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未雨绸缪(2/2)
他不再深入,转而聊起其他话题。但从此之后,他有意识地多和陈海洋接触,分享笔记,偶尔一起吃饭,关系渐渐拉近。
时机成熟后,王钦在一次只有两人在场时,看似随意地提出:“海洋,你表哥那边……如果真有门路,我这边倒是有个生意想跟他聊聊。东北那边我能弄到便宜的山货和木材,杭州这边我有销路。利润,可以好好商量。”
陈海洋愣了一下,推了推眼镜,仔细打量着王钦。他没想到这个平时低调学习的东北室友,竟然还有这层心思。
“王钦,没看出来啊!你还有这路子?”陈海洋没有立刻拒绝,显得很有兴趣,“我表哥那人……确实有点门道。不过,得看到实实在在的利润才行。”
“利润绝对有保证。”王钦自信地说,“首批我可以小批量发一点样品过来,市场验证了,再谈大规模合作。你和你表哥,都可以占干股。”
“干股”这个超前的概念让陈海洋眼睛一亮。他思考了片刻,点点头:“成!我下次回家跟我表哥提一提!应该问题不大!”
又一条线串联了起来。
就在王钦为他的南北贸易布局时,家里来信了。
是母亲李素芬托人写的信。信里说家里一切都好,父亲身体恢复得不错,已经能拄着拐杖下地走路了。赵大军和孙卫东很靠谱,维修车间已经弄起来了,还真修好了两台车床,卖给了郊县的社队企业,赚了一笔钱。街道王主任也很照顾家里……
信的最后,母亲委婉地提到:林晓霞那姑娘经常来家里帮忙,人勤快又懂事……
王钦看着信,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大后方稳定,是他放心在外拼搏的基础。
至于林晓霞……他提笔写了一封回信,除了报平安和叮嘱家里,在信末,他单独加了一句:“代我问晓霞同志好,谢谢她帮忙照顾家里。图书馆工作之余,勿忘学习。”
这是一种含蓄的回应和鼓励。
放下笔,王钦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浙大校园的夜色。
学习、人脉、商业布局,一切都在按照他的计划稳步推进。
他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棋手,在棋盘上悄然落子,布局深远。
他相信,用不了多久,南北之间的商品流通渠道就能打通。
而第一个巨大的商机,也正在酝酿之中。
他注意到,随着政策的松动,沿海地区对电子表、计算器、录音机等电子产品的需求,正在悄然升温。
而这些,正是他的专业所在。
或许,可以从这方面入手?
一个更大的计划,在他脑中渐渐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