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苏州一夜(1/2)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吴普同就醒了,或者说,他几乎一夜未眠。脑海里反复回响着张卫平电话里的声音、那诱人的“三千多月薪”,以及和马雪艳商量的结果。一种混合着对未知机遇的憧憬、对遥远南方的陌生感,以及一丝隐隐不安的复杂情绪,让他辗转反侧。
他不再犹豫,迅速起身。从床底拉出那个半旧的旅行包,只塞了几件简单的换洗衣物、洗漱用品,还有那本一直带在身边的记录工作心得和自学笔记的本子——仿佛带上它,就能在陌生的环境里给自己一点底气。他没有惊动任何工友,轻轻带上门,迎着保定黎明前最凛冽的寒风,走出了红星厂区。
清晨的保定火车站,比汽车站更加拥挤和混乱。空气中弥漫着煤烟、汗水和廉价早餐的味道。他挤在长长的队伍里,好不容易买到了一张前往苏州的普快火车票,是无座。这意味着他需要在拥挤、嘈杂、气味混杂的车厢里,站上将近十几个小时。
火车轰鸣着驶离站台,窗外的北方冬景逐渐向后飞掠,从平坦的田野到起伏的丘陵。吴普同紧紧抱着自己的行李包,靠在车厢连接处的墙壁上,身体随着火车摇晃。周围是形形色色的旅客,大声聊天的,打扑克的,抱着孩子喂奶的,还有像他一样茫然站立的。时间在车轮与铁轨有节奏的“哐当”声中缓慢流逝,腿脚逐渐酸麻,精神也在一片混沌的噪音和颠簸中变得麻木。他偶尔会拿出手机,想给马雪艳发条短信,但信号时断时续,而且周围环境也让他无法静心。他只是看着窗外不断变化的景物,心里对那个叫做苏州的地方,既充满了想象,也堆积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
经过漫长难熬的旅程,又在苏州火车站附近转了两次拥挤的公交车,当吴普同终于按照张卫平短信上的地址,在一个看起来像是城郊结合部的地方下车时,天色已经接近傍晚。南方的傍晚与北方截然不同,空气湿润而阴冷,是一种能渗透进骨子里的寒意,天色灰蒙蒙的,看不到夕阳。
他站在路边,有些茫然地环顾四周。低矮的、样式老旧的楼房,狭窄的街道,路边随处可见的垃圾和积水,空气中飘散着一股淡淡的、类似河沟淤泥和水产市场的腥味。这里与他想象中的、经济发达的苏州似乎相去甚远。
就在他掏出手机准备联系张卫平时,一个声音在不远处响起:“普同!这边!”
吴普同循声望去,只见张卫平从街角快步走了过来。他穿着一件看起来比在保定时新了不少的夹克,头发也梳得整齐,脸上带着热情的笑容,但不知为何,那笑容底下似乎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而更让吴普同意外的是,张卫平身边还跟着一个年轻女子。
那女子约摸二十出头,个子不高,但打扮得很是时髦。上身是一件紧身的亮色毛衣,下身穿着短裙和长筒靴,脸上化着精致的妆,头发烫着时兴的卷,在这略显破败的环境里,显得格外扎眼。
“普同,一路辛苦了吧!”张卫平上前拍了拍吴普同的肩膀,然后侧身介绍道,“这是小雅,我……我在这边的朋友。”
“你好,吴哥,常听卫平提起你。”叫小雅的女子立刻露出一个甜美的笑容,声音清脆,主动向吴普同打招呼,眼神在他脸上和行李包上快速扫过。
“你……你好。”吴普同有些局促地回应道,心里那股怪异的感觉又加深了一层。张卫平在苏州还有这样的“朋友”?
“走,坐了一天车肯定饿了,我们先去吃饭,给你接风洗尘!”张卫平很是热情地揽住吴普同的肩膀,不由分说地带着他朝街边一家看起来还算干净的小饭馆走去。小雅也自然地跟在旁边,时不时插几句话,问吴普同路上累不累,北方现在冷不冷之类的话,态度亲热得仿佛是老朋友。
饭馆里,张卫平拿着菜单,一口气点了好几个菜,还要了几瓶啤酒,显得十分大方。“普同,别客气,到了这儿就跟到家一样,今天我请客!”他豪爽地说。
小雅也在旁边附和:“是啊吴哥,多吃点,这里的菜味道还不错。”
饭菜上桌,味道偏甜,是吴普同不太习惯的苏帮菜口味。他确实饿了,也顾不得许多,埋头吃了起来。张卫平和小雅则不停地给他夹菜、倒酒,嘴里说着欢迎的话,询问他路上的情况,但话题总是很快又被张卫平引向苏州的发展如何之快,机会如何之多,他们所在的“公司”前景如何之好上,却始终没有提及具体是做什么业务,工厂在哪里。
吴普同几次想开口询问工厂的具体情况和明天参观的安排,都被张卫平用别的话题岔开,或者被小雅用敬酒和热情的询问打断。这让他心里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但又说不出了所以然来,只觉得这接风宴吃得有些被动和迷糊。
吃完饭,张卫平起身做出要去结账的样子,在身上摸索了一会儿,然后略带尴尬地对小雅说:“小雅,我钱包好像忘带了,你带钱了吗?”
小雅闻言,也摸了摸自己的小包,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哎呀,我带的钱好像也不太够……”
吴普同见状,虽然心里觉得奇怪——请客的人怎么会忘带钱包?但他也不好意思让场面僵住,便站起身说:“没事,我来吧。”他走到柜台,看着那顿并不算便宜、几乎花掉他小半个月饭钱的账单,心里有些肉痛,但还是默默付了钱。
走出饭馆,天色已黑。张卫平似乎完全没有回“工厂”或者安排住宿的意思,而是提议:“时间还早,普同你第一次来苏州,我们陪你到市里逛逛吧,看看夜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