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后,我的乡贤之路 > 第6章 过往五

第6章 过往五(2/2)

目录

作为一个刚上班的年轻人,杨志才咨询了同分到单位上的大学生意见,又从采购人员口中了解了往年惯例。

自己目标是要成为“蓝波碗”的有志青年,猫腻他知道,错误是不能犯的。

于是他从善如流,每次饭局,除了主管采购人员,后面逐渐分别邀请对应下属分厂领导、技术员;办公室部分人员;同分大单位的大学生;研究所成绩突出的技术人员等等。

通过一次次酒局--当然菜鸟杨,已经能喝一瓶啤酒,迅速在单位打开局面。

特别是生产环节,由于人熟悉了,他只要到分厂调研材料的使用情况,都有技术员陪同讲解,让他即获得了生产过程的一手真实资料。

重要的的是,他对企业下属各单位的技术骨干,真正了解深入。

这些人,很可能就是以后大家一起搭班子最好战友啊!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杨志才不忘提高自己。从上班开始,他先后订了《北大学报》--哲学和社会科学版(月刊),《清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月刊)。

北大的主要是提高视野和境界,清大的则是了解科学技术前沿信息,为以后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思路。

读过北大学报哲社版的朋友可能知道,这本期刊,观点超前,引证有据;对于拓宽年轻人视野,形成文人风骨有很大的作用。

老辈的学者风范,能让后辈们在字里行间收获良多。

而清大的学报,真是理科生的天下,对于杨志才来说,如果读北大的学报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那么清大的学报就是各种专业名词和不熟悉的汉字组合。

只要不是本专业的论文,主打的就是一个晦涩难懂。

往往看几个晚上,才能读完一篇文章,大致方向知道一点;唯一的好处,是锻炼了甘于寂寞的忍耐力。

95年四月的一天,杨志才 在新绵城里逛街时,无意中在书亭看到了一本新出的杂志《商界》,被里面的内容一下吸引过去。

里面有行业动态、企业面临的深层问题等。

最重要的是,每期会对一个成功企业家进行专访,类似于写一个发家小传记。

记得后面陆续出来的主角,有远大中央空调的张跃、张剑兄弟,宋城集团创始人黄巧灵,新希望刘永好等。

这就给杨志才打开了另一扇窗。

连续看下去,就会知道这些企业家拥有什么能力,如何机缘巧合创立企业。

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是怎样面对和处理危机的。

更包括他们,对后来自己企业的远景规划,完全是手把手似的,教人怎样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家。

此后10年间,这本杂志一直是他每期必读的不变选择。

当然,2001年1月南方报业集团出品的《21世纪经济报道》,几年时间,又把他的思维拔高到另外一个层次。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