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过渡之毕业季(2/2)
这份便利,既是利益绑定,也是真心实意的认可。
“对了,”陈泰的声音在电话里顿了顿,语气沉了些
“明宇最近有点不对劲,总私下跟韩国那边的渠道接触,还绕开我找了几个新的报关行。
我跟他爸打交道这么多年,知道那家人的拧巴劲,明宇心里的坎没过去,别哪天走了歪路。你跟他走得近,多留意点。
一来是咱们跟他合作这么久,算半个朋友,不想看他栽跟头;
二来咱们现在的货运线,有三成要靠他的人脉对接,他要是出事,咱们的生意也得受影响。”
陆则握着手机,应了声“我知道了”。挂了电话,他抬头看向化学楼的方向:郭小鹏应该还在实验室里。
这四年,郭小鹏对他的好感度稳稳停在80%(“挚友知己”),系统给的奖励是“跨国科研资源对接权限”。
去年就是靠这个权限,郭小鹏顺利拿到了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邀请函,那边有能支撑系统奖励的“高效化学制品提纯技术”的实验室。
走进实验室时,果然看见郭小鹏趴在桌上,对着一叠数据皱眉。
“还在算提纯效率?”陆则走过去,拿起桌上的草稿纸,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分子式。
“国内的设备最多只能达到60%的纯度,德国那边的实验室能到95%。”郭小鹏抬起头,眼里带着光
“等我去那边深造三年,把技术优化到能落地,咱们就能用这技术做抗癌药物的中间体,再也不用盯着那些电子配件的灰色生意。
到时候,孤鹰岭的药厂也能用上这技术,村民就多了条收入来源。”
陆则拍了拍他的肩,心里了然。郭小鹏的理想,从来不是赚快钱,而是让技术真正帮到实处。
这份默契,早在两人并肩调试禁毒阻断剂时,就刻进了彼此的骨子里。
夕阳西下时,陆则站在教学楼上,看着校园里穿梭的人群。
祁同伟还在给学弟学妹讲题,陈阳坐在一旁安静地整理资料;
郭小鹏抱着实验器材,脚步匆匆地往宿舍走;
远处的校门口,聂明宇的车正缓缓停下,车窗降下,露出他那张没什么表情的脸。
这四年,每个人都在往前走,而他手里攥着的,不仅是校企合作的文件,更是一份份用80%好感度、70%信任织起来的羁绊。
陈泰的提醒、祁同伟的成长、郭小鹏的理想,还有聂明宇那藏在60%好感度背后的拧巴,都将在即将到来的毕业聚会上,迎来新的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