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北齐权臣指南 > 第118章 兴利除弊

第118章 兴利除弊(2/2)

目录

如某一小地方乡绅,为了侵占周边农民田地,指使家丁残害乡人,以致死者十数。

此后种种,不再赘述。

如今的北齐境內呈现出一种奇怪的境象。

那就是底层低气压,上层高气压。

底层百姓们对高儼轻徭薄赋、清田均田的政策十分积极。

而上层固然被高气压笼罩,时不时有官员同僚被捕、家族被敲打,却诡异的没有太大怨气。

大概是因为高儼抓人虽频繁,但若非罪大恶极之人,极少动用死刑。

在他们看来,这才哪里到哪里啊

当年文宣帝高洋一朝那般血雨腥风,他们都挺过来了,还怕你高儼这点小风小浪吗

还有一点隱藏在他们內心深处:虽然他们总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害,但也不得不承认如今的北齐,似乎正走向正常的轨道。

经济上,百姓们新分得大量田地,高儼又让各地推行由格物院收集的各种农书,传播耕种知识与经验。

恰好赶在春耕之前,农民们耕作的效率较往年有大幅度提升。

甚至原先田地不够种了,还额外新开垦了一些田地。

今年气候还算不错,眼看收成比往年要高出不少。

此外,朝廷鼓励发展手工业,並推广由格物院自各地收集、改进的各式生產工具。

政治上,高儼逐渐为乾明之变后,被勛贵压制的士人们解了绑。

通过科举一事,大幅度提升了汉人士人在朝堂中的政治参与度。

因此那些世家门阀们一开始对高儼抢走他们选官的权力感到不满。

而见到他们被重新允许参与到高层建设中后,也就半推半就的应下了。

三省六部制也在逐渐成形。

尚书省有赵彦深、冯子琮坐镇,仍然权力最大。

而眾人逐渐意识到中书省、门下省能够更加接近皇帝本人的决策过程中。

其中犹以中书省崛起的最为明显。

无论是中书监崔季舒、中书令张雕,还是次一级的中书侍郎李德林,他们都深刻参与了新帝登基以来的决策。

有识之士已经开始谋求调入中书省中,以求进步,投身於建设大齐帝国中。

文化上,高儼也有意识的恢復对汉文化的重视程度。

一件陛下的軼事在士人之中逐渐传开:

某一日,陛下见侍卫欲將未吃完的饭菜倒掉。

陛下立刻阻止了那名侍卫之举,並当即吟了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侍卫深感悔恨,发誓再不浪费食物。

士人们闻此,纷纷交口称讚陛下仁慈。

只是隨后自作高情商地补上一句:但惜陛下文采质朴,未能描摹至妙。

高儼汗顏,他本打算藉此千古流传的名诗以示推崇汉学,鼓励教化。

没想到此时北朝士子推崇南朝艷丽之风,对这首名诗不太以为然。

倒是祖珽听闻此事,立刻找上门来,大讚高儼所作情真意切、刚健有力。

总之,原先穷兵黷武的风气充斥著朝堂內外,在高儼的以身作则下,逐渐改观。

即使是原先大字不识的胡人將领,敏锐感受到风向变化后,也抱著一本本经典摇头晃脑的读著。

乘著这股重兴汉学之风,高儼立刻下令,在全国各地修建庠序学宫,推崇儒学。

拆除僧寺,建立文庙,宣扬教化,而非求神问佛。

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在高儼登基后,北齐的精神风貌相较原先,越来越像一个正统中原王朝。

虽然与世族们期待的如同南朝那般不太相像,但总归离胡人武夫治国的情况越来越远c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