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烟火人间(1/2)
年味这玩意到底是什么?
方远最近一直在琢磨这个事。
可能,所谓的年味都是针对还没长大的人的,当你觉得没有年味的时候,就真的长大了。
比如说现在,方远哪怕和方远在虹口三角地最大的年货市场里穿梭,也没觉得这年味很足,反而,姚珮芳倒是兴致勃勃。
市场里摩肩接踵,方远小心地护着姚珮芳,在人群中艰难的挤来挤去。
就在方远在一个干货摊前挑选香菇时,旁边一位大妈盯着他看了好几眼,突然惊喜地拍了下方远的肩膀:
哎呦!你不是那个……那个《海马歌舞厅》里的方总嘛!”
方远一愣,随即笑着点了点头。
电视剧的影响力还在持续,这种被认出来的情况偶有发生。大妈热情地扯着嗓子说:“哎呀,我老喜欢看你那个电视剧了!演得好啊!”
方远笑着点头,大妈更是开心,热情的问东问西。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方远在热情的观众簇拥下,忍着尬,把自己的经典台词说了出来。
“我哪做什么大生意啊……我从电影厂辞职,借钱开了个录像厅,为招揽生意,偷偷放……放那种不正规的片子。
结果没两天就让联防队给端了!人赃并获!关了一年才出来,钱全罚没了,厂里的工作也丢了。现在……现在就是靠着这身行头到处混吃混喝……”
“哈哈哈哈哈。”围观群众一阵笑声。
姚珮芳在一旁抿嘴轻笑。
就在这时,不远处,人群中一个男人,似乎听到了“方总”两个字,下意识地朝这边瞥了一眼。目光扫过方远,随即与姚珮芳的视线对了个正着。
姚珮芳脸上的笑容瞬间凝滞了一下。
“什么情况?前面怎么那么多人。”一个卖瓜子的老头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
“有个演电视剧的明星在买年货呢,在这种地方碰到明星可不容易。”旁边有人答复他。
老头撇撇嘴:“明星?有什么稀奇的?我跟你讲,前几年我这摊子里还卖过几包瓜子给一个唱歌的大明星呢,叫什么来着.....我想想.....”
正在躲避姚珮芳视线的男人闻言,快速压低了帽子,挤进了人群中。
“珮芳,怎么了?”方远见姚珮芳一直在人群中寻找什么,于是开口问道。
姚珮芳张张嘴,本来准备告诉他这件事,但是话到嘴边,她突然展颜一笑:“没什么。”
采购完毕,方远先开车去了姚家,送上一份丰厚的年货,姚家父母笑得合不拢嘴。
接着又回自己父母家送了一份。方远早就提出给方青松和沈慧芝换套大房子,但老两口死活不同意,说在这老房子里住了大半辈子,左邻右舍都是老同事、老朋友,熟门熟路,舍不得搬。
方远拗不过,只好由着他们,但早早就给家里添置了最新的大彩电、冰箱和洗衣机等一系列家具、家电。
方青松对家电无所谓,倒是对儿子那辆不常骑的嘉陵JH70摩托车很感兴趣,有次还偷偷骑上过。
方远心里清楚,老头是想过过瘾,但他真怕老爷子他年纪大了摔着,只好装傻充愣,把摩托车钥匙藏得更严实了。
今年过年,方瑶嫁人以后的第一个春节,自然是在河北过年,方远怕沈慧芝失落,早早就和父母约好,过年在他的小洋楼里过,到时候把姚珮芳也喊上。
年三十下午,小洋楼里暖意融融。方远和父亲方青松坐在客厅的真皮沙发上,看着那台29寸的大彩电。
电视里放的正是《少年包青天》,恰好是《殿前扬威》那个单元。这个单元父子俩参与度都不高,一个没客串戏份,一个当时在香港,爷俩盯着电视都看得津津有味。
厨房里,沈慧芝和姚珮芳忙得热火朝天。锅里炖着汤,咕嘟咕嘟地响,油烟机嗡嗡作响,也盖不住她们叽叽喳喳的说笑声,大多是沈慧芝在说,姚珮芳笑着应和,偶尔传来一阵开朗的大笑。
晚上,吃完丰盛的年夜饭,收拾停当,四人围坐在餐桌旁打扑克。玩的是一种叫“杜鲁克”的纸牌游戏,是当时从苏联传过来的,堪称那个年代的“掼蛋”。
苏联?嗯?好像忘了点事!
哦对,老大哥苏联,就在不久前正式解体了。他想起当初和王硕、马卫都他们打赌,自己断言苏联撑不过去,当时还被他们好一顿奚落,说自己异想天开。
现在看,这赌约,是自己赢了啊。只是那边王硕他们一直没提这茬。
方远心里盘算着,年后得找个由头,去京城一趟,就借着这个赌约,请王硕他们吃顿饭。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
有些结,得适时地、不着痕迹地解开。
到了八点,准时打开电视,调到中央一台,1992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
今年的春晚舞台更华丽了,开场没多久,蔡国庆来了一首《走向奥运》,方远一愣,后世自己公司旗下有UP主做过春晚节目解析,没这个节目啊?
随即他恍然,嗯,申奥失败了,有点尴尬,后来官方出版的时候把这个节目悄咪咪删了。
还有个节目,方远也觉得蛮有意思的:台湾那边主动给春晚录制了一个节目,小虎队、忧欢派对、少女队、红孩儿四个组合,一起录制了一个《新年快乐》的MV,在春晚上播放。
小虎队大家都知道,其他仨名不见经传,很快解散。
哦,不对,少女队这么土鳖直给的组合里,后来出了个有知名度的。
徐晃徐若瑄。
嘶~颜色真粉,真嫩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