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 > 第81章 他们不是在等赦令,是在写新律

第81章 他们不是在等赦令,是在写新律(2/2)

目录

明日,她要去城外几家拾遗亭走一趟。

谢云澜接到旨意那夜,翻出了压在箱底的旧乐谱。

纸页泛黄,边角卷曲,墨迹被雨水晕开过,却仍能看出当年一笔一划的认真。

她在乡野采风三年,走遍十七州,只为寻那些快要失传的土调。

那时没人懂她为何执着于“不登大雅之堂”的声响。

直到“灯变案”真相揭开,那些曾被权贵嗤笑为“乱音”的信火节奏,成了唯一能唤醒记忆的密码。

礼部呈上的寿宴乐舞名录里,三百乐师,四十八章曲,无一提及“信 。他们想用金玉之声盖过历史的回响。

谢云澜笑了。

她没有争辩,也没有上奏。

第二日便下令:撤所有宫廷乐班,尚乐监闭门三日。

满城哗然。

谁也不知道她在做什么。

直到寿宴前夜,百名孩童从各处拾遗亭被接进府中。

他们大多衣衫粗陋,有的还带着残疾,但个个眼神清亮。

谢云澜亲自教他们握铃、听节、数拍——不是为了悦耳,是为了准确。

“这不是表演。”她站在空旷的排练厅中央,声音轻却坚定,“这是说话。”

寿宴当日,紫宸殿外华灯如海,内廷钟鼓齐鸣。

太监高唱“乐舞始”,众人屏息以待,却不见一人登台。

只有一队孩子,手捧陶铃,缓步走入大殿中央。

他们站成一圈,低着头,像一群不敢做梦的人终于被允许开口。

第一声铃响,来自最年幼的那个女孩。

短——长——短——短——短——

那是“灯变”那夜,百姓敲击屋梁、城墙、铁锅发出的求救暗号。

当年无人回应。

如今,在太后寿辰的正殿之上,它被一百双手,一遍遍重复。

起初,寂静得可怕。

有大臣皱眉,侍卫交换眼色,宫女低头不敢看。

礼部尚书冷笑一声:“这种噪音,怎么能进入宫廷?”

可就在这时,第二道铃声接了上来。

第三道,第四道……节奏渐密,却不杂乱。

像是雨滴落在干涸的土地上,一颗,两颗,然后连成一片。

不知是谁先动的。

一个老太监拄着拐杖,轻轻叩地应和。

接着是角落里的宫女,手指在裙摆上打起拍子。

再后来,一名戍边归来的侍卫竟低声哼出了那段曾在民间流传的童谣调子——“火没灭,人未歇,夜里三更还有光”。

声音越来越响。

百名孩童依旧沉默摇铃,而整个宫殿,却在为他们共鸣。

太后坐在高位,手中佛珠早已停下。

她望着那些瘦小的身影,忽然抬手抹了眼角。

“这不是乐舞……”她喃喃道,“是我欠他们的回音。”

夏至清晨,天光初透。

苏锦黎与萧澈并肩登上新建的“记忆塔”。

这座七层高台矗立城心,外墙刻满“拾遗日”请愿者的姓名。

登顶可俯瞰全城——但见屋檐下陶铃随风轻晃,街巷间孩童诵读新编《民约三字经》,拾遗亭前排起长队,有人带菜来换纸笔,有人默默留下一封家书。

柳知秋快步而来,递上一封西北急报。

苏锦黎接过,目光落处微微一顿。

信上说,戍边将士在哨所外墙刻下三字:“火没灭”。

每日晨昏,必敲铃两次,称“不忘京中孩子教的规矩”。

风穿铃网,声如潮涌。

她望着远方地平线,良久,才轻声道:“我们一直在想怎么守住真相……可他们早就学会了自己点燃。”

话音落下,整座城仿佛都在回应。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