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 > 第767章 京味醇厚·豌豆黄的绵密清甜

第767章 京味醇厚·豌豆黄的绵密清甜(2/2)

目录

- 煮烂的豌豆连同少量汤汁一起倒入料理机中,搅打成细腻的豌豆泥(若汤汁过多,需先倒掉部分,避免豌豆泥过稀);若手动制作,将煮烂的豌豆放入细筛中,用刮刀反复按压,过滤出细腻的豌豆泥,残渣丢弃(此步骤需耐心,确保无颗粒)。

- 不粘锅置于小火上,放入搅打好的豌豆泥,加入冰糖200克和清水200毫升,用刮刀不断搅拌(避免糊底,需全程小火),直至冰糖完全融化。

- 若制作黄油版,此时加入黄油15克,继续搅拌5分钟,直至黄油完全融入豌豆泥,豌豆泥变得浓稠(提起刮刀,豌豆泥能呈块状滴落,且不会立即散开);传统版无需加黄油,直接搅拌至浓稠即可。

- 关火,将豌豆泥倒入铺好油纸的方形模具中,用刮刀将表面刮平,轻轻震动模具,排出内部气泡(避免凝固后有孔洞),放凉至室温。

4. 凝固与切块(成型的核心):

- 将放凉的豌豆泥连同模具一起放入冰箱冷藏4小时(或过夜),直至完全凝固(用手指按压表面,硬实且不粘手)。

- 取出凝固的豌豆黄,撕掉表面的油纸,放在案板上,用菜刀切成4x5厘米的长方形小块(切前可在刀上抹少许清水,避免豌豆黄粘刀)。

- 若喜欢增香,可在每块豌豆黄表面淋上少许桂花蜜10克,或撒上熟芝麻5克,即可装盘食用(冷藏后口感更绵密,秋冬食用可提前10分钟取出,避免过凉刺激肠胃)。

5. 成品特点:豌豆黄色泽嫩黄透亮,质地紧实不松散;口感绵密细腻,入口即化,无颗粒感;味道清甜温润,带着浓郁的豌豆香,黄油版多了一丝奶香,传统版更显纯粹;搭配热茶食用,解腻又暖胃,老人和孩子都能轻松咀嚼,秋冬吃一块,清甜不腻,满口都是老北京的醇厚风味,让人回味悠长。

三、甜香满店,绵密暖透时光

第一块豌豆黄刚切好,林晚星就拿起一块放进嘴里——入口绵密,清甜不腻,豌豆的香味在舌尖散开,她忍不住笑道:“景渊哥,太好吃了!比我在点心铺买的还细腻,一点都不噎人,冰糖的甜度也刚好!”

谢景渊也尝了一块,点点头:“豌豆煮得够烂,过筛也干净,没有颗粒感;黄油加得不多,刚好提香不抢味。张爷爷特意来念叨,咱们得赶紧给他留几块。”

话音刚落,店门就被推开,张爷爷带着老伙计李爷爷走进来,一进门就闻到了淡淡的豌豆香:“这味儿对了!就是老北京豌豆黄的香味!”林晚星连忙盛了两块豌豆黄,端上两杯茉莉花茶,递到两位老人面前。

张爷爷拿起一块豌豆黄,慢慢放进嘴里,闭上眼睛细细品味,片刻后睁开眼,笑着说:“就是这个味儿!绵密、清甜,跟我年轻时在北京吃的一模一样!你们这手艺,绝了!”李爷爷也尝了一块,连连称赞:“这豌豆黄做得真地道,不甜不腻,配着茉莉花茶,太舒服了!我也打包几块,带回家给老伴尝尝。”

下午三点多,店里渐渐热闹起来。刚逛完街的年轻妈妈带着孩子走进来,看到橱窗里的豌豆黄,立刻点了一份:“孩子不爱吃太甜的,你们家这豌豆黄看着就清爽,让孩子尝尝。”孩子吃了一口后,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这个好好吃,我还要一块!”妈妈笑着说:“明天我再来买,给孩子当零食。”

五点多,几位喜欢喝茶的老人走进来,点了几块豌豆黄和一壶普洱茶:“我们是听张爷爷说你们家的豌豆黄好吃,特意过来的,果然没失望!绵密细腻,配着普洱茶,解腻又暖胃,以后我们每周都来。”

最热闹的是傍晚,美食博主苏晴带着相机走进来,一进门就被豌豆黄的嫩黄色吸引:“晚星!我刷到有人晒你们家的豌豆黄,特意来打卡!”她拿起一块豌豆黄,对着镜头展示:“家人们!你们看这豌豆黄,色泽嫩黄,质地紧实,看着就有食欲!我先替你们尝一口——哇!太好吃了!绵密细腻,入口即化,清甜不腻,还有浓郁的豌豆香!老板用的是去皮干豌豆,还做了传统版和黄油版,真材实料,吃着放心!”

打烊时,一整块豌豆黄已经卖完了,模具也洗得干干净净。林晚星正在整理顾客反馈:“景渊哥,今天好多顾客说想加红枣碎,还有人问能不能做低糖版本,给控糖的老人吃。”

谢景渊擦了擦手,走过来坐在她身边:“没问题,下次咱们可以准备红枣版(煮豌豆时加入50克去核红枣,一起搅打成泥)和低糖版(冰糖减到120克,不加黄油);还可以把模具换成小圆形,做成一口一个的尺寸,方便顾客携带和食用。”

林晚星点点头,看向窗外——冬日的夕阳将天空染成橘红色,店里残留的豌豆香还在空气中弥漫。她忽然觉得,“星语花坊”就像一个装满各地风味的百宝箱,既有粤式的温润、川味的热辣、苏式的清甜、沪式的咸鲜、闽式的鲜香,还有京味的醇厚,每一款美食都带着不同地域的记忆,用最地道的味道,温暖着食客们的秋冬。

他们的美食故事,还在继续。每一次倾听食客的需求,每一次用心打磨食材和工艺,都是对美食的热爱,也是对生活的真诚。而这一块块、一碗碗带着温度的美食,正让“星语花坊”的烟火气,在冬日里愈发浓郁,成为这座城市里最让人牵挂的味觉驿站。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