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生1987:从录像厅开始 > 第244章 方老板的资产

第244章 方老板的资产(2/2)

目录

还没彻底商业化的少林寺,见一次少一次啊!

随同的选角导演姓李,是央视的老人,他们此行目的明确:为《射雕》中几个重要的少年儿童角色,特别是幼年郭靖、拖雷等,寻找有武术功底、形象贴合的小演员。

方丈释永信亲自在山门迎候。方远一见他,有点好奇地盯着他很久。

大师,听说你玩的比我还花啊。

此时的释永信方当盛年,身形微胖,面容白净,被方远打量的很不自在,又说不清为什么,简单客套后,就引众人去方丈室用茶。

说明来意后,李导感慨道:“少林寺是天下武学正宗,我们这部剧,想要展现真正的中华武术风采,所以特意来此,希望能找到有根基、有灵气的孩子。”

释永信双手合十,微笑颔首:“阿弥陀佛,弘扬武术文化,亦是少林分内之事。寺中确有一些年幼的弟子,自小习武,身手还算灵便。”他略一沉吟,“说起来,贫僧座下有一小徒,名叫释小龙,今年虽才四岁,但筋骨奇佳,悟性也高。更难得的是,这孩子不怕生,有镜头缘。”

“四岁?”李导都有些惊讶。这个年纪,比他预想的还要小。

方远笑而不语,本来就奔着这位来的。

释永信似乎看出他们的疑虑,不紧不慢地补充道:“去年,应台湾佛教界友人邀请,小龙曾随少林武僧团赴台交流表演。年纪虽小,一套小洪拳打得是虎虎生风,颇受欢迎。当地政要郝白村先生,还有蒋二公子,看了表演后都甚是喜爱,还特意接见勉励了他几句。”

选角组的人顿时来了兴趣。“方丈,能否让这孩子来演示一番?”

“自然可以。”释永信笑着吩咐身旁的僧人,“去把小龙叫来。”

不多时,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跑进了方丈室。释小龙穿着一身小小的僧衣,额头饱满,眼睛黑亮有神,见到生人一点也不怯场,规规矩矩地合十行礼,口齿清晰地念了声“阿弥陀佛”,那憨态可掬又一本正经的模样,瞬间就抓住了所有人的心。

在众人的鼓励下,小家伙在院中拉开架势,打了一套拳。只见他蹿蹦跳跃,招式清晰,力道十足,虽然难免带着孩童的稚拙,但那股子认真劲儿和眼神里的灵气,让李导频频点头。

最终,选角组当场拍板,定下了释小龙出演幼年郭靖。离寺时,释永信亲自相送,宾主尽欢。

方远带着姚佩芳脱离了大部队,在开封逛了一圈,开封府也逛了,灌汤包子也吃了。

傍晚时分,方远和姚珮芳沿着黄河故道散步。

“明天什么安排?回上海吗?”姚珮芳挽着方远的手臂,抬头问道。

“不回。”方远摇摇头,“我们去许昌,然后去洛阳。”

“哟,方老板这次这么有耐心,真要陪我游遍中原啊?我怎么那么不信呢。”

“还是你懂我。陪你玩是真心,但顺便也得干点正事。”

“我就知道!说吧,这次又打什么主意?是不是看中了哪家的剧团,或者又想挖哪个墙角?”

“比那个大一点。”方远停下脚步,我准备买块地。”

“买地?”姚珮芳有些意外,“搞房地产?这可不像是你的风格。”

“不是普通的房地产。”方远微笑道,“我要建一座‘宋城’。”

“宋城?”

“对!一座专门为拍摄《射雕英雄传》,以及未来所有宋朝背景影视剧打造的实景基地。”方远神兽比划,“亭台楼阁、市井街巷、水榭歌台,全部按照宋代风貌1:1复原。以后咱们的剧组,就不用天南地北找景、看人脸色了,在自己的地盘上,想怎么拍就怎么拍!”

“为了一部《射雕英雄传》,有必要吗?投资很大吧?”姚珮芳问道

方远微笑回答:“咱们不光看眼前,还得看以后,建好以后,不仅咱们自己用,还能租给全国其他拍古装戏的剧组!”

方远没有解释什么一旦建造起来,也能带动周边发展,到时候开住宿、饭店都能大赚,只是浅显见识一下。

“这还只是第一步。等‘宋城’运营成熟了,我们就在旁边接着盖‘秦汉城’、‘明清城’、‘民国街’……我要打造一个中国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让全中国的剧组,一想到拍古装戏,第一个就想到我们这儿!”

“所以你去许昌、洛阳,是去考察选址?”

“对。”方远点点头,“选址是关键。一要地价便宜,面积够大;二要交通相对便利;三嘛……最好还有点历史底蕴,氛围对。中原大地,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处处是古都,在这里建‘古城’,再合适不过了。这次,我们就一边玩,一边把这事给敲定个大概方向。”

是的,方远要打造自己的影视城。

后世,全中国一半以上的古装剧都在横店取景,带来的利润几乎无法想象。上到中金投资商业大片,下到粗制滥造的网络短剧,都绕不开横店这个原本浙省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

方远,就是要创造这么一个,拥有从秦汉到近代的多样化实景场地,以及完善的配套设施,能极大降低了剧组转场时间和经济成本,推动了中国影视的“流水线式”生产模式。

更重要的是,方远姚凭借此举,为星火文化建立了极高的行业壁垒。

当全国剧组都习惯于此地的便利与专业后,星火便掌握了定义行业标准的话语权。后续的资本即使想复制,也再难撼动星火的绝对优势。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