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银行揭匾开业(1/2)
天启元年,十一月十五日
宜开市、交易、入宅,是个诸事皆宜的好日子。
今天是大明帝国银行、太医院、讲武堂等三处建筑竣工揭匾的时候。
作为朱由校打造的地标性建筑,帝国银行作为三者里面的佼佼者,整座建筑虽以钢筋混凝土筑就,却在形制上巧妙融合了江南园林的雅致与明代建筑的庄重。
正门两侧蹲踞着一对汉白玉石狮,鬃毛卷曲、眼神威严;楼体墙面雕刻着“海晏河清”“五谷丰登”的浮雕,笔法细腻飞檐斗拱与几何线条交织,浮雕虽不若传统木雕细腻,却别有一种朴拙而雄浑的气韵;
屋顶采用歇山顶设计,覆盖着琉璃瓦,阳光下熠熠生辉。虽因建材特性略显粗犷,却在古今交融间透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磅礴气势。
整体楼高三十五层,高一百二十余米,如一剑指苍穹。特别是在朱由校高屋建瓴的指导下,建筑还提前预留了未来安装电梯的空间位置。
短短三个月建成如此宏伟的一栋建筑,哪怕是放在朱由校后世所在的时代,都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更不要说是在大明这个生产力不发达的封建王朝。若不是凭借着系统的伟力,朱由校也不敢行此惊世骇俗之举。
这段时间,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平民百姓,甚至从周边省份专程赶来的文人墨客,只为一睹这“通天之楼”的真容。
看惯了最高不过数丈的亭台楼阁,当一个生活在明代的普通人站在百丈高楼的阴影之下,仰首不见其顶时,那种心灵的震撼,实在难以用言语形容。
而京城的百姓,他们更是亲眼见证了这座神迹从无到有、从地基到云端的过程。
从一开始的嘲笑“竟用这灰不溜秋的东西盖房,还用了上好的铁料,真是暴殄天物”,到后来的目瞪口呆,再到如今心悦诚服地低语:“陛下真是神人下凡。”
朱由校的威望,便随着这座楼的节节升高,在万民注目中直上九霄。
这座建筑犹如一柄开天辟地的利剑,不仅打破了大明数百年的营造认知,更打破了人们思想中那层无形的禁锢——原来世间之事,并非历来如此,亦非不可逾越。
周边精明的商家趁机造势,临街酒楼纷纷举办诗会,门口立着醒目标牌:“观帝国银行奇观,赋天下第一高楼,佳作赏银五十两”。
一时间,诗句如雪片般飞来,其中不乏佳作:
有赞楼宇之雄奇者:
“危楼百尺接云天,雕栋凌霄瞰帝京。
不见斧凿痕千叠,却疑神工落世间。”
“三尺地基起层霄,三月功成鬼神骄。
纵使滕王高阁在,怎及今楼接斗杓?”
有颂圣君之圣明者:
“琉璃映日放光华,疑是仙宫落凡家。
大明气象今朝见,万里河山披彩霞。”
“擎天巨柱立帝京,百丈高楼惊鸿影。
从此人间通霄汉,不负圣君励精名。”
有感慨……
......
不过今日的棋盘街,与往日相比,更添几分肃穆。
街道两旁肃立着全副武装的禁军士兵,盔明甲亮,杀气凛然。巡检司的差役们来回巡视,温言安抚着躁动的人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