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424章 新主立威,紫霄初现

第424章 新主立威,紫霄初现(1/2)

目录

公元前150年 汉景帝中元六年 农历冬 十一月至十二月

北地的寒冬彻底降临了。朔风呼啸,卷着雪沫,抽打着狄道城灰黑色的城墙。天地间一片苍茫,原野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湟水冰封,如一条玉带蜿蜒。树木枯枝在寒风中瑟瑟作响,鸟兽绝迹。这是一年中最酷烈难熬的时节,万物蛰伏,等待来春。然而,靖王府内外的气氛,却比这严冬更为凛冽肃杀。老靖王李凌的薨逝,如同擎天巨柱的崩塌,给北地郡带来了巨大的震动与不确定性。尽管世子李玄业在周勃、公孙阙等老臣的辅佐下,迅速稳定局势,顺利继位,并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但权力的交接从来不会风平浪静。内部,是否有宵小之辈心怀异志?外部,虎视眈眈的匈奴是否会趁国丧新立之机大举来犯?朝廷对新王的真实态度如何?这一切,都考验着新任靖王李玄业的威望、智慧与手腕。

十一月初十,李凌薨逝不足半月,新靖王李玄业在靖王府正殿“紫宸殿”举行首次正式大朝会。殿内炉火熊熊,却难驱弥漫在空气中的凝重。李玄业端坐于王座之上,身着重孝,面容沉静,目光扫过殿内文武百官。他年仅四十许,正当盛年,眉宇间依稀可见其父的英武,更多了几分历练后的沉稳与内敛。长史周勃、郡丞公孙阙、都尉赵破奴(已从朔方赶回奔丧并述职)、护西域校尉王猛等核心重臣分列两侧,其后是郡府各曹署掾史、军中校尉、各县令长,济济一堂,鸦雀无声。

“臣等,参见王爷!王爷千岁!”众臣依制行礼,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众卿平身。”李玄业的声音平稳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先王骤薨,举郡同悲。然,国不可一日无主,民不可一日无君。蒙陛下天恩,念及先王功绩,准允本王嗣位。自今日起,本王当恪遵先王遗训,上不负皇恩,下不负黎民,励精图治,守我北地疆土,保我境内安宁。”

他略微停顿,目光变得锐利:“然,今岁天寒地冻,胡虏猖獗,实乃多事之秋。先王在时,常教诲:‘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当此非常之时,需我北地上下一心,共度时艰。凡有恪尽职守、忠勇任事者,本王不吝封赏;若有玩忽职守、心怀叵测者,休怪本王法不容情!”

话语掷地有声,带着新君立威的凛然之势。众臣皆躬身应诺:“臣等谨遵王命!”

朝会随后转入政务军情禀报。李玄业处理政务条理清晰,决断明快,对钱粮、刑狱、边防诸事了如指掌,询问切中要害,令一些原本对新王能力尚有疑虑的官员心中暗凛。周勃、公孙阙等老臣见新主如此,心中稍安。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朝会后的第三天,十一月十三,两份紧急军报几乎同时送达,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

第一份来自朔方高阙塞。赵破奴离任奔丧期间代理防务的副将急报:匈奴侦知老靖王薨逝,右贤王本部主力约两万骑,趁雪夜突袭高阙塞! 守军血战一昼夜,凭借险隘击退敌军,然伤亡不小,箭矢消耗巨大,塞墙部分损毁,急需增援修补!

第二份更令人震惊,来自玉门关王猛:车师国在匈奴支持下,竟公然出兵五千,协同匈奴一部,围攻我玉门关西侧五十里处的“悬泉”障! 该障城小兵微,已被重重围困,危在旦夕!王猛已发兵救援,然恐寡不敌众!匈奴此举,意在试探新王反应,并切断玉门与西域的联系!

消息传来,狄道震动!匈奴果然趁丧来攻,而且东西两线同时发难,攻势凌厉!

靖王府议事厅内,灯火通明。李玄业面沉似水,周勃、公孙阙、赵破奴、王猛(信使代禀)等核心要员齐聚,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王爷!”赵破奴率先请战,“胡虏欺人太甚!末将请立即率朔方锐卒驰援高阙,定叫胡虏有来无回!”

“王爷,”周勃则较为谨慎,“两线告急,兵力捉襟见肘。是否……先固守待援,奏请朝廷发兵?”

公孙阙道:“匈奴此乃试探,若我示弱,其必得寸进尺!然若两线开战,兵力确实吃紧。”

众人目光齐聚李玄业。这是新王继位后的第一次重大军事危机,其决策将直接影响北地安危与其个人威望。

李玄业凝视沙盘,沉默良久,手指在朔方与玉门之间缓缓移动,最终,他猛地抬头,眼中精光爆射,决然道:“胡虏趁我国丧来犯,意在试探本王,亦在动摇我军心民心!此战,必须打,而且要打得漂亮,打出我北地军的威风,打出新朝的声势!”

他站起身,斩钉截铁地下达命令:

“赵破奴!”

“末将在!”

“命你即刻返回朔方,不必死守!给你增调三千精骑,五千劲弩,依托高阙险塞,予敌迎头痛击后,可伺机 主动出击,寻歼其前锋,焚其粮草,务必挫其锐气!要让匈奴知道,换了个王,北地的刀,更利了!”

“末将得令!必不负王爷重托!”赵破奴热血上涌,慨然领命。

“传令玉门关王猛!”李玄业继续道,“悬泉障必须救! 命他亲率玉门主力,驰援悬泉!同时,飞檄敦煌郡,请其出兵策应!告诉王猛,此战许胜不许败!不仅要解悬泉之围,还要狠狠教训车师,让其知道背汉附胡的下场!至于关外匈奴大队,暂以疑兵牵制,待解决车师,再回头对付!”

“诺!”信使领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