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岔路口(1/2)
十一月底的保定,寒意已经浸透了空气的每一个分子。厂区里的梧桐树早已落光了最后一片叶子,嶙峋的枝干在灰白色的天幕下伸展,像是用炭笔勾勒出的简笔画。北风掠过空旷的场地,卷起地上的尘土和零星垃圾,发出呜呜的声响,更添了几分萧索。
吴普同刚下白班,拖着略带疲惫的身子走出车间。冰冷的空气瞬间包裹了他,让他打了个激灵,赶紧把棉袄的领子竖了起来。他正准备回宿舍暖和一下,却听到旁边两个同样刚下班的工友在低声交谈。
“听说了吗?生管科那个张卫平,要走了。”
“张卫平?就是前阵子刚从生产一科调过去的那个大学生?干得好好的,咋突然要走?”
“谁知道呢,说是要回老家唐山。估计是觉得这儿没奔头吧,人家是大学生,心气高。”
工友的对话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吴普同的心湖,激起了一圈惊讶的涟漪。张卫平?离职?回唐山?这消息太突然了,让他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张卫平是他的大学同班同学,更是316宿舍的室友,虽然在校时关系不算最铁,但一起同窗四年,又前后脚进了同一家公司,这份情谊自然不同。而且,就在不久前,张卫平从生产一线调到相对轻松、也有点小权力的生管科(生产管理科),负责生产计划和物料跟踪,当时吴普同心里还暗暗羡慕过,觉得张卫平踏实肯干,算是他们几个同期里最先“冒尖”的了。这怎么才调过去没多久,就要走了?
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涌上心头,有惊讶,有不解,也有一丝隐隐的、连他自己都不愿深究的怅惘。他几乎没有犹豫,掏出那个阿尔卡特手机,找到张卫平的号码拨了过去。
电话响了好几声才被接起,背景音有些嘈杂。
“喂,普同?”张卫平的声音传来,带着他惯有的那种略显沉闷的音色。
“卫平,我下班了。听说……你要走了?”吴普同开门见山,语气里带着求证。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然后才传来声音:“嗯,手续办得差不多了,下周五就走。”
“怎么这么突然?出什么事了?”吴普同追问。
“没什么事,”张卫平的语气听起来很平静,甚至有些过于平静了,“就是……觉得这儿离家太远了,干着也不太舒心。想着还是回老家发展看看。”
“不太舒心?”吴普同捕捉到这个模糊的词,“生管科不是挺好的吗?比在车间强多了啊。”他想起自己在粉尘和噪音中穿梭的日常,实在无法理解调离了生产线的张卫平还有什么“不舒心”的。
张卫平在电话那头似乎轻轻叹了口气,但声音很快被嘈杂的背景音掩盖。“唉,一言难尽。普同,晚上有空吗?一起出去吃个饭吧,就当……给我送行。”
“行!地方你定,我请客!”吴普同立刻答应下来。他迫切地想当面问个清楚,也想在这个熟悉的城市里,为数不多的故交离开前,再聚一次。
傍晚,两人在离厂区不远的一家小饭馆见了面。饭馆门脸不大,里面摆着七八张木头桌子,油腻的地面,墙壁被烟火熏得有些发黄,但胜在价格实惠,口味也还算地道,是附近工友们偶尔改善伙食常来的地方。空气中弥漫着炒菜和廉价白酒混合的味道。
张卫平看起来比在学校时清瘦了一些,脸色有些疲惫,鼻梁上那副黑框眼镜后面,眼神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那种执拗,多了些复杂的、难以言说的东西。他穿着一件半旧的羽绒服,拉链拉到了顶。
两人找了个靠里的僻静位置坐下,点了一个酸菜粉条炖肉,一个家常豆腐,又要了两瓶本地产的啤酒。
“怎么说走就要走了?之前一点风声都没听你说起过。”吴普同给两人的杯子倒上啤酒,泡沫细腻地涌上来,又慢慢消融。
张卫平端起杯子,没有喝,只是用手指摩挲着冰凉的杯壁。“也是最近才下的决心。”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普同,说实话,调到生管科,一开始我也觉得是好事。不用倒班了,工作环境干净,听起来也体面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