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新朝钱弈:金融先行者王莽16(1/2)
新朝始建国元年十月,长安西市的晨光刚漫过市楼,就被一股诡异的安静裹住。往日里铜钱碰撞的“哗啦”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绢布换粮”“铁器换盐”的吆喝——纯铜的“大泉五十”就摆在商贩的案头,却像块没人要的废铜,蒙着一层薄薄的灰。
陈阿公捧着一匹刚织好的绢布,站在粮铺前,指尖捏着两枚崭新的“大泉五十”。“掌柜的,我用这匹绢布,再加上两枚新钱,换两斗米行不行?”他把绢布递过去——这是李阿婆织了半个月的,本想换点钱给她抓药,可现在新钱没人要,只能用绢布当“硬通货”。
粮铺掌柜摩挲着绢布,又瞥了眼案上的新钱,摇了摇头:“阿公,不是我不给你换,是现在没人认新钱。你看隔壁的张屠户,用一把杀猪刀换了三斗米;对面的布坊,用两匹粗布换了一石盐——都是实物交易,谁都不想碰新钱。”
陈阿公心里一沉,低头看着手里的新钱——钱面光亮,字迹清晰,是纯铜铸的,可就是没人要。他想起刘歆说“新钱能当五十枚五铢钱用”,想起王莽在城头上的承诺,可现在,这新钱连半斗米都换不到。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锦袍的汉子走进粮铺,手里拿着一串五铢钱,“哗啦”拍在柜台上:“给我来十石米,用五铢钱付。”
掌柜的眼睛瞬间亮了,连忙招呼伙计装粮:“好嘞!赵大人,您这五铢钱可是稀罕物,现在也就你们豪强家里还有。”
陈阿公认出那汉子是何武的管家赵成,心里像被揪了一下——豪强们私藏的五铢钱不肯拿出来流通,却能用它买走大量粮食,而他们这些流民,只能用绢布、铁器换粮,日子越来越难。
“赵大人,你们有五铢钱,为什么不拿出来换给我们?”陈阿公忍不住上前问。
赵成斜了他一眼,冷笑一声:“五铢钱是我们的宝贝,凭什么换给你?再说了,陛下的新钱不是好用吗?你怎么不用新钱买粮?”说完,提着粮袋扬长而去,留下陈阿公愣在原地,手里的新钱硌得掌心发疼。
而此刻的皇宫御书房里,王莽正盯着案上的边关急报,信纸被他攥得变了形。上面只有短短几行字:“匈奴攻占云中城,掳走百姓三千,要求新朝用五十万枚五铢钱赎城,否则屠城。”
“五铢钱?”王莽猛地拍案,茶杯摔在地上,茶水溅湿了急报,“他们明明知道朕的五铢钱都被豪强私藏了,还故意提这个要求!”
刘歆站在旁边,脸色惨白:“表哥,匈奴是想逼您——要么拿出五铢钱(就得向豪强妥协,让他们交出私藏的钱),要么放弃云中城的百姓,失去民心。而且……”他犹豫了一下,递上一本市集账册,“西市现在全是实物交易,新钱流通不起来,国库的新钱相当于废铜,军费还是凑不齐。”
王莽抓起账册,指尖划过“绢布换粮、铁器换盐”的记录,心里像被刀割一样。他铸纯铜新钱,是想让钱流通起来,搞到军费,可现在,新钱成了废铜,豪强用五铢钱垄断交易,匈奴用赎城逼他妥协,他陷入了死局。
“陛下!”内侍慌慌张张地跑进来,“何武、孔光等二十个大臣和豪强联名求见,说有‘解困良策’。”
“让他们进来!”王莽的声音冷得像冰——他知道,这些人是来逼宫的。
果然,何武一进殿就捧着一本“方案”,脸上堆着笑:“陛下,匈奴要五铢钱,百姓要流通,其实很简单——只要您下旨恢复五铢钱流通,允许豪强用五铢钱向朝廷捐粮捐钱,咱们既能凑够赎城的钱,又能让市集恢复正常。”
孔光也跟着附和:“陛下,新钱本就不合民心,不如废了新钱,重新用五铢钱——这样既解了边关之困,又能安抚豪强,一举两得。”
“废新钱?恢复五铢钱?”王莽盯着何武,“你们是想让朕把私藏的五铢钱还给你们,让你们继续垄断财富?”
何武脸色不变:“陛下,我们也是为了新朝好。您看,只要恢复五铢钱,我立刻献出五万枚五铢钱,何愁赎城的钱不够?”
王莽心里一动——五万枚五铢钱虽然不够五十万,但至少是个开始。可他转念一想,要是恢复五铢钱,之前的货币改革就全白费了,六筦锁财也成了笑话,他搞钱的棋局,就彻底输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