咱们大明的好,怎么就‘敏感’了?卓嘎,你这小说不用改,我们回去就调整规则,把‘真实基层内容’列为优先推荐,不再乱标‘敏感’!”
我看着篝火旁的众人,心里的火气渐渐消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欣慰——实践果然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让脱离实际的人走进基层,才能明白什么是百姓需要的,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我拿起案上母后马秀英的笔记,翻到夹着干茶叶的那一页,上面写着“基层的土,能磨掉官气;百姓的话,能醒脑子”:“三位,你们今天体验的,就是我母后说的‘实践为民’。咱们大明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写在纸上的,是干在地里的,是架在电线上的,是写在百姓的笑容里的。平台的规则,要围着百姓转,不是围着‘办公室的想象’转——卓嘎的小说,丹增的短剧,都是百姓的心声,是大明‘实干兴邦’的见证,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建番薯站起身,对着满屋子的人鞠了一躬:“朱议事长,各位代表,我代表番茄集团向大家道歉!之前我们的规则脱离实际,给卓嘎、丹增带来了麻烦,也没能让百姓的好内容被更多人看到。回去之后,我们立刻成立‘基层内容调研小组’,多来像汝吉村这样的地方,听百姓的意见,改平台的规则——卓嘎的小说,我们会优先上架,加‘真实基层故事’标签推荐;丹增的短剧,我们会立刻解除限制,还会帮他推广,让更多人学农业知识;以后,凡是真实的基层内容,我们不仅不限制,还会给流量扶持!”
七月二十日,是汝吉村值得庆祝的日子——电网通了,村小学堂的灯亮了,雪道旁的路灯一盏盏亮起,像一串珍珠挂在雪地里;信号塔立起来了,卓玛大姐给喀则府的阿爸打了视频电话,看着屏幕里的阿爸,她哭着笑了;丹增的短剧恢复了播放,第一天就有五万多播放量,评论里有人说“学会怎么选青稞种了,谢谢丹增老师”“原来高原种地这么不容易,要珍惜粮食”;卓嘎的《现代的大明世界》在番茄小说上架,没改一个字,平台加了“真实基层故事”的标签,首页推荐,很多读者留言:“原来大明的基层这么好,官员办实事,百姓好好过日子,太感动了”“卓嘎加油,多写点汝吉村的故事,我们爱看!”
当天晚上,全国议事会在雪道旁的路灯下召开——没有土坯房,没有长桌,代表们坐在雪地里,围着篝火,手里捧着热青稞饼。陈阳从京北发来视频,身后是亮堂堂的配送站:“姑母,东关村的老人现在订药,再也不会超时了,王奶奶还让我给您带句话,说谢谢您让她喝上了热豆腐脑!”叶美香的视频里,渔民们正忙着装鱼:“朱议事长,新的渔网和冰凿都到了,今年的渔汛肯定是个丰收年!”
孩子们在路灯下跑着、笑着,手里拿着灯笼,嘴里唱着李青老师教的新儿歌:“路灯亮,青稞绿,我们的家乡真好看;官民一起干,日子比蜜甜!”卓嘎坐在篝火旁,手里拿着笔记本,正在写新的章节,标题是《灯火照民心》;丹增拿着手机,在拍路灯下的笑脸,想发一条“雪村亮灯了”的短剧;王铁山和工人代表们在讨论下一个村的电网建设,说要让更多的雪村亮起来。
我看着眼前的景象——路灯下的笑脸,篝火旁的讨论,手机里的祝福,心里暖暖的。我想起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想起母后的笔记,想起《大明民主主义哲学》里的话:“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是连接理论与现实的桥梁。”汝吉村的变化,不是靠说出来的,是靠扛电线杆、种青稞、写真实故事、拍实用短剧干出来的;番茄集团规则的改变,不是靠争论出来的,是靠亲身体验、走进基层悟出来的。
篝火在路灯下跳动,映着每个人的笑脸。我知道,这只是开始——以后,会有更多的村亮起来,更多的真实故事被看见,更多的百姓通过自己的双手,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而我们,会一直跟着百姓的脚步,在实践里找真理,在实干中办实事,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像汝吉村的路灯一样,照亮每一个角落,温暖每一个百姓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