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魏国公(2/2)
还不是因为他那个不孝子徐允祯,仗着自己定国公世子的身份在天津大营肆意妄为,结果撞到了铁板,被福建水师总兵罗澜毫不留情地杖责十五军棍,颜面扫地地扔在了天津卫。
连徐希费尽家财,好不容易为他争取来的在御前露脸、积累军功的参军机会,也被这个逆子白白断送。消息传回北京,徐希气得几乎差点将这逆子打死在祠堂。
虽然还有南洋债券在手,不至于血本无归,但是他定国公在陛下心中的位置,经此一事,已然落了下乘。
就连陛下设立的御前参谋司,入选的勋贵之中,竟仅有英国公一人,他定国公府已然落后一步。
徐希反省再三,不甘颓废,连娶三房小妾,指望着自己老树开花,能为定国公府再培养一位得力的继承人。
不仅如此,定国公为了弥补自己在陛下心中的形象,思来想去,又打听到陛下已派遣心腹太监魏忠贤南下南京,意欲整顿南直隶积弊,当即就想起了同气连枝、驻守在南京的魏国公一脉。
两人本是一脉,又分居南北两京,在地域和实际利益上也没有什么直接的纠纷,是故平素也经常有书信往来,关系倒也不差。
信中,徐希详细介绍了当今陛下的性格如何强势果决,登基以来如何乾纲独断,以及京畿之地如今已聚集了数十万精锐之师,军容鼎盛。
更让徐弘基读之心惊的,是信中披露的京城局势:陛下锐意革新,欲改组早已形同虚设的五军都督府,筹建一个真正掌握实权的“帝国都督府”,旨在重振勋贵子弟,使其重掌兵权;
设立御前参谋司,分化和削弱文官集团掌兵之权,收回枢机;福建水师已整备待发,即将南下收复被海盗和红毛夷占据的大员,命令广东水师经略南洋,还特旨发行了什么“南洋债券”,引得京中勋贵、富商争相认购,视为奇货。
最后,徐希特意强调了陛下派遣魏忠贤南下南京之事,字里行间满是急切的告诫与提醒,总结起来核心意思就一句话:
“速买南洋债券,表明心迹;改过自新,清理首尾;全力配合魏公公,切勿心存侥幸,妄图抵抗,早降为安!”
说句实话,徐弘基看完这封书信,此时此刻也是有些脑袋发涨,思绪纷乱如麻。
要不是此信确凿无疑是由定国公徐希亲笔所写,印信俱全,且其中所述诸多细节与南京近来风闻隐隐吻合,他几乎都要嗤之以鼻,认为是无稽之谈!
陛下这不是才登基一年吗?满打满算,不过三百余日,怎会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看到这些信息,就有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好像时间过了很久的样子,就像现在市井间流行的那些个志怪小说中写的那样,“山中一日,世上百年”,外界已然换了人间。
登基一年,精锐数十万,战舰数百艘,北上御驾亲征一战歼灭建奴也就罢了,竟然还要南下远征南洋?这些字眼单拎一个出来就足够惊世骇俗了,你还把他们放在一起。
然而白纸黑字,言之凿凿;加上南京城近来的风声鹤唳,以及刚刚进驻的皇家银行……他表面上虽极力维持镇定,心里却已信了八分。
而正因为信了,他才愈发感到纠结与惶恐,此时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