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康熙正史 > 第1264章 罗刹使团抵达京城

第1264章 罗刹使团抵达京城(1/2)

目录

只是罗刹国人性格倔强,若谈判破裂,恐会长期骚扰边境,不得安宁。臣以为,最佳之策,是恩威并施:以强大兵力为后盾,迫使其接受我方条件;再以通商、传教等利益为诱饵,使其心甘情愿退兵。如此,方可永保北疆太平。

康熙点头:此言甚合朕意。你即刻着手,绘制一份详细的东北边疆地图,将雅克萨、尼布楚、楚库柏兴等地,以及各河流、山脉,一一标注清楚。谈判之时,地图便是最好的证据。

臣遵旨。南怀仁退下。

康熙帝独自站在乾清宫的御案前,看着那幅巨大的《坤舆全图》,目光久久停留在黑龙江流域。

他想起了三年前,纳兰性德随他东巡,曾写过一首《临江仙·永平道中》:

独客单衾谁念我,晓来凉雨飕飕。

椷书欲寄又还休,个侬憔悴,禁得更添愁。

曾记年年三月病,而今病向深秋。

卢龙风景白人头,药炉烟里,支枕听河流。

那时的纳兰性德,虽在病中,仍关心着东陲风景。

如今,卢龙塞外的河流依旧流淌,而填词之人却已不在。

康熙帝轻抚地图,喃喃自语:容若,你若还在,朕便可命你随军北上,以你之才,定能写下不朽篇章。可惜……

他转身,目光变得坚定:但朕会替你完成心愿。这大好河山,朕一寸也不会让给罗刹人。你的词,会流传千古;朕的功业,也会与这江山同在!

殿外,夕阳如血,将紫禁城染成一片金红。

太监前来点灯,康熙帝摆摆手:不必,朕想独自静一静。

他走出乾清宫,站在汉白玉台阶上,眺望北方。

天际尽头,仿佛已可见黑龙江的波涛,已闻雅克萨的号角。

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在登基二十五周年之际,正迎来他政治生涯中最辉煌的一章。

而这一章的序曲,竟是在悼念一位词人的哀婉诗句中奏响的。

这便是康熙二十五年,一个既是终点又是起点的年份。

纳兰性德的死,标志着一个文化巨星陨落;而罗刹使团的到来,则预示着另一场更大的辉煌即将开启。

在康熙帝手中,哀思与豪情、文化与武备、悼念与开拓,竟如此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共同谱写出盛世的最强音。

当晚,康熙帝在养心殿批阅奏折至深夜。

苏麻喇姑奉太皇太后之命,送来一碗参汤。

康熙帝接过,问道:皇祖母可安歇了?

太皇太后已安歇,临睡时吩咐奴婢,要万岁爷保重龙体,不要太过操劳。苏麻喇姑道,太皇太后还说,罗刹国之事,万岁爷处置得极好。该软时软,该硬时硬,这才是大国君主的气度。

康熙帝微笑:还是皇祖母最懂朕。

他喝了口参汤,忽然问:姑姑,容若,死的太可惜了!

苏麻喇姑微微一怔,随即低头道:纳兰是个好孩子,可惜……

是啊,可惜了。康熙帝放下碗,望向窗外,他若在,朕此刻便可命他拟一道檄文,必能写得比高士奇那份更动人。

苏麻喇姑轻声道:玄烨,人死不能复生。但纳兰的词,已在京城里传唱开了。太皇太后也说,听了他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连她都落了泪。这或许就是文人的不朽吧。

康熙帝默然良久,才道:你回去告诉皇祖母,朕明白了。朕会好好保重,为了大清的江山,也为了那些不能陪朕走到最后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