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大明神医:开局救活朱雄英 > 第191章 钢铁洪流

第191章 钢铁洪流(2/2)

目录

千里之外,山东登州,设在一处偏僻海岸礁石上的接收站内,值守的学员看着突然亮起并开始自动打印纸条的设备,猛地跳了起来,揉了好几次眼睛,才确信不是幻觉。他立刻通过早已准备好的有线电报线路,将确认信号发回北疆。

“确认!报文完整接收,无一字错漏!”

消息传来,顶层实验室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狂热的欢呼,有人甚至激动得相拥而泣。从此,空间与时间的隔阂,被这无形的电波彻底击碎。

“下一步,小型化、移动化。”林奇用指尖轻轻敲击着还在发烫的机壳,“半年,我要在海军战舰上看到它。一年,我要让前线将领能背着它指挥作战。”

技术的浪潮,必然冲刷军事的礁石。龙江宝船厂最大的船坞内,积雪被仔细清扫,永兴皇帝御笔亲批的“永兴级”巡洋舰,巨大的龙骨如同巨兽的脊柱,已巍然成型。

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的总工程师,正对着前来观摩的李铁柱等海军将领,指点着悬挂在墙上的巨幅设计图:“全舰抛弃风帆,采用四台最新的**燃油蒸汽轮机**,总马力一万二千!看见这个了吗?”他的手指点向舰尾水下部分,“**螺旋桨**!双轴双桨!设计航速,十八节!”

李铁柱倒吸一口凉气。十八节,在无风状态下,这是足以追上任何猎物的恐怖速度。

“全舰电力驱动,从主炮旋回到扬弹机,反应速度和持续性远超以往。最关键的是,”工程师的手指移向舰桥顶部一个特意加强的结构,“这里是**舰载无线电室**和加密天线,五百里内,舰队如臂使指!”

在另一个加盖了顶棚的舾装码头,三艘线条流畅、造型低矮的**雷击舰**已初具雏形。它们完全依靠大功率汽油机驱动,设计航速高达二十二节,是名副其实的“海上飞镖”,唯一的武器就是两侧发射管内的“蛟龙二型”长程鱼雷。

李铁柱抚摸着那冰冷的钢铁舰身,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海战的画面:在无线电的统一调度下,这些海上刺客如群狼般蜂拥而出,在敌舰的炮火射程外,投出致命的鱼雷。“好!好啊!有了这些利器,这万里海疆,就是我大明水师纵横驰骋的猎场!”

工业的力量,终将如水流般渗透进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北疆工坊区外,第一个挂着“皇产油料”旗帜的民用**加油站**悄然开业。虽然光顾的主要还是工坊的货运蒸汽车和少数几台试验性质的汽油机车,但那明码标出的油价和快速补充燃料的便利,已让往来商旅啧啧称奇。

从石油中提炼的**石蜡**,被制成更加明亮耐烧且价格低廉的蜡烛,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而最初级的**赛璐珞**塑料,虽然只能制作纽扣、梳子、文具盒等小物件,但其鲜艳的色彩和可塑性,已经让习惯了木、竹、金属的人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材料世界。

更深远的变革在悄然发生。格物院编纂的《格物基础读本》被送往各地新式学堂,简单的杠杆原理、燃烧知识、电的概念,如同种子,撒进年轻一代的心田。一批批从北疆技术学校毕业的学员,带着尺规、计算器和基础工业知识,南下东进,将一种名为“效率”和“标准”的思维,植入帝国的肌体。

金陵,谨身殿。

永兴皇帝朱雄英仔细翻阅着北疆送来的厚厚月报,上面详细记录着汽油日产量、无线电覆盖进度、新舰建造节点,乃至北疆地区的识字率统计。

他放下奏章,走到那幅巨大的《大明寰宇全图》前,目光从北疆的工矿标记,移到东南沿海的船厂,再投向浩瀚无垠的远洋。

“拟旨。”年轻皇帝的声音斩钉截铁,“设**工业总局**,秩同六部,统辖天下工矿制造、格物研发。户部单列‘工业振兴’预算,岁入之一成五,必须足额拨付!”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森然:“诏告天下,凡阻挠新机、诋毁格物、破坏新学者,无论品秩出身,皆以阻挠国策论处,严惩不贷!”

退朝后,朱雄英屏退左右,独自登上宫城最高的角楼。朔风凛冽,吹动他龙袍的下摆。他手中紧握着那枚温润的蟠龙玉佩,眺望着被冰雪覆盖的北方。

“林师,”他低声自语,目光却穿透了千山万水,无比坚定,“您亲手点燃的星星之火,已成这燎原之势,奔流不息。学生,必不负所托,让这钢铁的洪流,承载着我大明的意志与荣光,驶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开创这……前所未有的永兴盛世!”

工业的巨轮,轰鸣着,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碾过旧时代的藩篱,无可阻挡地驶向注定被彻底重塑的未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