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英雄悲歌(1/2)
他望向建业方向,仿佛能看到那场关于陆抗去留的争论:“他们拒绝了陆抗回京,是自毁长城于内,却也是将这把最锋利的剑,牢牢抵在了我们的咽喉之侧。此时去碰,不是英勇,是愚蠢!”
“那……殿下,我们该如何回复陛下?”黄崇问道。
刘谌沉吟片刻,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回信父皇,陈明利害。就言:东吴虽有内忧,但边备未弛,主将犹在。我军新得西陵,根基未稳,不宜大规模兴兵。”
“当务之急,是巩固现有疆土,操练水陆兵马,同时密切关注江东动向,尤其是陆抗的举措。可遣小股精锐斥候,深入荆南等地探查虚实,伺机骚扰,但决不可贸然发动全面进攻。至于太子和诸王,不必理会。”
刘谌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讽。这些家伙都是看中了蜀汉的军权,却不知道行军打仗哪里有那么容易。
让这些家伙领军作战,简直是笑话。
江风拂过,带来阵阵凉意。刘谌的冷静与成都朝堂上的狂热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深知,权力的博弈并非只有沙场冲锋,更在于对时局的精准判断。东吴的内斗是一场需要耐心观看的大戏,而他的角色,绝不是在第一幕就急匆匆地冲上台去的莽夫。
“走吧!”刘谌转身,不再看那江水,轻笑道:“江东的好戏才刚刚开场,我们得看得更仔细些。真正的机会,不在此时,而在那帷幕彻底落下之前。”
邓忠听了点点头。惋惜道:“可惜了,陆抗若是王上的臣子,肯定能发挥他全部的才智。”
“这就是命。”刘谌忽然说道:“实际上,不仅仅我们想要陆抗死,司马昭也想让陆抗去死,整个东吴朝堂,看不惯陆抗的人很多。”
黄崇闻言微微一怔,随即领悟了刘谌话中深意:“殿下的意思是……东吴内部有人会对陆抗不利?”
刘谌缓步走向江边,目光深邃,感叹道:“陆氏家族在江东根基深厚,陆抗更是继承了其父陆逊的军事才能,在军中威望极高。这样的人,无论是以前的孙休还是朝中其他势力,更或者是以后的皇帝,谁能真正安心?”
邓忠皱眉道:“可如今东吴外有强敌,正是需要陆抗这等将才之时,他们难道会自断臂膀?”
“这正是最讽刺之处。”刘谌唇角勾起一抹冷笑,冷哼道:“国家危难时,他们需要陆抗这把利剑御敌;国家稍安时,他们又忌惮这把剑会伤及自身。如今司马昭虽暂时休兵,但灭吴之心不死。东吴朝堂上的那些人,就在这矛盾中摇摆不定。”
他转身看向两位心腹,解释道:“据我们潜伏在建业的细作回报,张布等群臣准备推举孙皓为帝,偏偏陆抗和孙皓关系并不怎么样。”
黄崇眼中闪过明悟,连忙询问道:“所以殿下才说要等帷幕落下之前?”
“正是。”刘谌点头,“陆抗现在就像是被架在火堆上烤,既要抵御外敌,又要提防内斗。我们若此时大举进攻,反而会促使东吴各方势力暂时团结一致对外。不如静观其变,待其内部矛盾激化。”
邓忠忽然道:“若陆抗真被调离前线,或是遭受更坏的结果,东吴边防岂不是会出现缺口?”
“这就是我们要等的时机。”刘谌眼中精光闪动,很有把握的说道:“但不是现在。陆抗尚在,东吴军心未散,此时出兵只会促使他们同仇敌忾。我们要等的,是东吴自毁长城的那一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