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417章 春寒料峭,暗流渐涌

第417章 春寒料峭,暗流渐涌(1/2)

目录

公元前183年 汉景帝前元元年 农历二月下至三月

时入二月下旬,北地高原的严寒终于显现出游移不定的退意。白日里,阳光明显和暖了许多,照在积雪上,泛起刺目的光,雪水汇成涓涓细流,在街巷的石板路旁汩汩流淌。背阴处和山麓的积雪依然顽固,但整体厚度已大不如前。湟水冰面出现了细密的裂纹,边缘处开始融化,露出清澈而冰冷的河水。田野里,冬麦的绿意愈发明显,农人们开始忙着最后的田间清理和送肥,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最后的准备。狄道城中,国丧带来的肃穆气氛依旧,但市井间的活力已随着天气转暖而悄然恢复,只是少了往日的喧嚣,多了几分谨慎的忙碌。

然而,这初春的暖意,并未能驱散笼罩在靖王府上空那无形的凝重。国丧期尚未结束,新朝伊始的诸多不确定性,如同尚未散尽的春寒,渗透在每一份公文、每一次议事的字里行间。北地郡在靖王李凌的统领下,严格遵循着“恭、备、察、固”的方针,对外示以恭顺,对内励精图治,对边严加戒备,并通过各种渠道密切关注着外界的风吹草动。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来自边境和朝堂的讯息,正预示着平静水面下涌动的暗流,有加速汇聚的趋势。

二月廿二,靖王府议事厅。李凌召集核心僚属,听取近期各方情况汇总。气氛较之月初,似乎又紧绷了几分。

长史周勃首先禀报内政:“王爷,春耕各项准备已就绪,只待地气再暖几分,即可开犁。各县上报,去罗河谷地新垦农田水利维护良好,民心思耕,秩序平稳。郡内上计材料已基本整理完毕,账目清晰,随时可报往长安。只是……”他略一迟疑,“近日郡中及周边,偶有流言传播,或言新帝年少,欲行苛政;或言关东诸侯不稳,天下将乱;甚至有人揣测匈奴将大举入寇。虽未成气候,然亦需警惕,已令法曹加意巡查,弹压惑众之言。”

“嗯,流言蜚语,最易惑乱人心,尤其在国丧新立之际。”李凌神色严肃,“勃兄,需严令各县,加强管控,遇有散布谣言者,立即拘捕讯问,查明来源。同时,官府可出安民告示,言明朝廷德政,边关安稳,以正视听。”

“老臣明白。”周勃领命。

郡丞公孙阙随即呈上最新军情与谍报,面色凝重:“王爷,边境与外界情报,颇有值得关注之处。”

“讲。”李凌目光一凛。

“朔方方向:赵破奴将军报,近日匈奴斥候活动有增无减,且其侦察范围扩大,频率增高,似在详细勘测我边墙防务薄弱之处。更有斥候冒死深入漠南百里,发现匈奴右贤王本部有大规模人马调动迹象,虽目标不明,然其锋镝直指我朔方、云中一带的可能性极大。赵将军判断,匈奴或在酝酿一次较大规模的春季攻势,时间可能在三月末、四月初,冰雪彻底消融之后。”

“玉门关方向:王猛校尉急报,车师国态度急转直下!其王竟下令驱逐我秘密潜入的使者,并扣押了一支小型商队,人员生死未卜。据乌孙都督猎骄靡通过特殊渠道得知,匈奴以重兵压境相威胁,并许以重利,车师王已彻底倒向匈奴,应允断绝与汉往来,并允诺提供向导,助匈奴攻打玉门关!王校尉已下令关隘进入临战状态,并建议,是否可派精锐小队,对车师边境进行一次有限度的惩戒性打击,以儆效尤,挽回颓势?”

“长安及诸侯方向:”公孙阙压低声音,“‘潜渊’密报,晁错削藩之议,在朝中争议愈烈。然新帝似有意推动,已下诏削减了数位小诸侯的封地,虽未触及吴楚等大国,然信号已非常明确。吴王刘濞近日竟公然抗旨,称病不奉诏入朝,其境内广陵,兵马调动频繁,粮草囤积如山,其世子刘贤更广交江湖豪杰,其心叵测。关东气氛,一触即发!”

坏消息接踵而至。边境压力陡增,西域战略重要支点车师国叛离,朝中削藩风波再起,强大诸侯显露不臣之象。北地郡面临的外部环境,骤然复杂险恶起来。

李凌沉默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李玄业身上:“业儿,局势瞬息万变,你如何看待?尤其是车师之事与朝中削藩之议,我北地当如何应对?”

李玄业凝神思索,眉宇间不见慌乱,唯有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锐利。他缓缓开口:“父王,诸位世伯。边境胡患与朝中风波,看似两事,实则一体两面,皆因主少国疑,权威未立而起。匈奴趁丧逞凶,诸侯观望蓄势,皆在试探新帝与我汉室之决心与实力。”

他首先针对西域危局:“车师反复,虽令人愤慨,然其小国寡民,夹缝求生,见风使舵,亦在情理之中。 王校尉提议惩戒,其心可嘉,然儿臣以为,不可。”

“哦?为何?”李凌问道。

“理由有三。”李玄业分析道,“一、 此时对车师动武,正堕匈奴彀中。匈奴巴不得我出兵车师,其可趁我玉门关兵力分散之机,或与车师内外夹击,或直扑玉门。二、 师出需有名。车师虽扣押商队,然其并未公然犯我边关,我若先动,在道义上落了下乘,亦给朝中攻讦我‘擅启边衅’者以口实。三、 玉门关当前要务,在于稳固防守,震慑匈奴主力,而非分散兵力于惩戒小国。故,儿臣以为,对车师,当外松内紧,暗图后手。”

“具体策略?”李凌追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