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3章 康熙二十五年忙活的十天(2/2)
康熙初年,更是筑雅克萨、尼布楚等城,妄图永久占据。
这些领土,本是我朝索伦、达斡尔等部世代居住之地,罗刹国人一来,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李光地据此起草了一份备忘录,详细列出黑龙江流域自古属于中国的证据:从唐代的黑水都督府,到辽代的五国部,再到金代的上京路、元代的辽阳行省,直至明代的奴儿干都司,历史脉络清晰。他相信,这些证据将在谈判桌上发挥重要作用。
翰林院内,陈廷敬与徐乾学召集了数十名翰林,准备着与罗刹使团的学术交流。
他们找来了几个在京的耶稣会传教士,学习拉丁文和俄文的基本礼仪用语。
徐乾学更是从自己的藏书楼传是楼中,翻出了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和艾儒略的《职方外纪》,研究罗刹国的地理与历史。
这个所谓的沙皇俄国,本是欧洲东部一个公国,百余年来疯狂扩张,如今已横跨欧亚,成为一个庞然大物。
但其内部矛盾重重,贵族争权,农民困苦,远非表面那般强大。
陈廷敬据此草拟了一份《罗刹国情咨文》,呈送康熙帝,建议以柔克刚,以理服人,以威慑之,以利诱之。
高士奇则在南书房内,笔走龙蛇,起草那份至关重要的宣战诏书。
诏书开篇即引用《尚书》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之句,强调大清受命于天,疆土神圣不可侵犯。
接着历数罗刹国罪行:
罗刹僻处西陲,本我朝不臣之国。明季以来,乘我中原多事,潜逾乌拉尔山,窃据我黑龙江流域,筑城盘踞,奴役我边民,抢掠我财物。其罪一也。
顺治年间,我朝以怀柔之故,未加征讨,乃遣使沟通,望其改悔。彼不仅不感恩,反增兵筑垒,野心勃勃。其罪二也。
康熙二十四年,我朝不得已而用兵,收复雅克萨,本当乘胜追击,直捣尼布楚,然我皇仁心,念彼远道而来,许其投降,放其归国,望其悔过。乃彼归国之后,复增兵备,再图窥伺。其罪三也。
高士奇写到这里,顿了顿,笔锋一转,开始歌颂康熙的圣德:
我皇文武圣神,仁孝性成,即位以来,削平叛乱,安抚百姓,四海之内,莫不归心。然对于罗刹,一再忍让,非力不能胜,实德莫大焉。今彼国遣使前来,名为修好,实怀叵测。我皇明察秋毫,洞烛其奸,决意再伸天讨,永绝边患。
最后,诏书以慷慨激昂之语收尾:
朕已命将整军,储备粮饷,待尔使臣一至,先礼后兵。若彼知罪悔过,归还我尼布楚、雅克萨等全部失地,则可相安无事,永为邻好。若彼执迷不悟,妄图以武力相要挟,则我天朝雄师,当踏破北荒,犁庭扫穴,使尔国片甲不归!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写罢,高士奇将诏书呈送康熙御览。
康熙读罢,拍案叫绝:先礼后兵四字,用得极好!踏破北荒,犁庭扫穴,气势磅礴!澹人笔力,果然不凡!
高士奇谦逊道:皆是皇上圣德昭彰,臣不过是代天立言。
康熙帝将诏书交给太监,命其立即送至内阁,用印后颁布全国。
随后,他命人召来钦天监监正南怀仁。
南怀仁是比利时来华传教士,精通天文、地理、火器制造,深得康熙信任。康熙问他:南怀仁,你熟知罗刹国情,你以为此次谈判,胜算几何?
南怀仁用流利的汉语答道:
启奏皇上,罗刹国虽有火器之利,但其国远在西欧,兵力难以及时支援东方。其在西伯利亚之兵,不过数千,且分散各处。我朝若集大军三万,配以红衣大炮,足可全胜。只是……
只是什么?康熙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