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412章 雪拥蓝关,暗流涌动

第412章 雪拥蓝关,暗流涌动(2/2)

目录

“世子此策,甚合兵法‘以攻代守’之要!”赵破奴的军吏赞同道。

“至于西线,”李玄业继续道,“匈奴增兵车师,意在威慑,而非即刻大战。然,其以乌孙牧民为盾,修筑营垒,甚是毒辣。我若强攻,必伤及无辜,正中其下怀。王校尉处,当以稳守反击,攻心为上。一、 继续加固玉门关防,储备守城器械,特别是火油、火箭,以御严寒中之进攻。二、 可多派神射手,于城头狙杀敢于靠近的匈奴巡骑,挫其锐气。三、 最重要者,加大宣传攻势。可令猎骄靡都督,多写帛书,言汉朝已立乌孙新王,必助其复国,号召被奴役的乌孙牧民暗中反抗,或寻机逃归玉门。将帛书绑于箭上,射入匈奴营地及被驱赶的牧民中。四、 对车师王,仍需遣死士密通,陈说利害,言明匈奴暴虐,不可久恃,汉军必至,助其坚定抗匈之心。”

公孙阙补充道:“王爷,世子之策甚妙。此外,或可利用严寒,示敌以弱。可令王猛,故意减少城头守军巡逻次数,炊烟亦减,制造物资匮乏、军心不稳之假象,诱匈奴来攻,我则凭坚城利器,予其重创。同时,需再次急奏朝廷,言明西线紧迫,请朝廷从速调拨援军物资,并遣使谴责匈奴,施加外交压力。”

李凌听罢,沉吟良久,决断道:“业儿与子通之议,深得韬略之要!便如此应对!传令赵破奴: 依世子策,以‘猎狐’骑袭扰南迁胡虏,朔方本镇严防死守!传令王猛: 固守玉门,以狙射、宣传之法挫敌,可酌情示弱诱敌,然切记‘守’字为先,不得浪战!后续物资,我北地必竭尽全力输送!子通, 即刻草拟奏章,飞报长安,详陈北、西两线军情及我之应对,请朝廷速决!”

“末将(臣)遵命!”军吏与公孙阙领命而去。

厅内只剩李凌父子。李凌看着儿子,眼中满是欣慰与期望:“业儿,你能于复杂军情中,迅速抓住关键,区分缓急,制定方略,且思虑日益周全,已渐具统帅之才。为父甚慰。”

“全赖父王平日教诲,及诸将奋力。”李玄业谦逊道,但心中亦感责任重大。

“系统提示:寒潮持续,引发边境连锁危机,北、西两线压力陡增… 宿主及继承人展现出卓越的战略洞察力与危机应对能力,成功制定差异化应对策略,稳定战线… 宿主状态:在多重外部压力下,统治韧性、军事决策能力、继承人培养成效均得到实战检验与提升…”

随后的日子,北地郡在严寒与战备的双重压力下艰难前行。通往西方的粮道,在付出了巨大努力后,终于实现了断续通行,虽然缓慢,但宝贵的物资仍在一点一滴地汇向玉门。郡内“冬防”措施见效,物价渐稳,治安良好,未发生大的骚乱。朔方方向,赵破奴派出的“猎狐”骑队,像幽灵一样活动在雪原上,不断袭扰南迁的匈奴部落,使其寝食难安,迟迟无法靠近边塞。玉门关外,王猛严格执行着“稳守反击,攻心为上”的策略,城头冷箭不时射落匈奴巡骑,写着乌孙文字的帛书也悄悄在匈奴营地流传,虽然效果尚需时间检验,但至少稳住了防线,挫伤了敌军气焰。

十一月下旬,天气依旧酷寒,但局势似乎暂时稳住了。然而,李凌深知,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平静。真正的考验,或许在冰雪消融之后。他站在王府高台,望着银装素裹的狄道城,心中思索着来年的局势。或许,该利用这个冬天,做一些更长远的谋划了。比如,加强与河西羌胡的联系,比如,进一步细化西域经营方略,又比如,那玄之又玄,却似乎与北地兴衰隐隐相关的“神谕”……

雪,依旧在下。但北地这台战争机器,却在严寒中,运转得愈发坚韧而精密。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匈奴传:“(文帝时)匈奴……岁大雪,畜多饥寒死……”

* 家族史·始祖本纪:“文帝四年冬,北地酷寒,雪拥蓝关,粮运维艰。匈奴部落南迁,西域敌势增兵。凌公父子措置有方,北扰西守,局势得控。世子玄业献策,显帅才之资。”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雪拥蓝关,上帝临危不乱;暗流涌动,圣域明察秋毫;圣嗣献良策,砥柱之才已成。”

* 北地秘录·冬防应变:“李凌应对寒潮连锁反应,保粮道,稳境内,挫胡谋,显统治之固。世子玄业军策愈精。”

(第四百一十二章 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