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迷局(2/2)
“当时你陷在情殇里,看不见宫外,他的权势所及之处,多少欺辱过他的人合族覆灭。奴奴选择远嫁,母亲虽然不舍,但为了你能远离宫廷,不要在即将到来的变故中被波及,哀家宁愿你嫁去敦煌。虽然敦煌公过于沉溺酒色,却不是昏聩之人,他再不情愿联姻,也不会当真冷待你。这时桑伶洲提出为你送嫁,这倒出乎哀家意料,不知他打的什么主意。不过,他的权势在宫廷,他不会放弃洛阳,哀家便不去干涉。”
眼泪流下来后,脸上更脏了,如如胡乱用袖子擦擦脸:“李蘅在益州找到我们,也是桑伶洲的安排?”
这一点,胡太后实在不忍心戳穿真相,却不得不将真相血淋淋地撕开:“他或许是为了给你最后一点快乐,由着你胡闹,陪你做了一场梦。梦该醒时,他传信给后面一直跟随你们的敦煌公,只有李蘅到来,你才肯从梦里醒来。想必当时你是心死了,不让你心死,你如何肯乖乖去敦煌。”
如如身子一晃,伏到地上,哽咽得肩头起伏。
胡太后没有去安慰她,直接讲述这场宫变:“瑶光寺的女尼,几乎都是曾经宫里的宠妃,而宫里的太后太妃又最喜欢去瑶光寺进香,看看曾经不可一世的女人们如今修行到怎样无欲无求的模样。为了彰显太后的权势,高善见带了桑伶洲到瑶光寺,侍卫们则没有那样的待遇。高太后的闺名取自佛家善见城,传说善见城位于须弥山的中央,可惜她从未真心尊过佛法。到龙门拜佛祈福时,动贪嗔痴之念,宠幸桑伶洲。到瑶光寺进香时,更是有辱佛门,在佛堂前与桑伶洲苟且。所幸没有外人,只被哀家撞见。”
如如拼命摇头,想要堵住耳朵,哭着恳求母亲不要再说。
胡太后最得意的环节,渔翁收网的时刻,只藏在心里是何等寂寞。
“堂堂高太后,不可一世的高太后,那衣衫不整慌乱的模样,哀家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倒是桑伶洲不慌不忙,理理衣衫起身的优雅姿态,仿佛自己做的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哀家让人送来一杯酒,与高太后商量,让她饮下,她当然不同意。哀家便让桑伶洲亲自喂她喝,亏得桑伶洲夜夜与她共枕,接过酒杯时毫不迟疑,竟能笑着劝她饮下。当时呀,高善见哭得实在动人,一双泪眼凝望她背离伦常爱上的桑伶洲,痴痴傻傻的又哭又笑,就着他的手,喝下了为她准备多年的鸩酒。”
重温了一遍人生中精彩的时刻,胡太后坐回凤椅中,还是觉得寂寞:“一切起于瑶光寺,止于瑶光寺。这条路,是桑伶洲自己选的。乐府令桑伶洲毒杀高太后,哀家当然要秉持公道。这一局,哀家才是下到最后的人。”
如如抽噎着爬到胡太后脚边:“母亲,奴奴想见他,让奴奴见见他……”
胡太后挪开了洁净如新的鞋子,深深叹气:“我儿,你来晚了,乐府令同样选择了鸩酒。”
心被摘了去,如如痛到以额碰地,鲜血与泪一同模糊了双眼:“为什么不等我?为什么?!”永泰公主的呐喊声响彻宫闱,却不知在质问谁。
“饮下鸩酒后,他留下一卷《琵琶八十四调》,让哀家转交于你,哀家问他可有什么话留给你。”胡太后扔下一卷帛书到脚边,“他说,他不后悔。”
敦煌轻骑护送永泰公主离开洛阳,途经龙门山,公主追思往事,执意游览故地。三十六轻骑停驻龙门山下,轻骑校尉陪同公主登临苍莽山峦。
公主登上峭壁,凝望对岸群窟,目光巡睃当初与桑伶洲奏乐跳舞的洞窟,洞窟空旷,唯有摩崖佛像与诸天朝向尘寰众生,面目悲悯。
她闭上眼睛,双手合十,向佛祈祷。人间难相见,地狱且相逢。
轻骑校尉疾步上前,想要抓住身体前倾的公主,却只攥住一片纱。永泰公主跃下龙门峭壁,坠落伊水,成为波涛中的一片浪花。
两月后,敦煌城内,轻骑返还。
城主府,轻骑校尉讲述经过,双手呈上公主遗物。
李蘅默然听完,接过从公主衣上撕下的一片素纱,抚弄在手心。校尉与众人告退出去,李蘅从座上滑落地上,捧了素纱捂到脸上。