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菜窝救荒(1/2)
西山半月垦出百亩梯田的奇迹,暂时安顿了流民中最为强壮的劳力,也燃起了他们扎根此地的希望。然而,粮食的危机并未就此解除。工坊的存粮在连日大规模的施粥下已近乎见底,新垦的梯田远水难救近火,而涌来的流民数量仍在增加,其中更多的是缺乏开荒力气的老弱妇孺。每日消耗的薯粥,像是一个无底洞,吞噬着东塘村原本还算宽裕的储备。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焦灼。周娘子看着空了大半的粮仓,眉头锁成了疙瘩,连赵三娘那爽朗的笑声也少了许多。有限的粮食必须要优先保证垦荒壮丁的体力,这意味着,分给老弱妇孺的粥,不得不越来越稀薄。
这一日,李青禾巡视流民临时聚居的窝棚区。寒风呼啸,窝棚简陋,许多老人和孩子蜷缩在草堆里,靠着那点稀薄的粥水吊着性命,脸色蜡黄,眼神黯淡。几个妇人正在窝棚边处理着挖来的野菜,多是些常见的荠菜、苦麻菜,但数量稀少,且大多口感苦涩,难以下咽。
就在这时,一个角落里传来的对话引起了李青禾的注意。那是一个断了左臂、脸上带着深刻皱纹的老兵,正对几个围着他的半大孩子说话。老兵身形干瘦,但腰背挺直,眼神里有一种历经沙场磨砺后的沉静。
“……光吃这些不成,刮油水,没力气。”老兵指着地上那点可怜的野菜,摇了摇头。他用仅存的右手,拿起一根叶片肥厚、边缘带齿的苦菜,凑到鼻子前闻了闻,又用指甲掐断根茎,看了看汁液。
“看好了,娃子们,”老兵声音沙哑,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这种苦菜,还有那边那种灰灰菜,看着不起眼,弄不好,涩得拉舌头。得这么办——”
他示意一个孩子取来瓦罐,架在小小的石灶上,舀入清水烧沸。然后将洗净的苦菜、灰灰菜等几样辨识出的野菜,一股脑倒入沸水中,用树枝搅动。不过片刻,那原本青绿的菜叶迅速变得深绿软塌,锅中清水也泛起浑浊的绿沫。
“焯水,去涩气。”老兵解释道,待菜叶煮得差不多了,便将菜捞起,放入旁边的冷水中浸泡、揉搓,挤出苦涩的汁液。如此反复两三次,直到挤出的水色变得清亮。
处理好的野菜,颜色黯淡了许多,失去了鲜嫩,却也去除了大部分的苦涩。老兵将其剁碎,又从一个破旧的布袋里,小心翼翼地倒出少许麸皮——那是他不知从何处节省下来,或是用微薄的力气帮工换来的。
“混在一起,不用多,有这么些麸皮,就能团得住,顶饿。”他将碎菜与麸皮混合,加入一点点盐末,用力揉捏,团成一个个婴儿拳头大小、表面粗糙的菜团子。然后放入烧开水的瓦罐中,利用水汽蒸。
流民老兵教制杂菜窝头:苦菜焯水去涩,混麸皮蒸硬。
不多时,一股混合着野菜青气与粮食焦香的味道散发出来。老兵取出蒸好的菜窝头,外表灰绿,质地坚硬。他掰开一个,递给旁边眼巴巴看着的孩子。孩子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咀嚼了几下,虽然依旧粗粝难咽,脸上却露出了满足的神色——这不再是刮肠的苦涩野菜,而是实实在在、能填肚子的食物!
“慢点吃,噎着。”老兵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这玩意儿,看着丑,吃着糙,可能活命。当年在边关,粮草不济的时候,弟兄们就靠这个,撑过了一个又一个冬天。”
李青禾静静地站在不远处,将这一幕尽收眼底。深陷的眼窝里,光芒微动。这老兵所演示的,并非什么精巧的厨艺,而是在极端困苦环境下,将有限、甚至劣质的资源,转化为生存资本的最质朴智慧!这恰恰是当前东塘最需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