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三兴炎汉(1/2)
襼景耀八年春,建业的陷落和孙皓的投降,并未让季汉的战争机器停止运转。在接收吴国国库、安抚江南士民、整编降卒的同时,来自北方的急报如同雪片般飞至刘谌和姜维的案头。
正如他们所预料,北方的巨变并未因季汉的南征而停歇。钟会与司马昭在南阳盆地展开了空前惨烈的决战。双方投入了各自的核心兵力,杀得天地变色,日月无光。关键时刻,假投降钟会的杜预临阵倒戈,与司马昭里应外合,给了钟会致命一击。
钟会这个搅动了整个天下局势的枭雄,最终兵败身死,首级被送往洛阳。
然而,司马昭虽胜,却是一场惨胜。他最精锐的中央军团在南阳战场上损耗殆尽,其本人亦在战事后期忧劳成疾,听闻钟会伏诛,心头一松,竟呕血不止。
胜利的喜悦尚未散去,巨大的损失和身体的垮塌已为曹魏的未来蒙上了厚重的阴影。
消息传至建业,刘谌与姜维相视无言,眼中却都燃着灼热的光芒。他们知道,等待已久的终极时机,正在加速到来。
“司马昭命不久矣,”姜维抚着长髯,声音低沉而坚定。
“魏国精锐尽丧于内耗,新主若立,威望不足,中枢动荡。此乃天亡曹魏,兴我炎汉之时!”
刘谌重重点头:“大将军所言极是。江南初定,需时间消化,然北伐之机,稍纵即逝。我们必须抓住司马昭身死、魏国新旧交替的窗口,给予其雷霆一击!”
景耀八年就在这种紧张的准备中度过。季汉迅速将统治重心北移,刘谌坐镇襄阳,姜维返回汉中,而邓艾则被委以重任,镇守扬州,负责江淮方向的策应。整个季汉如同一张逐渐拉满的强弓,目标直指中原。
景耀九年春,预料中的消息传来:魏国晋王、相国司马昭病逝于洛阳,其长子司马炎继位。魏国上下因权力交接而暗流涌动,人心浮动。
“就是此刻!”
刘谌在襄阳誓师,声音传遍三军。
“曹魏篡汉,罪恶滔天!今其内忧外患,气数已尽!汉家将士,随我北定中原,克复旧都,在此一战!”
酝酿了近两年的北伐风暴,终于以泰山压顶之势爆发。汉军兵分三路,如三条巨龙,直扑魏国腹心:
北路大军:大将军姜维,尽起汉中精锐,出散关,叩陇右,以牵制关中魏军,并伺机东进。老将军虽鬓发如霜,但统帅大军依旧如臂使指,攻势凌厉,让魏国西线守军不敢妄动。
中路大军:皇帝刘禅下诏,晋封刘谌为太子、都督中外诸军事,实际统帅荆州主力。刘谌亲率大军,以归降的吴国水师为先锋,沿沔水(汉水)北上,出南阳盆地,直取宛城、洛阳。这条路线,正是当年关羽威震华夏的兵锋所指,亦是诸葛亮隆中对中规划的战略通道。
东路大军:扬州都督邓艾,展现出其超凡的军事才能。他率扬州兵马出合肥,一路北上,攻城略地,牵制了大量的魏国青、徐兵马,使其无法西援。
三路大军中,刘谌亲统的中路主力进展最为神速。南阳地区经钟会与司马昭血战,早已残破,魏国守备空虚。汉军几乎兵不血刃便通过南阳,兵锋直指洛阳南面的门户——宛城。司马炎仓促集结中央禁军及地方部队,亲自赶到宜阳、龙门一带布防,企图依托伊洛山川之险,阻挡刘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