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过渡之毕业季(1/2)
六月的汉东大学,梧桐叶把主干道铺成绿色的隧道。
陆则刚从行政楼出来,手里攥着校企合作项目的验收文件:这是他这学期帮系里谈成的第三个合作,涉及农业跨区域监测系统,正好能对接孤鹰岭未来的种植规划。
身后传来一阵轻响,两个女生捧着笔记本追上来,声音里带着雀跃:“陆学长,上次你在学术论坛讲的‘基层治理与技术结合’,我们整理了笔记,能帮我们签个名吗?”
陆则笑着接过笔记本,指尖划过扉页上密密麻麻的批注时,余光瞥见不远处的花坛边,祁同伟正被几个学弟围着。
祁同伟穿了件熨帖的浅灰色衬衫,袖口挽到小臂,手里拿着份考研复试大纲,耐心地给学弟讲重点:
“专业课不用死记,把《行政法》里‘基层执法案例’那章吃透,复试大概率会问。”
有个学妹红着脸递上一瓶水:“祁学长,你复试完能开个经验分享会吗?我们都想跟你学怎么平衡学业和实践。”
祁同伟接过水,温和地笑了笑:“等复试结果出来吧,到时候跟陆则一起,把咱们在孤鹰岭做的事也跟大家聊聊。”
这话落音,陈阳从图书馆方向走过来,手里抱着一摞整理好的考研资料,径直走到祁同伟身边:
“刚才问了导师,你复试的推荐信已经提交了,这是我帮你复印的历年真题,标了高频考点。”
祁同伟接过资料,指尖碰到陈阳的手,两人都顿了下,陈阳脸颊微红,却没像以前那样躲开。
这四年,随着祁家村靠蔬菜货运和禁毒产业脱贫,祁同伟彻底丢了当年的窘迫。
利落的穿搭、沉稳的谈吐,再加上帮村里建学校、对接资源的事在学校传开,他成了系里公认的“实干型男神”。
而陈阳也从最初藏在心里的仰慕,变成了敢光明正大递资料、约自习的追求者,账号和原着的身份进行了调换。
陆则看着这一幕,心里泛起暖意,祁同伟这80%的“挚友知己”好感度,不是凭空来的,是当年一起在孤鹰岭蹲守毒贩、一起帮村民算收成时,一点点攒下的;
大学四年的历练成了祁同伟决定读研的底气之一,他想把孤鹰岭的经验,用更系统的知识武装起来。
转身往化学楼走时,陆则的bb响了,是陈泰打过来的,陆则找到电话亭回过去。
电话里的陈泰声音比四年前温和不少,没了最初的疏离:“则小子,下午有空来我公司一趟?新一批电子配件的报关单,我让明宇给你留着,顺便跟你聊聊香港那边的渠道。”
陆则应下来,心里清楚,这四年的合作早让他和陈泰的关系变了,从最初的“利益合作方”,变成了陈泰口中的“半个子侄”。
系统面板上,陈泰对他的好感度显示70%(“可信合作伙伴+半个晚辈”),这背后是无数次的风险共担:
从最初的蔬菜货运规避物流检查,到后来走私电子配件建组装厂、贴“华宇”本土品牌低价走量,再到仿造国外尤其是日企的耳机不交专利费。
每次遇到麻烦,陈泰都会第一时间帮他疏通人脉。
就像上次日企找监管部门投诉,是陈泰托了京海商务局的关系,才让事情“暂不核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