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一路躺平,只愿当咸鱼 > 第一百一十六章 铲草除根

第一百一十六章 铲草除根(2/2)

目录

她对云袖吩咐道:“你立刻去取两份东西,一份是当年陛下亲自颁发给我的嘉奖诏书,上面明确写着我改良军械、立功受赏的内容。

另一份是青禾母亲的诊疗记录,上面有太医的签名和日期,能证明李嫣然胁迫青禾时,正是她母亲病重急需医治的时候。”

“另外。”楚清颜继续道:“你去告诉淮初,就说李尚书联络老臣,意图在朝堂上施压,请求重审此案。

我想,淮初会知道该怎么做。”

云袖领命而去,楚清颜起身走到书架前,取出一本《大胤律》,翻到“谋害皇亲”一章。

上面明确记载:“凡谋害太子、太子妃者,视情节轻重,处流放三千里至死刑不等,若为官员子女,累及父族,削官夺爵。”

她轻轻合上律法书,眼底闪过一丝锐利。

李嫣然屡教不改,此次若不彻底清除这个隐患,日后必成大患。

但她身为太子妃,不能失了风度,需得让李尚书心甘情愿认栽,找不到任何指责她的借口。

三日后,朝堂之上,果然有几位老臣站出来,为李嫣然说情,请求皇上重审此案。

“陛下,李嫣然虽有过错,但未必是主谋,或许是被东宫下人误导,还请陛下查明真相,给尚书府一个公道。”吏部侍郎躬身说道。

“是啊陛下,楚太子妃出身武将府,性子或许急躁,难免会有误会,重审此案,既能还李小姐清白,也能彰显陛下的仁厚。”一位老臣附和道。

李尚书连忙出列,躬身道:“陛下,臣女年少无知,一时糊涂,还请陛下念在她初犯,从轻发落。臣愿辞去官职,为臣女赎罪!”

皇上还未开口,景淮初上前一步,语气沉稳:“父皇,此案证据确凿,无需重审。”

他示意侍卫呈上证据,“这是青禾的证词,详细说明了李嫣然如何以她母亲的性命相要挟。

这是眼线的供词,承认受李嫣然指使,协助下毒,这是醉魂散的鉴定报告,与李嫣然房中搜出的药粉一致。

还有这枚银簪,是李嫣然用来联络青禾的信物,上面刻着李家的印记。”

他继续道:“更重要的是,青禾的母亲今日也来到了宫门外,愿出面作证,证明嫣然胁迫之事属实。

此外,嫣然在天牢中,还教唆下人散布谣言,诬陷太子妃通敌叛国,此事已有侍卫作证。”

景淮初让公公将东西呈上去时说:“至于通敌叛国的谣言,清颜将陛下当年的嘉奖诏书为证和而青禾母亲的诊疗记录,也能证明李嫣然胁迫青禾的事实。

清颜让我转答说认为按律处置即可,无需牵连尚书府,毕竟李尚书为官多年,并无大错,此次之事,皆是李嫣然一人之过。”

这番话,既点明了李嫣然的罪行,又为李尚书留了余地,既维护了律法的威严,又展现了太子妃的宽宏大量。

皇上看着呈上的证据点了点头:“楚清颜所言极是。

李嫣然谋害太子妃,证据确凿,且不知悔改,教唆他人散布谣言,罪加一等。

朕决定,将李嫣然贬为庶人,流放三千里,终身不得回京!李尚书管教不力,罚俸一年,闭门思过!”

这个判决,既严惩了李嫣然,又没有牵连尚书府的根本,让李尚书无从反驳。

他只能躬身行礼:“臣遵旨,谢陛下开恩。”

退朝后,李尚书拦住了景淮初,脸色复杂:“今日之事,太子待我多谢太子妃手下留情。”

景淮初微微颔首:“好。”

而在天牢中的李嫣然,得知自己被流放三千里的消息后,彻底崩溃了。

她瘫坐在稻草堆上,泪水无声地滑落,眼神空洞。

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费尽心机,不仅没能扳倒楚清颜,反而落得如此下场。

几日后,李嫣然被押解着离开京城。

马车驶离的那一刻,她最后望了一眼东宫的方向,那里曾是她梦寐以求的地方,如今却成了她永远无法触及的奢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