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羊城采买原料(2/2)
“放心!都是新货!”陈阿伯麻利地称草药,“仙草十五块一斤,菊花十二块,甘草八块,总共五乘十五加三乘十二加二乘八,一百二十七块!算你一百二!”
钟清清点点头,又去旁边的摊位收金银花。
农户李婶刚从从化山里采来的,带着露水,叶子鲜绿。“李婶,金银花要十斤,怎么卖?”
“五块一斤,刚采的,新鲜得很!”李婶擦了擦汗,“你要是多要,四块五一斤!”
“十斤,四块五,”钟清清笑着说,“我还要你家晒的布渣叶,有多少要多少,也是四块五一斤。以后我做凉茶,金银花、布渣叶都从你这收,保证长期要货。”
李婶眼睛亮了:“真的?那我给你留最好的!布渣叶还有二十斤,都给你!”
从番禺早市到从化农户家,钟清清跑了大半天,才把十种草药收齐,满满装了两个大布包。
每收一种,她都要仔细检查——金银花要无黄叶,仙草要叶厚汁多,布渣叶要无虫蛀,连甘草都要选粗实的,确保草药品质。
“这些草药得先洗干净,再阴干,不能暴晒,不然药效会散,”
她跟李婶交代,“晒好后我让清璞阁的人来取,到时候给你结钱。”
回到清璞阁时,日头已经偏西。
李姐正蹲在院里翻晒刚到的珍珠,见她拎着两大布包草药,赶紧迎上来:“清清,你这是跑哪去了?这么多草药!”
“去番禺和从化收的,做凉茶的原料,”钟清清把草药倒在竹筛里,“你找两个人,把草药分类洗干净,阴干后装在陶罐里,别受潮。
下个月试生产,原料得提前备好。”
她拿起一把金银花,凑近鼻尖闻了闻,“这金银花新鲜,做出来的凉茶肯定清香。”
李姐点点头,赶紧叫店员来帮忙。
钟清清走到二楼办公桌前,翻开账本,在“原料采购”一栏写下:
原石十五块(老坑料,三千二)、原料市场珍珠六十五串(淡水五十、海水十五,四千三)、凉茶草药十种(共五十八斤,两百八十一)。
她又在旁边添了行备注:原石加工分三档(手镯、挂件、手链),覆盖高中低端市场;
凉茶草药按配方比例分装,确保每批口感一致。
“对了,张婶那边怎么样了?”钟清清抬头问李姐。
“刚打电话来,说鹏城工业区东边的地谈妥了,十五万三亩,房主下周就能过户,”
钟清清前几天在鹏城的地已经去看了一轮,价格也谈了差不多了,因为时间赶,后面的手续留给张婶对接。
李姐递过电话,“她还问凉茶原料要不要从鹏城采购,我说你不在店里。回来再回电话给她。”
钟清清接过电话,拨通张婶的号码:“张婶,草药我收够了,你不用操心。
鹏城的地定了就好,建楼的事,我让周伟下周过去跟你对接。我过几天会过趟鹏城签合同。
对了,凉茶试生产前,我会把配方和原料比例发过去,你让车间先按小批量试,确保口感没问题。”
挂了电话,钟清清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的夕阳——羊城的采购任务总算完成,玉石原料把控在自己手里,能确保首饰品质;
凉茶原料亲自收,能保证口感和功效;
再加上港城存着的黄金、鹏城待建的楼房,她的供应链和资产布局都稳了。
按现代的商业思维,原料是根基,只有把根基扎牢,后续的加工、量产、销售才能顺理成章。
她从帆布包里摸出港城地块的图纸,又拿出鹏城地块的信息,在本子上画起草图:
鹏城三栋楼,两栋宿舍、一栋商铺,租金能覆盖部分成本;
羊城的玉石加工后,一部分供清璞阁销售,一部分送全国珠宝展;
凉茶量产後,先供羊城和鹏城的分销点,再逐步铺到其他城市。
每一步都按计划推进,像一张慢慢展开的网,把实业、原料、不动产都网在里面。
夜里,钟清清住在小院里,听着窗外的虫鸣,手里摩挲着块刚收的原石。
灵泉水浸润过的石头,在灯下泛着柔和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