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波斯帝国1845 > 第653章 国内的动向

第653章 国内的动向(1/1)

目录

俄军强渡多瑙河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回君士坦丁堡,这些消息对于奥斯曼来说无异于兴奋剂。

以前面对俄军,奥斯曼都收不住多瑙河,直接让他们跨过去直冲君士坦丁堡。这次他们虽然算过去了,但造成这么大的损失还是第一次。

“沙阿,目前俄军已经在多瑙河和高加索都收到了阻击。短期内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动作。”

阿米尔说着自己的见解,目前俄军没有大规模入侵的情况。趁着这段期间去平定保加利亚的动乱,就可以通过索菲亚和大特尔沃诺的铁路输送前线物资。

“我不怀疑士兵和将军的能力,他们保家卫国的信心非常的高。只不过我有点担心内部的情况。”

战争不仅比的是军力,还有国力。通过加拉塔搜查,从中牵扯出大量官僚、商人、黑社会,甚至宗教人员的罪证。而为了彻底将这些人查出,伊朗内政部和国家安全局动员超过一万人在奥斯曼国内搜索。

其中包括前财政大臣、海军采购部门长官、鲁米利亚总督、多位地方穆夫提等,查抄财产超过6000万里亚尔。逮捕涉贪官员1427人,破获英法俄情报站7个,处决双重间谍89人。沉重打击了敌国在奥斯曼国内的渗透。

发展经济应该是最简单的事情,因为奥斯曼没有专属的经济部门,因此伊朗的工商、农林、建设三部直接包揽了全部的活动。包括土地分配、工业政策、地方建设等。

将肃清行动中没收的土地、部分瓦克夫土地以及国有荒地,优先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根据农林部的报告,已经有480万亩的土地分配给了超过20万户家庭。这些人是苏丹的坚定支持者。

同时政府对粮食、棉花、羊毛等关键农产品实行国家统一采购和分配,严禁囤积居奇和投机倒把,确保物资流向最需要的地方。

在工业方面,工商部废除了奥斯曼境内繁琐陈旧的地方税卡和行会壁垒,推行与伊朗一致的度量衡和商业法规,促进内部商品流通。将奥斯曼境内所有具备一定基础的铁匠铺、机械厂、纺织厂等进行登记和整合,在伊朗工程师的指导下,转型生产军需品,如军服、帐篷、简易武器配件、弹药复装等。

最后,全力修复和扩建从安纳托利亚通往巴尔干前线的公路和铁路,优先保障军事运输。同时,加速萨洛尼卡、瓦尔纳等港口的扩建工程,确保来自伊朗的海上援助能够顺利卸载和转运。

财政方面倒也因为货币改革加速了统一,里拉逐渐退出市场。两国虽然仍有边境,但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国家。

宗教方面,战争为纳赛尔丁解决了不少问题。通过支持君士坦丁堡牧首安提姆斯四世,以及对逊尼派主流教士示好,稳住了宗教界的基本盘,强调这是保卫所有帝国信徒家园的圣战。同时不少穆夫提的被捕也被宗教事务部派来的人员顶上,土地政策削弱了他们的经济基础,而且你还不能造反,一造反就通敌的罪名下来,这可是要留下骂名的。

由奥斯曼成立的官方新闻办公室统一发布战报和政策解读,大力宣传前线捷报和后方的肃贪成果,激发民众同仇敌忾的情绪。只有将所有人都动员起来,才能对抗俄国和法国。

“沙阿不用担心,现在国民万众一心,我们会让俄国人看到崭新的力量。”

当多瑙河战役的消息公布后,这座千年古都瞬间陷入了沸腾。市民们涌上街头,挥舞着新月狮日旗,高呼着“苏丹万岁!”“真主至大!”。咖啡馆、茶馆里,人们兴奋地传阅着报纸,复述着前线将士的英勇事迹。就连平日里对政府颇有微词的知识分子,此刻也不得不承认,这位来自波斯的苏丹,似乎真的带来了不一样的东西。

在仍在激战的巴尔干地区,胜利的消息也产生了分化效应。仍在抵抗的保加利亚起义军内部,开始出现更多的动摇和分歧。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保加利亚村庄,甚至主动向奥斯曼当局示好,提供粮食或情报,以求在未来的秩序中谋得一席之地。而波斯尼亚等地,守军和民众的士气更加高涨,谢尼查的象征意义与多瑙河的胜利相互叠加,坚定了他们抵抗塞尔维亚的决心。

而这不仅提升了对新苏丹政权的认同感,更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支持。征兵处排起了长队,年轻人踊跃参军,短短几天就有超过四万人报名参军。

此外还有发行的国家战争债券,民众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购买。销售额达到创纪录的10.8亿里亚尔。此外还有20公斤的黄金、456公斤白银,这些也是民众的积蓄,现在为了战争,全部奉献出来。

新征召的士兵带着亲人的期盼奔赴训练营,他们不再是被强行征召的壮丁,而是怀着保家卫国信念的战士,训练热情和纪律性远超以往。工厂里的工人日夜轮班,机器的轰鸣声被视为献给前线的战歌。农民们则精心照料着田地,期望能产出更多的粮食支援国家。

这种空前团结的景象,甚至影响到了国际观瞻。一直保持中立的德国,其国内舆论开始出现微妙变化。一些原本倾向于俄国的保守派贵族,在看到奥斯曼和伊朗展现出的惊人韧性和内部凝聚力后,开始重新评估其投资方向。汉堡和法兰克福的金融家们,对于向这样一个看似能扛住第一波打击的帝国提供贷款,表现出了更浓厚的兴趣。

然而,无论是君士坦丁堡的狂欢,还是后方的同仇敌忾,都无法掩盖一个冰冷的事实:战争才刚刚开始。

多瑙河的胜利,仅仅是赢得了喘息之机,粉碎了敌人速战速决的幻想。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在接下来的长期消耗中坚持下去。他们必须证明初战的胜利并非侥幸,他们有能力在列强的围攻下,生存下来,并赢得一个属于他们的未来。

(本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